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言语风格彰显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

[db:作者]  2015-03-2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 禹天建 绘

    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以身示范,用心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仅非常高超地把自己的话语风格自然地融入时代话语体系,而且还通过鲜活语言的运用和新思想、新概念、新名词的提出,不断丰富和创新紧贴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而引领社会改革创新,引领时代不断发展。

    ■赵璞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语风格一直成为热议。其朴实清新之风,暖人心、折服人、鼓舞人,赢得点赞如潮,被国际媒体亲切地称为“习式风格”。如果细细品味,这种风格所蕴含的习总书记及本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更值得体会和称道。

    平实风格——饱含民本思想

    大家公认,习总书记的语言表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平实清新、深入浅出,常常使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形式,让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讲话中大量使用形象贴切的比喻、令人信服的事例、精粹鲜活的俗语,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干巴的内容生动化,言约旨远,内涵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亲切感,具有感染力。例如: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说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和让人民满意是评判执政能力和成效的最重要尺子;用“总开关”比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言行的决定作用;用“益智补脑”比喻学习的重要意义;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容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用“温水煮青蛙”、“请君入瓮”说明党员干部思想上麻痹大意的危险性;用“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比喻加强群众监督;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注重质量和效益;用名臣裴矩在隋朝一味逢迎隋炀帝,而到了唐朝却敢直谏唐太宗的故事,来教育领导干部:要想让别人对你讲真话,首先自己要愿意听真话。这类精彩表达在习总书记讲话中比比皆是。

    这种言语风格的形成,是习总书记起步于基层、根植于百姓,长期自然养成的。因此自然而然地说着跟老百姓一样的话,情真意切,毫无做作。网友们把他亲密地称作“习大大”,正是像对待邻家大叔一样的感情认同。这种言语风格也是他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自然展现。人们一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习总书记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他担任总书记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犹在人们耳畔回荡。他总是要求自己和各级干部“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其各种重要讲话中,“人民”、“群众”、“老百姓”都是频率极高的关键词。以今年的新年贺词为例,一共只有1366个字,如果大体按照双音词折算的话,也就683词次,而其中“人民”、“群众”、“老百姓”就出现19次。有言道,“言为心声”。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

    民族风格——高扬中国特色

    习总书记言语风格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民族特色鲜明。他善于融汇中国文化精髓,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和愿望,阐述各种理论、方法和实践。在各种讲话中,大量征引古代经典,经常使用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警言名句等生动形式。这种颇具匠心的表达风格,并不只是说话形式的精美追求,其实质反映出总书记在以身示范,用心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从不同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我们仅以习总书记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为例。这篇不长的讲话,广征博引,妙语连珠,极富韵味和内涵。先后使用的名言警句如下:引用《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提醒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从严治党;用《论语》“言必信、行必果”,说明抓落实的重要性;借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阐释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思想问题的重要性;引用王粲《仿连珠》“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来论述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化用方孝孺等人的说法,强调要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唐朝名臣褚遂良的诤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告诫全党“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古语“逆水行舟”、“滴水穿石”为喻,申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以《尚书》“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向各级干部敲警钟,要求严以律己,防微杜渐;以《韩非子》“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来揭示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化用孟子等先贤的古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调“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全篇精彩迭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大量借用古语,但典雅而不晦涩,得体自然,恰到好处。反复品味这篇讲话,就不难感知习总书记的良苦用心:他是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用来指导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这无疑也是力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思想理论体系的一种积极实践。

    在国际交往中,习总书记语言的民族风格也同样魅力四溢。2012年2月15日在美国演讲,用谚语“饮水不忘掘井人”缅怀开启中美对话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用辛弃疾《菩萨蛮》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形容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和积极发展的大势;用《论语》“民(人)无信不立”来表达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的希望。使用“欢聚一堂”、“风风雨雨”、“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不可逆转”、“利益攸关”、“同舟共济”、“魂牵梦萦”、“欣喜不已”、“前景广阔”、“后继有人”、“顺势而为”、“乘风破浪”等精粹的成语、惯用语,使表达简明扼要,生动活泼。2014年3月29日在德国一个座谈会上,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等成语,来表达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努力消除偏见和误解的自信、耐力与定力。这些其实都是在用中国元素塑造国际话语。

    习总书记讲话的民族风格赢得了世界关注和赞赏。新加坡《星期日时报》2013年4月7日发表《习近平,我的中文老师》一文称,“最近一段时间,我对中国古语、诗词摘录和格言警句有了突飞猛进的了解,常常让我在北京的同事感到惊讶……这些语言瑰宝并不是我偷偷上语言培训班得来的,而是通过认真留心一个人的讲话学到的,他就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他的讲话风格简洁生动、通俗易懂,让人耳目一新。”作者还指出:“中国经常觉得自己遭到误读,如果更多领导人以习近平为榜样,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国记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至少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2014年4月2日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报道说,习近平公布国家政策和到国外巡访时总爱使用成语,原因何在?那是因为成语的几个字中浓缩了先辈的聪明才智。由此可以看出,习总书记运用鲜明的民族语言风格来高扬中国特色的思想和实践,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奏效。

