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国旗上的风采

[db:作者]  2015-01-1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这里演绎着美丽的中国之梦,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辽宁省实验中学”。它坐落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业中心和全国极为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市。

    65年间,4万余名优秀学子从辽宁实验中学奔涌而出。这里不乏首届全国劳动模范马恒昌,新中国首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世界射击冠军赵璧;还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教授、高工、教师、作家、艺术家;更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在田、王永志、张懿、李未、柴天佑、朱荻、赵新力等一大批共和国的栋梁……

    辽宁省实验中学创办于1949年5月4日,是辽宁省教育部门直属的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校65年以来,学校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形成了以“明心知往,力行求至”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和“治校之道,以人为本;立校之基,实验为本;兴校之策,科研为本;强校之标,素质为本”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高质量、有特色、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国际化、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办学目标。

    学校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40多项国家级别荣誉称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泱泱实验与国共舞

    灼灼其华桃李满天

    走进辽宁省沈阳市,在皇姑区黄河南大街89号,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映入眼帘:由我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题写的“辽宁省实验中学”几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走进校园,教学楼、逸夫图书馆、永志科技楼、雷锋广场、体育馆,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竞赛指导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新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艺术中心、生活服务中心……无不彰显着这所学校的实力与内涵。信步实验园,这里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格调高雅,三座雕塑,钟灵毓秀,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不愧是享有“辽宁第一校”之美誉的教育学府。

    追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历史,它诞生于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车向忱、林枫、董纯才、郭明秋亲手缔造的新中国首所实验学校。回眸历史,现任校长关俊奇非常自豪地说,学校的前身为东北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伴随着新中国的步伐而成长。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基础教育龙头学校的作用,成为了辽宁省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成为了新中国的弄潮儿。65年间,辽宁省实验中学从她诞生那天起,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建设了一所新中国的样板校。如今,学校已经成为了一所“示范辽宁、辐射东北、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品牌学校;在东北乃至全国的教育发展中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融入该校,打开实验中学的鸿篇巨著,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向人们讲述着她的昨天、现在与未来。“为祖国而学习!”这句普普通通的“爱国名言”,就是第一代实验人的真实写照;“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又是那个年代的热血学子喊出的响亮口号;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还有当代雷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发奋读书、报效国家的人生情怀……可以这么说,从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到支援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从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如火如荼场面;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到处都浸染着实验中学人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到处都留下了一代代学子的身影和足迹。

    据统计,65年间从这里走出的新中国两院院士就有7人,还有一批数以万计的国家建设者,他们的英姿在共和国的旗帜上展示着风采……如今,这所学校紧跟时代的步伐迈入了世纪。现在,该校在以校长关俊奇为首,以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刘朝忠、副校长孙德峰、丛惠春、赵雪江为主要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于2009年12月28日,接过了辽宁省实验中学辉煌鼎承的接力棒,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让实验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人才发展观,翻开了学校的崭新篇章……

    与时俱进承载光芒

    再染新绿吐露芬芳

    走进辽宁省实验中学,每逢周一都会遇到这样震撼的场面:数千名师生笔直地伫立在操场中央,伴着雄壮的国歌声,全体师生引吭高歌,“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种激荡的场面、那种催人奋进的旋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召唤。每每听到这一时刻,实验人就像每个跳动的音符,伴着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这所学校是怎样做到历久弥新、革故鼎新的呢?关俊奇校长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杰出的人才培养”就是学校的最大特色。这一特色是其他学校难以复制和取代的,它是实验中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学校牢固地确立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宗旨,坚持“治校之道,以人为本;立校之基,实验为本;兴校之策,科研为本;强校之标,素质为本”的发展思路,践行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打造一所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向着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目标不断迈进。

    “分数是调节器,能力是助推器”。这是辽宁省实验中学倡导“既对分数负责,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良性发展”的一大特色。据学校领导讲,优异的成绩是走向更高发展平台的基础,兼顾分数与能力,就是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负责,也是对社会人才的需求负责。在实验中学人的眼里,对分数负责不是社会上所讲的“唯分数论”,它从更高的层面着眼于教育的本真教育和本然教育,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从这所学校走进名牌大学的学子年年在省内独占鳌头,连年取得省市优异成绩的学生层出不穷,早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如曾获辽宁省理科之冠的于静文是校团委副书记,还是学校新年联欢会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同时还是个运动健将;曾获辽宁省文科之冠的李唯佳是《实验语意报社》总编辑,著名校园小作家,是学生社团的积极组织者;2010年沈阳市高考之冠的胡慧盈同学,在学校就是一名全能型的优秀生,她不仅是班级的体育委员、还是学校报社的编辑部部长,她在理学中始终遵循“克明峻德”的人生信条,由她创作的微情书“百字令”,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征文比赛首名。这种历练和熏陶,又不是仅仅依靠分数所能获得的。用关俊奇校长的话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到底,国家未来发展、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站在国家和学校的发展层面,我们的使命责无旁贷……

