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数学 > 小学数学 > 圆锥的体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当公正的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1.圆锥的体积要想和与它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必须是圆柱的底面积的3倍。[]2.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3.总人数一定,-六年级数学

[db:作者]  2019-08-08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我当公正的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  
1.圆锥的体积要想和与它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必须是圆柱的底面积的3倍。

[     ]

2.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     ]

3.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成正比例。

[     ]

4.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定成比例。

[     ]

5.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则它们的周长比是1:2,面积的比是1:4。

[     ]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2.×;3.×;4.×;5.√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当公正的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1.圆锥的体积要想和与..”主要考查你对  圆锥的体积,比的应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圆锥的体积比的应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

考点名称:圆锥的体积

  • 圆锥的体积公式:
    S侧=πrl=(nπl2)/360(r:底面半径,l:母线长,n:圆心角度数)
    底面周长(C)=2πr=(nπl)/180(r:底面半径,n:圆心角度数,l:母线长)
    h=根号(l2-r2)(l:母线长,r:底面半径)
    全面积(S)=S侧+S底
    V=Sh=πr·2h(S:底面积,r:底面半径,h:高)
    V(圆锥)=·V(圆柱)=·Sh =1/3·πr2h(S:底面积,r:底面半径,h:高)

考点名称:比的应用

  • 比的应用:
    根据各部分的比,确定各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即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照“求一个数(这里指分配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答。
    一般单位要统一,注意比的前后要一致,就是等号两边都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或者是反过来,再就是注意大的比大的,等于小的比小的。

考点名称:圆的周长

  •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半径×圆周率;C=πd=2πr。(r—半径,d—直径,π—圆周率)

考点名称:圆的面积

  • 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π(r—半径,d—直径,π—圆周率)
    圆环面积: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π=π(-)(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

考点名称: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 (a,b, c,d  都不等于零),那么ad=bc.
    这是因为用bd去乘的两边,得?bd=?bd,所以ad=bc.

  • 性质推论:
    从比例的这个基本性质,可以推得:
    如果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那么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用式子表示就是:如果ad=bc,那么(b.d都不等于零)。
    这是因为用bd 去除ad=bc两边,得 ,所以

    比例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

    反比例的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包括三个数量,一个定量和两个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关系。一种量发生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实质: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考点名称: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

  •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k(一定);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正比例和反比例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

  • 反比例的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包括三个数量,一个定量和两个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关系。一种量发生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成反比例的量:
    前提:两种相关的量(乘法关系)
    要求: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相同点:
    ①正比例和反比例都含有三个数量,在这三个数量中,均有一个定量、两个变量。
    ②在正、反比例的两个变量中,均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并且变化方式均属于扩大(乘以一个数)或缩小(除以一个数)若干倍的变化。
    不同点:
    ①正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反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②正比例的图像时上升直线;反比例是曲线。
    ③公式不同:正比例是(=k(一定)),反比例是(xy=k(一定))。
    ④规律不同:正比例是一个数缩小,另一个数也缩小,一个数扩大,另一个数也扩大;反比例是一个数缩小,另一个数就扩大,一个数扩大另一个数就缩小。 

  • 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的方法: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3)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就是成正比例的量;若积一定,就是反比例的量。



http://www.00-edu.com/ks/shuxue/1/yuanzhuidetiji/2019-08-10/12610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