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子青春记忆里最难忘的人

[db:作者]  2014-05-0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全国有数万在育人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辅导员,他们爱学生倾其所有。李华?绘

武汉大学 徐冶琼

清华大学 赵力蓥

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敬国

南京大学 李兴华

    编者按: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中国教育报主办,新华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提供网络支持的“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日前揭晓,其中包括10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40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此次评选出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是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广受师生好评。本报今天推出辅导员年度人物特别报道,展示他们的魅力和风采。

高校辅导员誓词

    我志愿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拥护党的领导,献身教育事业,

    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

    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武汉大学 徐冶琼——

用职业能力为爱添翼

    人物看点:

    2013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辅导员徐冶琼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赛场上一路凯歌——获得武汉大学、湖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并在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一举夺魁;2篇博文同时获评“2013年度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优秀博文”,诠释了一名优秀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怀揣对学生最真挚的关爱、对学生工作最赤诚的热爱,徐冶琼积极锻炼沟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网络素养、提升文化素养,并把这些能力最无私地转化为学生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她建好、用活博文、微博、微信,拉近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她面对面、点对点指导学生之外,还积极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指导;她精心打造了“历史文化节”、“学长制”、“新生训练营”等学生工作项目,让学生有了文化认同、心灵归属。

    在徐冶琼的积极参与下,她所在的集体也屡获佳绩,先后获得“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武汉大学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先进集体”、“武汉大学先进班集体标兵”等荣誉称号。

    徐冶琼,用职业能力为爱添翼!

    个人感言:

    全国有数万在育人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辅导员,作为这支队伍中年轻的一员,能获得这项荣誉对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与鞭策。我庆幸自己能遇上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全员育人的时代、一个使辅导员有梦想有平台的时代。

    感恩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就是在这里,我爱上了学生工作,并深刻地知道这是我想要全力为之奋斗的事业;还有我可爱的学生们,相伴成长中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支持。

    学生的需要是我最强的动力,学生的认可是我最深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成就。我愿携手更多学子点燃梦想、践行梦想!

    学生印象:

    徐老师是一个我们由衷佩服的“大学霸”和“学生工作达人”,学生时代的她做过学生会主席,主修文学还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曾在世界知名外企实习;工作后的她仍常泡图书馆、撰写论文、和我们共同讨论,力求找到更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徐老师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她爱生如己、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学生亲切随和、循循善诱,对自己却要求十分严格,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私下里我们更喜欢叫她“徐姐”,因为她更像一个姐姐、一个朋友,和我们一起畅谈理想、一起社会实践;又总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指点迷津,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10级世界历史试验班董晓婉

 

    清华大学 赵力蓥——

    带着学生一起泡图书馆

    人物看点:

    他是对学生关怀备至的“赵妈”,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的“赵哥”,更是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思想的“赵老师”——他就是赵力蓥,清华大学学生政治辅导员中的一员。

    他坚持关心“每个人”的成长,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从大一开始,他坚持每学期与每个同学至少进行一次深入交流,了解大家的近况、发展规划、思想困惑,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深度辅导。他用自己的奖学金给他的每个学生买一本书籍,并在他们过生日时赠送。想创业的,他送《乔布斯传》;想出国留学的,他送《中国国情备忘录》。从青春励志到性格修养,从名人传记到职业规划,每一本书都是根据获赠同学的不同特点或面临的困惑而选,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解决同学的困惑,辅导同学的成长。

    他始终坚持以自己勤奋、严谨的作风影响学生。作为一名博士生,他常常带着学生一起泡图书馆、上自习,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营造良好的学风。“大鱼前导、小鱼从游”,在促使学生成绩进步的同时,他也时刻保持着专业精进、在专业方面成绩突出。

    他注重思想引导,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时刻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将这种思想引导融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当中。他主动联系校友资源举办模拟面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困难与困惑;他以形象而具体的清华人、清华事向学生们传递“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人生梦”与民族的“中国梦”交织共铸。

    个人感言:

    在思想、学习、生活、科研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引,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所在。这要求我们对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发展规划、成长困惑。和学生们朝夕相处,不仅让我对大家有深入的了解,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爱与责任促使我必须做好任何一点一滴的工作,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同时,一肩挑科研学习,一肩挑辅导员工作的“双肩挑”身份,更激励我在这两方面都努力做到最好,实现“双肩挑、两促进”,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学生印象:

    从大一入学直至我们毕业,赵老师始终和我们吃住在一起,把我们全班八十多个同学每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装在心里,无怨无悔地付出他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只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明天,他是我在大学中最敬重的人!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3级硕士袁晓航

    从赵老师的身上我时常能够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他坚定的信念、深沉的责任感以及严格的自我要求。在他的影响下,我也选择了成为“双肩挑”辅导员。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3级硕士孙劼

