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吴晶 周英峰 璩静)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 连线场内场外——带着百姓的期盼,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的追问,倾听相关部委负责人的回应,从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中,共同寻找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答案。 答案一:教育投入地方“挑大梁” 中央实施监督、问责和奖励 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局长阎泽亮:各地投入教育的积极性很高,但也存在现实困难。希望在中央财政统筹协调下,制定县级财政强制性的教育投入办法。同时,对困难地区给予政策倾斜。 吴启迪委员: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6%,为此中央财政已作出很大努力,但各地普遍感到很困难,请问中央和地方如何划分投入责任?如何建立保证教育投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中央政府在教育支出的责任中占到20%左右,应带头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增加本级教育支出。但主要的责任还在地方。为进一步明确各地责任,财政部提出了加强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具体办法和量化指标,将会同教育部对各省区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形成报告上报国务院,以便中央政府进行监督和问责。财政部将专门设立专项资金对如期实现指标的省份给予奖励,教育部也将在各地院校设置、学位点设置以及招生计划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二:解决校车安全问题不能“一刀切”,需要过渡性办法 甘肃会宁县太平中学教师黄志龙:有校车接送上学是我们学校所有孩子多年的梦想。校车制度关键要由国家供车和提供费用,确保校车司机严格培训、执证上岗,核查走读学生人数、家校距离和路况,可采取联校使用的策略。 索丽生委员: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对校车进行了严格界定,但是有人担心由于经费投入、校车达标等因素,这一规定反而会导致贫困、边远、山区等地的学生无车可坐,难以就学,有关部门就此作何考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这种情况已在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疏堵结合,既要规范校车运营管理,也要从实际出发,尽快拿出几条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出行的安全的过渡性办法。例如,校车安全条例设置为期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里,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以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我们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政府主导,统筹协调;二是社会参与,多渠道提供服务;三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目前,我们已成立研究小组,从生产、配置、运营和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研究15个主要问题。 答案三:确保校园安全不能“因噎废食” 组织活动应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北京家长崔女士:幼儿园不组织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一些小学课间都不让孩子出楼门。希望学校能够增加教师和保安人手,在安全前提下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索丽生委员:不少基层的教育主管机构和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以保障学生安全为由,不惜舍弃或者牺牲一些应有的实践教学或者是体验类的活动,比如讲春游、秋游、运动会甚至体育课,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损害了孩子们接受素质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应有权益,有关部门对此如何考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学校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从保障措施上,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必要的自我保护训练。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工作预案,明确有关人员、有关场地的安全责任。三是要解除校长和老师的后顾之忧,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依法明确安全责任承担人。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我们采取超常规措施。一是强力打击犯罪,今年以来主动查处1.2万起案件。二是强化校园安保,向学校派出26万民警担任法制辅导员,在校园周边调整警力部署。三是强化整体防控,会同有关部门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以及涉校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四是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今年,全国涉校案件占刑事案件比例从2005年的1%降至0.33%。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必须常抓不懈。 答案四:对需要保留的农村教学点要坚持办下去 而且要办好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把这件事做好,将惠及千万“最边缘的孩子”,能够更好地体现推进教育公平的政府职责。但是,这个问题必须统筹兼顾,通盘考虑,不能就事论事、凭空想象。比如,校车型号和性能都应针对农村道路特点。 姚建年委员: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大批村级小学并入乡镇,初中进入县城,农村学校数量大幅减少,许多学生上学路途远、不安全因素增加。部分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一些地区出现了辍学率反弹的现象。低龄学生住校,过早离开家庭和农村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不利影响。如何进一步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一些撤并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的问题,应予以改进。今后对不具备条件的不予撤并,对需要保留的教学点要坚持办下去,而且要办好。建立学校布局调整的听证和公示制度,对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程序予以撤并的学校,也要先建后撤,解决好不住宿学生的交通问题以及住宿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改善寄宿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目前全国有近7万个教学点,要努力改善它们的办学条件,配备合格的教师,特别是采用信息技术、教师走教和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答案五: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过去很多教师是先当助教,再上讲台,现在是博士毕业就上讲台,没有经过任何教学能力训练。建议尽快在高校建立专门培训机构。我校已成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针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不满意的教师提供分类指导和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刘德培委员: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过于重视论文数量,而忽视教的能力,对学生的培养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锻炼,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的教育,包括创新的意识、创新思路和创新实践的教育,如何营造既宽松又严谨的创新的环境氛围?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培养创新人才要转观念、改模式、强师资。一是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二是逐步探索形成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适应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三是要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如加强师德考核,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改革职务晋升、薪酬分配办法、向一线教师倾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