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宝宝学理财不妨从压岁钱开始

[db:作者]  2014-02-0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张亚丽 绘

    在中国节日气氛最浓厚的春节里,孩子不仅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和父母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还能收到一笔承载着长辈亲友爱与祝福的压岁钱。那么,这笔不少的收入,年轻的父母打算怎么处理呢?全部没收,或者全权下放,都算不上好办法。近几年,我国逐步引进国外的理财教育理念,开始对幼儿理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探索,父母开始有意识地在家庭中开展幼儿理财教育,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观和理财方式。本期我们邀请专家、教师和家长共话压岁钱的理财之道,以飨读者。——编者

幼儿理财教育宜早不宜迟

    ■翁秀平

    就财富积累来看,智商(IQ)使人聪明,可以让人获得财富;情商(EQ)可以帮助人寻找财富;财商(FQ)则可以使人合理地保存并增长财富。当前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理财教育逐渐进入教育者视野,“财商”与“智商”、“情商”一起被称为青少年的“三商”教育。理财教育宜早不宜迟,美国将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因而,如何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推动切实可行的幼儿理财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999年,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里提出“财商”一词。财商反映了个人的理财能力,包括正确认识财富与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以及正确应用金钱的能力,是个人生存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必备素质之一。

    幼儿理财教育就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理财教育目标与方案,培养幼儿的理财意识,使其逐步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需要指出的是,幼儿理财教育有别于我国传统“勤俭节约”式的美德教育,如果说“勤俭”是“节流”,那么理财教育则强调的是“开源”与“节流”的并举,是一种有统筹的规划。

    幼儿理财教育是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教育,依赖于三者的合力;也是一种融入生活的教育,强调生活化教育,父母、教师可以因时、因地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幼儿理财教育,比如家庭、商场、银行、旅游景点等,都是实施幼儿理财教育的理想场所。 

    我国的幼儿理财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受传统“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教育主体长期忽略了对受教育者“财商”的培养,对幼儿阶段的理财教育更是较少关注,影响了幼儿理财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从幼儿时期有意识地渗透理财教育

    家庭是实施幼儿理财教育的重要场所,许多国家的家长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压岁钱对孩子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收入,以往的调查显示,我国父母大多选择帮孩子保管压岁钱,不留或只留很少一部分给孩子自由支配。而现在,一些父母正逐步转变观念,把压岁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支配,以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同时,一些父母还开始积极创设机会,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有意识地进行理财教育。

    美国家长会教孩子认识钱币,合理花钱,鼓励孩子“自己打工赚钱”,并且支持他们从小开始学习创业,甚至培养风险投资意识。与美国不同,英国家长在理财教育方面相对保守,父母主要让孩子学会节省,理性消费,鼓励孩子精打细算。日本的理财教育则强调学会勤俭持家,同时注意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懂得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得到,鼓励孩子努力打工赚钱。

    虽然各国在具体的家庭理财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是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开始有意识地渗透理财意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不会因担心孩子过早地接触金钱可能产生不好的行为,而拒绝让孩子学习理财。

    理财教育需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方合作

    幼儿理财教育的一个普遍趋向是由单纯的家庭理财教育转向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相结合,在幼儿园开设幼儿理财教育课程,从单纯的经验性理财教育转向正规、系统化的理财教育,同时利用银行、社区等机构与资源,使幼儿理财教育方式多元化。

    父母与教师要学会利用社会资源,使孩子的理财教育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真实的场景。

    美国家长不会随意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父母或邻居打工,通过修剪植物、送报等劳动换取零花钱;也有的孩子将自己不再需要的玩具放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收入。绝大多数英国家长会为孩子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鼓励他们把零用钱存入银行,并与银行签订投资计划。以色列犹太家庭会送给3岁左右的孩子小额股票,让他们从小学习投资。日本家长则会要求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同时记录具体的收支情况。

    幼儿是一个社会人,理财本身就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因而除家庭与园所外,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形成三者的合力。

    理财教育需明确阶段性目标

    实施幼儿理财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开设正式的幼儿理财教育课程必须制定完整的阶段性目标,明确各年龄段幼儿理财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般来说,幼儿时期的理财教育目标主要包括让幼儿认识钱的来源与用途、学会识别钱币并初步具有购物能力等方面。即使是在没有开设正式的幼儿理财教育课程的情况下,这种阶段性教育目标也能为父母和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比如,美国和英国都分别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定了具体的理财教育目标。美国要求幼儿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的金额,能在家长的陪伴下购买常用的商品;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能正确地完成钱货交易;6岁能够区分数目不大的钱,开始学习“攒钱”;7岁能读懂商品价格标签,判断自己有无购买力;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挣自己的零花钱。英国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满足多种需求。

    明确的幼儿理财教育阶段性目标,可以使家庭理财教育以及幼儿理财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通过正确的方法与手段实现。