    时代气息——展现创新精神

    习总书记今年发表新年贺词时使用了流行语“蛮拼的”“点赞”,迎来了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随后,这两个词的网络搜索指数、媒体指数迅速蹿至空前的高点。其实,使用具有时代感的鲜活语言,本来就是习总书记的一贯风格,而且他本人也可算流行语的创造者,比如“中国梦”、“新常态”、“人生的扣子”、“时间都去哪儿了”等等,都因他而流行。但大众为何对使用“蛮拼的”、“点赞”欢呼?很值得玩味。我们认真观察各方热议发现,民众关注和赞誉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这两个词语本身,也不在于对总书记使用“潮词”感到新鲜,而在于总书记对这两个富有时代气息词语的使用所展现出来的勇立潮头、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和鲜明态度。它使全国人民备受鼓舞,对新的一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话语风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体系。习总书记不仅非常高超地把自己的话语风格自然地融入时代话语体系,而且还不断丰富和创新时代话语体系。他通过鲜活语言的运用和新思想、新概念、新名词的提出,不断丰富和创新紧贴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而引领社会改革创新,引领时代不断发展。可以看看几个具体例子:他用“中国梦”这种质朴的字眼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后来又说:“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从这些鲜活的语言片段可以看出,习总书记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积极应对现实问题,不失坚毅地开拓进取,充满浓烈的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如果读一读《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执政风格》一书所列举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25个“第一次”,一定会感触更深。

    凛然锐气——彰显敢拼胆略

    习总书记讲话,一般语调平和,语态沉稳,但透射出凛然锐气。尤其是讲到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充满震撼力、威慑力,其中折射出的气魄、智慧和魅力,令人钦佩。

    最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关于反腐的一系列讲话,充满凛然正气。例如“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这些话语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警示、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总书记关于治国大政方针的讲话则充满锐不可当的豪气。谈“中国梦”时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谈改革时说:“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荡漾着对追逐中国梦的执着和深化改革的雄心。

    习总书记充满锐气的言语风格,也洋溢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拼劲。他总是叮嘱“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誓言“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他时时处处强调“实”,以身作则践行“实”,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磅礴气势——创建国际话语

    习总书记讲话沉着大气,常常形成强大气场,充满磅礴之气。这不仅表现在对国内大政方针的阐释上,而且体现在国际交往的各种讲演中。在国际舞台上,他善于运用别人能听懂、好接受的语言,创建有中国思想的国际话语,重塑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不断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以下话语可见一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国际场合经常引用的中国古训。既借以展示我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包容并积极借鉴人类各种文明的宽广胸怀和气度,也表达了世界各国应该相容共存、共赢共进的鲜明主张。其实,也不妨看作我国积极推动消除隔阂、冲突和霸权,构建公平公正、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的宣言。

    “命运共同体”,这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新主张,已经频频在很多重要场合表达,他还借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衷共济”、“独木不成林”等名言警句加以阐释。这个概念的提出,突破了过去带有零和色彩的狭隘国家关系观,倡导和平共处、休戚与共、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观。这既是对国际关系的新诠释、对人类发展的新主张和新期待,也是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世界稳定的压仓石”和“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作用、尽好大国义务的积极努力,展现出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世界责任意识。这种理念越来越为一些国家所认同,必将为构建造福人类的国际新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2012年2月14日习总书记在美国政府欢迎午宴上,使用流行语格式对人权问题发表的看法。既是对某些国家总以西方标准无端指责别人的有力回击,也是公开表达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客观深刻,绵里藏针,无可辩驳。凤凰卫视节目随即评论说,习总书记“在这次访问当中,对话语权的掌握方面是主动出击,而且是达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习总书记访俄时借用这个俗语来比喻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以此批评某些国家对他国说三道四,表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他还在不同场合借用魏源《默觚下》“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来阐述这一思想。这是旗帜鲜明地向世界表达一种政治态度和主张。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习总书记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借用这句鲜活的俗语,全面而深刻阐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性、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和相互交流借鉴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发展自己的文化和选择自己的道路的正当性。高屋建瓴,雄辩大气。他还借用我国先贤的经典论断对此加以阐释:“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恰如其分地把中国古代圣哲的思想转化为具有高度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的国际话语。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论述尤其是表现出的胸怀、气度,深受好评。

    “一带一路”,其宗旨是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携手推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这是对全球化发展的积极应对,它所体现的积极担当、平等合作、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精神,得到了有关国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这个战略的实施,无疑会造福亚太地区人民。

    以上所举的这些具有中国思想的国际话语,正逐渐为不少国家所理解和认同,必将在全球治理和新兴国际秩序构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人的言行风范,令人敬佩,也令人鼓舞,让举国上下对我们国家的未来更充满信心和希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jiaoyu/zatan/2020-03-29/3976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