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 正文 返回 打印

(1)如图所示,一人两眼的正前方有一平面镜MN,镜的两边贴有遮光纸,此人正好通过中间未被遮住部分看到自己的全部脸宽,找出面镜未被遮住部分,并用作好标记,写出作图步骤.(-物理

[db:作者]  2019-12-19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1)如图所示,一人两眼的正前方有一平面镜MN,镜的两边贴有遮光纸,此人正好通过中间未被遮住部分看到自己的全部脸宽,找出面镜未被遮住部分,并用

作好标记,写出作图步骤.(假设A、B表示人脸部的宽度,E1、E2表示人两眼的位置)
(2)当你站在“哈哈镜”前,发现自己变长了的“头”,变短了的“腿”时,你的头和腿分别是由什么镜所成的像?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先作脸AB的像A'B',眼镜E1看看脸的像A'B'(红线),眼睛E2看看脸的像A'B'(绿线),两者交叉的部分即是未贴住的部分.如图.
故答案为:



(2)答:站在“哈哈镜”前,发现自己变长了的“头”,头部在凸面镜中成像.腿在凹面镜中成像,所以腿变短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如图所示,一人两眼的正前方有一平面镜MN,镜的两边贴有遮光纸..”主要考查你对  光的反射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光的反射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考点名称: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 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一点
    入射光线AO:射向反射面上的光线
    反射光线OB:被反射面反射的光线
    法线ON:过入射点O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作图时,ON常画成虚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 几种特殊的光路:
    ①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零度,反射角也为零度;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但两光线方向相反
    ②互相平行放置的平面镜,当光照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经另一个平面镜反射后,与原入射光线平行

  • 光反射时的作图方法:
    类型 作图方法
    已知入射光线作反射光线 先找出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入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反射光线,并注明光线方向
    已知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 先找出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反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入射光线,注意光线方向是从光源射向入射点的
    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此线为法线。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交点(角的顶点或者说是入射点)作垂直法线的一条直线,该直线为平面镜的位置

    例:如图所示,在0点放置一个平面镜,使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太阳光经0点反射后,水平射入窗口P中。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析:可先画出O点射向窗口P的反射光线,再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最后过O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入射角+ 反射角:180一60=120,又因为反射角: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
    答案:如图所示

考点名称: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制作潜望镜,在挖井、掘山洞时,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作业区照明

    (2)利用平面镜成像。如制作各种镜子,商场和家庭装饰时,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强室内宽敞明亮的空间效果

    (3)利用平面镜反射光来使微小的形变放大,以便观测
    补充:最简单的潜望镜是用两块互相平行的、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平面镜构成的,用它可以看到高处的、被掩蔽物挡住的物体,如图所示:

考点名称: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 凸面镜定义:
    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

    凹面镜定义:
    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

  • 凸面镜:
    1. 原理:
        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属虚性焦点   
         从物体的某一点(A)作一与主轴平行的直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到达球面镜镜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方向相反的直线为反射光线,此反射光线必然通过主焦点(F)。
         从物体的同一点(A)通过镜面的曲率中心(C)的连线为副轴,此副轴与上述通过主焦点的反射光线发生相交的点(A′),即为该物体成像之处。

    顶点 镜面的中心点O称为镜的顶点。
    中心 球面的球心C称为镜面中心。
    主轴 连结顶点O与镜面中心的点划线。
    焦点 跟主轴平行的近轴光线射到球面上,反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用字母F表示。
    焦距 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作用 凸面镜具有发散作用。

    2. 应用:
        凸面镜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转弯镜、广角镜等,最为常见的就是倒车镜与哈哈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汤匙的背面就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而正面凹下去的地方就相当于一个凹面镜)

    凹面镜:
    1. 成像原理:凹面镜的原理是反射成像。

    2. 成像规律: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大。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小。成的实像与物体在同侧,成的虚像与物体在异侧。
          凹镜不仅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于焦点,还能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反射成平行光。

    3. 焦距:
    物体位于凹球面镜球心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位于焦点与球心之间;
    物体位于焦点与球心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位于球心外侧;物体位于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在镜面的另一侧。
    U=f时不成像。 焦距在镜面前圆心后,但不在R/2处。
    但如果入射光线是近轴光线,则可近似认为焦距在R/2处。

    4. 光学特点:
    (1)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聚于焦点处。凹面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此是实焦点。
    (3)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焦距越小,会聚本领越大。
    (4)四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反射后平行于主轴;过球面中心的入射光线沿原路反回;从顶点入射的光线与其反射光线关于主轴对称。

    5. 应用:
    (1)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阳灶、台灯、电视卫星天线、雷达。
    (2)利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探照灯、手电筒以及各种机动车的前灯。 还有太阳能焊接机,医用头灯,反射式望远镜等。

  • 三种面镜的比较:
    平面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反射面 平面 凸面 凹面
    示意图
    对平行光的反射特点 (1)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2)光路可逆
    (3)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有发散作用

    (2)F是虚焦点
    (3)光路可逆
    (4)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有会聚作用

    (2)F是实焦点
    (3)光路可逆
    (4)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成像 正立,等大虚像 正立,缩小虚像 正立,缩小的虚像
    应用 梳妆打扮用的镜子 汽车观后镜 太阳灶等

  • 实像、虚像及其异同:
    1.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的光,经过面镜反射或透镜折射后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就是该点的实像点。镜前物体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组成的,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像点,这些像点就组成r 物体的实像。简单地说,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彤成的像。实像既可以用肉眼看到,义能被光屏接到。

    2.虚像物体上某点发出的光,经过面镜反射或透镜折射后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这时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虚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虚像点,这些虚像点就组成了物体的虚像。简单地说,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虚像只能用肉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接到。

    3. 实像与虚像的异同
    实像 虚像
    不同点 是否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不是
    是否能用光屏接收到 不能
    正立还是倒立 倒立 正立
    相同点 都能用肉眼看到,都可以是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 影子和倒影:
        影子和倒影影子(如图甲)是南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线被不透明物体所遮挡,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光线达不到的区域,这就是所说的影子;倒影(如图乙)是平面镜成的虚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成虚像,这就是所说的倒影。



http://www.00-edu.com/html/201912/1635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