    基于正确观念实行积极理财教育

    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相对保守,以让孩子学会节俭、精打细算、“攒钱”为主。

    但是要使孩子长大后能够更好地积聚财富,“攒钱”与“挣钱”同样重要。因而,我们应采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在让孩子学会“储蓄”与“规划”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怎样挣钱,形成挣钱的意识,学会挣钱与投资的方法。

    因此,在幼儿时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零用钱是必要的。这种挣钱可以是如上所说的通过为父母“打工”挣得自己的劳动报酬,也可以是带有投资性质的,如学习犹太人送“股票”的方法,或者让孩子“参股”父母的投资,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投资,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形成风险意识。实际上,这种从小培养的风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规避孩子长大后乱花钱和不计后果消费的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理财教育课程,主要是渗透于其他课程之中开展。

    开设正式的幼儿理财教育课程,将正式教育与渗透式教育两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结合”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理财教育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适时培养幼儿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因而幼儿园在重点培养专职理财教育教师的同时,也要注意大范围“撒网”,对教师广泛进行理财教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我国幼儿园尚未普遍开设正式的幼儿理财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将理财教育渗透到相关的课程与活动之中。比如通过游戏教孩子认识钱币,并且以活动的形式模拟购物,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平湖校区教育系)

    【经历】

一次“失败”的理财教育

    ■刘霞

    第一次跟女儿提钱,是在她学会走路不久,我领着她去农贸市场买菜。买完菜走到农贸市场门口,我忽然发现女儿的小手里拿着两个红辣椒。我蹲下来,问她红辣椒是从哪里来的,但女儿表达不清楚。我告诉她,市场里的东西是要用钱买的,付了钱才是我们的,否则不能拿。

    女儿懵懵懂懂,望着我,我不知道她听懂多少。我告诉她,要把辣椒还给人家。女儿领着我,找到了卖红辣椒的小摊。我跟卖辣椒的阿姨解释,红辣椒很漂亮,女儿很喜欢便拿了两个,然后让她跟阿姨道了歉。

    一两岁的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件事给女儿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她会等妈妈付过钱才吃自己喜欢的棒棒糖;去跳蹦床,一群孩子先跳到蹦床上玩,等大人到了再付钱,但女儿总是站在一边,等妈妈付了钱才开开心心地去玩。

    知道不拿别人的东西,克制自己对物质的欲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也是学习理财的重要基础。

    生活中,有的钱是非花不可的,有的钱是可花可不花的,让孩子明确这二者的区别,才能让孩子明白真正的需求,不乱花钱。

    我的同事讲了个故事:孩子一直把家长当“银行”,不懂得节约,乱买东西。于是,她让孩子收集牛奶盒,攒了一大袋再让孩子提着去卖。当孩子发现一大袋牛奶盒才卖两块钱时,就会知道钱多么来之不易,应该懂得节约。

    我听了深受启发,于是叮嘱女儿,每天把牛奶盒固定放在一个地方,收集了去卖钱。

    有一天,女儿一边喝酸奶一边走出大门,忽然她站住不动了。原来,她看到一个捡废品的人,问我:“妈妈,我们把这些盒子都拿回家了,他们还能找到什么呢?”那一刻,我心里有种莫名的冲动,想好好抱一抱她。喝完那盒酸奶,她把酸奶盒“郑重”地放进了垃圾桶。此后,我们再也没有收集过任何废旧物品。

    刚刚收集了一点废品,一次都没卖过,理财教育就宣告“失败”了,但我心里却满是骄傲。将可以回收的废纸、塑料袋放进垃圾桶,保持它们的干净清洁,这是对拾荒者的尊重,是比攒了钱再捐给别人更有意义的慈善。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一书中提到,当乔布斯被问及“富有的感觉如何”时,他说:“我23岁拥有超过100万美元的财产,24岁超过了1000万,25岁超过了一亿,但这不重要。我不是冲着钱去的,钱允许你做想做的事,钱让你实现那些短期内找不到效益的创意,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司、人才、产品,是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

    钱本身不是最重要的。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才是理财教育追求的目标。所以,教孩子学习理财,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其实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作者单位:四川省江安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讨论】

谁是压岁钱的主人?

    ■毛作祥

    对许多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一年中较大的一笔收入。如何用好这笔钱,成为许多父母共同关切的问题。

    压岁钱的主人是谁?对于压岁钱,您关注的是钱,还是孩子?估计很少有父母回答关注钱的。但是如果问压岁钱的主人是谁,回答可能就不一样了。

    如果认为压岁钱归根结底来自父母,因此其主人应该是父母。这种认识的确有其道理,但是孩子会不会因此忽略压岁钱所传递的爱心,遗忘了这个习俗的美好初衷?