    “既要追求质量的维度,更要雕塑学子的高度”。这又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另一大特色。在该校“质量”和“维度”彰显的是学校的内涵,“学子”和“高度”是这所学校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什么?人才是什么?用全体教师的话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多年来,学校紧紧依托新课程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将战略着眼点立足于高度重视技术类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上来,突出了校本课程以多元菜单式特色课程为主的课程系体系。据学校领导讲,仅学校选修课就涵盖了人文素养、科学探究、身心发展、生活技能、科技创新、体育艺术、奥赛辅导、国际课程等多个领域。开设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批判性思维等国际前卫课程。同时学校还在传统品牌课程:心理学、健美操、通用技术、汽车模拟驾驶、机器人制作、电子测控技术、服装设计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

    每当学子们谈到这些,都情不自禁地说,拿着驾照上大学,这是实验中学高瞻远瞩之举。它不仅令我们以高尚情怀、高雅情趣、高素质创新技能走进大学,还使得我们以“德能才广”赢得天下……他们在全国乃至国际各类奥赛上摘金夺银。如:王诺舟同学以辽宁省之冠的成绩获得国家数学奥赛金牌,并入选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集训队,同时,王诺舟同学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组织的数学秋令营活动中分别取得首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清华、北大双双保送录取的资格;曹人天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最终获得清华大学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专业的保送资格;郝思杨同学获国际生物奥赛金牌,实验操作能力全球之冠,改写了中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实验操作能力不如欧美学生的历史。还有学校已连续6年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奖;校舞蹈队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世界中学生艺术节;健美操队多次获全国健美操联赛冠军;校女篮多年获全省之冠,在清华女篮测试专业通过的4个学生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占了3个……

    让实验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

    有人说,辽宁实验中学就是育人的摇篮,人才辈出的地方。被誉为“给地球做CT的人”的中科院首批院士马在田在《学海回眸》一书中深情地写道:“我一生经过8所学校,但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王永志院士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全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之一,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母校充满了眷恋,曾著文称:“辽宁省实验中学是我事业的摇篮,成功的起点……”

    据统计,辽宁省实验中学重点大学升学率始终在97%以上,升入国内著名大学的学生数在省内一直名列前茅,连续多年夺得省市高考桂冠。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奥赛上屡创佳绩,获得多项世界级、国家级别奖牌,从而打通了国际升学路径,升入国外名牌大学的学生逐年上升。而放飞这些梦想的根本因素,就在于学校创新的“德育432211工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培养出了一批时代娇子。“4”是办好4所学校:即新生军校、青年学生党校、创造发明学校、家长学校;“3”是加强3个建设:德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科研建设;两个“2”是建立2个基地:即校内德育基地、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贯彻2个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个“1”是高举1面旗帜:向雷锋同志学习;强化1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由于“德育432211工程”,为学子的成才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学校在融入国际化办学中,先后与国内50多所著名学校,国外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大中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这项创新之举,还要源于学校确立的国际化“三步走”的宏伟战略。即与沈阳新东方合作,将TOEFL和SAT等培训课程引入校园;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之一——美国Kaplan战略合作,成立辽宁省实验中学Kaplan国际部,与美国伊切斯特高中合作创办“中美班”;探索创建了“六位一体”的辽宁省实验中学国际教育园区。

    为充分发挥学校在辽宁省内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又先后创建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浑南一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辽宁省实验中学辽滨分校、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辽宁省实验中学阳光小学,形成了多种办学体制和优质资源省域辐射的新格局,辽宁省实验中学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辽宁号航母”。

    为使家庭贫困的学子实现“大学梦”,学校还专门招收一批省内市县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宏志生”;学校还成立了以院士的名字命名的“院士班”。在此基础上,学校又面向国际接纳一批外籍学生来校学习。2012年7月,该校12届韩国籍留学生申智慧、金戊炅以优异成绩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使外籍学子走进了国内一流的大学,在中韩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在该校,走出国门的学子更是比比皆是:2009年王夏娃同学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9所大学同时录取,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王妍月同学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并荣获最高荣誉奖学金之一——领袖奖学金;2013年肖天行、吴承骏、张皓涵、王崟樵4名同学同时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辽宁省实验中学的经验中不难看出:作为一所辽宁省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和享誉全国的名校,只有时刻将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能把学校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时刻放在心里。这所学校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启示之一:九层高台,起于累土。作为全国基础教育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哪里?辽宁省实验中学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发展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鼎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启示之二:特色办学,经验鲜明。辽宁省实验中学的经验表明: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突出地体现了党和国家提出的走“科教兴国”之路的核心内涵。尤其是学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内联外通、开放办学、交流合作、共享效益”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多种办学体制和优质资源辐射的格局,造就了辽宁省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稳步快速的发展。为全国同类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示范。

    启示之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辽宁省实验中学在发展中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关键就在于:“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学校”。学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学校的鼎力支撑;离不开以关俊奇校长为代表的开拓、创新、务实、勤政型领导集体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他们为辽宁省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启示之四:名校引领,辐射带动。辽宁省实验中学为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省委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已发展为拥有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浑南一中、营口分校、辽滨分校、东戴河分校和辽宁省实验中学阳光小学等六所分校的办学新格局,跻身于全国名校的先进行列。尤其是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辽宁省实验中学与美国最大的教育集团之一——Kaplan教育集团合作,成立辽宁省实验中学Kaplan国际部,为有志于留学深造的学生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为愈来愈多的学子走向国际、融入世界创设了一片晴空。(刘 胜 王 冉)



/jiaoyu/zatan/2020-03-14/3809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