 

    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敬国——

    爱学生倾其所有

    人物看点:

    王敬国,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他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在同学们眼中他是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他爱心呵护身患重度精神分裂的女孩,悉心照顾,使她最终考取研究生。他不辞辛劳,经历艰险,不远千里找回了辍学在外打工却误入传销的学生,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最终造就了哈工大的博士生。他细致入微,及时发现学生反常,风雪之夜经历千辛找到服药昏迷的学生,及时送医不眠不休地守护了两天两夜,用爱挽回了年轻的生命。

    他爱一切学生。学生们都知道他的手机永远都开着,他的办公室灯总是亮着,那灯光记录的不只是一份坚守,更是对学生的爱!

    在学生眼中他是激励学生,攻坚克难的勇士!他坚持十年开展励志教育,他深知励志来源于对胜利的渴望,他连续七年组织编排大型团体操,七个团体操表演一等奖,5000名学生的励志记忆,七年间他放弃了无数个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为的是给挚爱的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七年间他挥汗如雨,呕心沥血,但当他看到学生们获得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和战胜自我的勇气,把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那种成就感使他告慰一生。

    他坚持将自己钟爱的事业专业化,2012年考取了教育部辅导员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并于《中国教育报》发表论文一篇。

    他爱自己的学生倾其所有,他爱他的事业如痴如醉!这就是哈尔滨师范大学辅导员王敬国。

    个人感言:

    辅导员是一名老师,更应该成为学生们的朋友。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生,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虽然看起来这份工作没有华丽的外表、炫目的形象,但是它是丰富多彩的、充满挑战的,值得我为之付出我全部的青春年华。

    我在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余个春秋,自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心中始终牢记一个信念: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作为辅导员,必须以学生为本,饱含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为学生的发展竭尽所能。辅导员工作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她是我钟爱的事业,选择了就没有后悔过。我认为成为一名辅导员就是成为了最幸福的人。

    学生印象:

    生活中,他是我们的大哥哥。他曾经在风雪之夜找回服药昏迷的学生;他对年级里的少数民族学生照顾有加,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习中,他是我们的指路人。作为辅导员老师,他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中,他是大家公认的智多星。连续七年七个团体操一等奖,5000名学生的励志记忆,背后凝结的是艰辛和汗水。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朱文建

 

    南京大学 李兴华——

    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人物看点:

    博士毕业后,李兴华没有出国继续做研究,也没有选择高薪工作,而是决定留在她深爱着的大学校园,当起了几百名学弟学妹的辅导员。6年的辅导员之路,李兴华凭借着自己对学生工作的满腔热情,以谆谆叮咛言传,以亲身经历身教,积极开拓工作新模式,全心全意地诠释着“良师益友”这一职业使命。

    6年来,李兴华以爱心之力,完善“三困学生”帮扶机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她的工作信念,她常说:“对我,每个学生看起来都是几百分之一,但对于他们每个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为了这百分之百的期待,她真情关爱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帮助沉迷网络的学生重拾信心顺利就业,细心呵护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走出阴霾等等。6年来,李兴华以创新之举,帮助学生高层次高质量就业。为了帮助同学就业,并提升就业层次和满意度,李兴华探索出了一条就业指导专业路径,以职业规划师的眼光,对迷茫的学生开展职业咨询;同时设计个性化就业辅助档案,对求职、出国、读研的同学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有的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深造,有的拿到世界500强公司录用函。6年来,李兴华以责任之心,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建立网上家委会QQ群,每周固定用两个半天与家长在线沟通,定期召开网络家长会,甚至吸引了其他院系和高校的学生家长慕名参与;她在人人网、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的工作博客发布日志近2000篇,点击量超过47万次。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她荣获了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南京大学优秀辅导员、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共青团优秀工作者、优秀心理健康工作联络员、优秀党支部书记、最佳博客奖等多项荣誉和表彰。

    个人感言:

    曾经有人问我,作为一名博士,是否后悔当时放弃继续深造而选择了做辅导员,我的回答一如我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与自己在科研上的成就相比,我更欣慰我能为我的学生们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作为本专业的博士,我庆幸自己除了能在日常生活、校园活动以外,还能在学术科研、专业技能甚至生涯规划方面为学生给予更多针对性的指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学生印象:

    “李老师”,“兴华姐”,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将“良师益友”这个称呼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辅导员这份工作的热爱和付出,很多人觉得大学辅导员很轻松,但如果你见过兴华姐工作的样子,你就会知道,所有的认可和荣誉都是实至名归,只有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才能成为这样一名辅导员,成为所有她带过的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兴华姐”!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硕士生张晓霞

    (下转第十版)



/jiaoyu/zatan/2019-11-18/271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