    如果认为压岁钱的主人是孩子,但孩子太小,会乱花钱,所以就由父母决定其用途。这种取向虽能避免糟糕的后果,但是其关注点仍然是钱,而不是如何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就压岁钱本身而言,孩子当然是主人。所谓主人,意味着拥有消费的最终决定权和财物的支配权。有了这样的权利,孩子才会在消费的过程中,明白价格与消费品之间的关系,才会在购物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只有当压岁钱属于孩子,孩子才会对自己掌握的钱财建立责任感,才能逐渐学会不乱花钱,学会货比三家。孩子之所以经常吵着让父母为其买东西,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觉得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自己无需对父母的钱承担责任。

    说压岁钱属于孩子,并非意味着舍弃父母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责任。那么父母扮演什么角色?

    在由孩子自主支配钱财的前提下,父母扮演的角色稍显复杂,但十分重要。

    需求的询问者。在去超市之前,可以询问孩子最想购买的物品,并和孩子一起拟定一份购买清单。有了这份清单,就能把更有价值的物品排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孩子不至于随意消费、胡乱消费,没有主次之分。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如果不认同孩子购买的物品,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时,也要尊重和照顾孩子的消费需求。一是因为孩子才是压岁钱的主人;二是因为孩子终归是孩子,不可能和父母的想法都一样。当我们尊重了孩子,孩子才能从中学会尊重父母和尊重别人。

    信息的提供者。压岁钱有什么用?一是购买物品的功能。平日消费时,让孩子参与其中。孩子不仅是自己压岁钱和零花钱的主人,也是家庭的一员。让孩子知道可以选择的消费途径主要包括实体店和网店,知道商品的品名、规格、品质、价格各不相同,要学会比较和恰当地选择。二是储蓄和投资的功能。必需品购买好后,如有结余,可以用于储蓄和投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钱存在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存在不同的银行,选择不同的存期,利息也不相同。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为今后上大学储蓄学费和生活费。

    理财的支持者。父母虽然不能直接替孩子做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建立支持性的规则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例如,当孩子储蓄到90元、900元等金额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凑成整数存进银行;如果孩子购买了学习用品,没有购买垃圾食品,学会比较价格,合理消费、理性消费,每过一段时间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奖励。

    培养理财能力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念。一方面,不能为了储蓄,抑制自己应有的消费;另一方面,不能成为“守财奴”,面对亲戚长辈的关爱,要学会怀有感恩之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作者系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博士生)

    【分享】

 讲述钱币背后的故事

    ■秦志清 马桂华

    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源于一次偶然。那天,我准备洗衣服,便把衣兜里的钱物掏出来放在茶几上。3岁的女儿对这些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

    “爸爸,快来看,这些钱上怎么都有一位‘爷爷’?这位‘爷爷’是谁啊?”我知道她问的是钱币上毛主席的头像。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50元、100元的纸币上才有毛主席的头像,我还是第一次注意到1元、5元、10元这些纸币上也有这个图像。

    每天和钱打交道,我都没有发现,居然被小家伙一下子发现了,于是我美美地夸奖了她一番。

    从那以后,我和孩子妈妈就开始利用钱币对孩子进行理财启蒙教育。钱币上的数字、景物、人物故事、辨认真假的方法等都是我们和女儿经常交流的话题。我给她讲毛主席的故事,带她去钱币背面的风景点游玩。在长江三峡,当夔门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女儿拿着10元纸币认真地比对,激动得手舞足蹈。

    每次取钱、存钱的时候,我们也会带上她。她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工资是父母的劳动所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我们告诉她,为了把生活打理好以备不时之需,也为了集中钱物办大事,就得学会储蓄,比如把钱存入银行会生利息,自己的钱会“变多”。

    在我们的影响下,她渐渐养成了储蓄的习惯,把平时的零花钱、春节的压岁钱存入储蓄罐,时不时地拿出来数一数,规划一下怎么用。我们告诉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但要告诉父母。

    一次,幼儿园为一位家庭贫困的孩子募捐,她从储蓄罐中拿出100元钱用来捐款,我们非常支持她。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也表扬她小小年纪就富有爱心,为此,她高兴了好久。

    孩子5岁的时候,我们开始为她建立账本,每花一笔钱,都让她做好记录,年终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合计。买零食、参加培训、购买衣物、上幼儿园……孩子太小,她并不能理解这些钱数是什么概念,也不知道这些钱到底意味着什么。但等她渐渐长大,如果能见到这个账本,了解父母的工资收入,她就会体会父母对她的默默付出和无私的爱。

    现在,6岁的女儿已经能独立购买自己的学习用品,她需要花钱的时候总会告诉我们,从不私自拿钱,需要买东西时也会和我们商量。

    理财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让孩子明白,金钱只是服务人们生活的一种工具,既不能当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者,也不能做匍匐在金钱脚下的守财奴,这也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体局)



/jiaoyu/zatan/2019-09-29/247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