■本报记者 刘磊
“如今,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了。”近日,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大坪子乡中心学校校长马剑霞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自己最迫切的梦想就是进出学校的公路尽快修通,寄宿制中心校尽快建成,“真想一觉醒来,路就通了,新学校也建成了,孩子们实现通过教育走出大山的梦想也就指日可待了。”
舍不得可爱的孩子留守大山
2003年9月,18岁的马剑霞从四川省彝文学校毕业,通过雷波县教师招聘,成为大坪子乡中心校教师。
这是全县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乡,学校建在悬崖峭壁上。第一次到学校,马剑霞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手要攀紧,脚要踏稳,眼睛要注意山上的飞石,摔下去就会没命的。”村民一路提醒她。
终于走到学校,见到校长和老师时,马剑霞失声大哭:“我要回家!”大坪子乡乡长安金波回忆,马剑霞第一次到学校时,蓬头垢面,一只脚上只穿着袜子,鞋已经不见了。
校长劝她多接触一下学生,再决定去留。几天后,马剑霞告诉校长,她愿意留下来,“山里娃儿们渴望读书的眼神,让我实在不忍心离开”。
很快,马剑霞便“领教”到了学校条件的艰苦。学校是一座墙体斑驳的四合院,坐落在白云缭绕的山间,院前是看不到底的深涧,院后是望不到顶的大山,院子下方的几间破烂瓦房是学校的教室,一个土坝子就是操场……
学校没有宿舍,老师们就住在旁边乡政府的房子,生活用品要到上田坝集镇或县城购买,还要请人用马驮上山来。学校经常停电停水,洗澡更是件奢侈的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马剑霞一干就是10年。
挥洒青春改变山小历史
马剑霞每周要上25节课,还当班主任、辅导员,兼任学校会计工作。时光流逝,学校里的不少老师都走马灯似地调离了,马剑霞却越来越认定一件事:“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坪子乡中心校的面貌。”
以前,学校的课间和课外活动是一片空白,马剑霞率先在学校推行课间操,后来又主持开办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并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跳舞、学美术。2004年,马剑霞成功组织了学校建校来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活动。尽管那天早上下起了大雨,但学校里人山人海,聚了700多人,很多家长赶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看节目。“马老师来了,学校变热闹了!”村民们对马剑霞交口称赞。(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