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下列三个实验分别采用了刻度尺、电压表、温度计中的某一种实验器材,请将相应的器材填在该题的横线上(l)探究水的沸腾______.(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3)探究电流跟电压-物理

[db:作者]  2019-12-20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下列三个实验分别采用了刻度尺、电压表、温度计中的某一种实验器材,请将相应的器材填在该题的横线上
(l)探究水的沸腾 ______.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______.
(3)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______.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探究水的沸腾,需要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故答案为:温度计.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需要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要用到刻度尺.
故答案为:刻度尺.
(3)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需要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故答案为:电压表.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三个实验分别采用了刻度尺、电压表、温度计中的某一种实验器..”主要考查你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沸腾及沸腾的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沸腾及沸腾的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考点名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以上可以缩句为:“物像等大、连线垂直、等距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解释:
          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 小孔成像及平面镜成像的区别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科学方法: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像的原因是因为像是虚像,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它在哪里,用蜡烛与像重合,也就确定了像的大小及位置,我们这样确定像凭的是视觉效果相同,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或等效代换。

    有关成像规律的计算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由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变化了多少,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化多少。若变化的时间相等,则物体移动的速度和像移动的速度相等,像相对于物体的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
       例一个人站在镜子前2.5m的地方,则人和像的距离为__m,人向前1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缩短了__m,此人在镜子中的像的大小将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人和像的距离应为2.5×2=5m。人向前1m,像也向前1m,故两者距离缩短2m。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等大。
    答案 5  2 不变

    用对称法解决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对称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思想,应用于平面镜解题时,可启发直觉思维,使许多问题不必进行全面周全的论述,借助于对称性即可直接做出判断。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这种对称性广泛地应用在了平面镜作图上。如图所示,是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几个变式。不管物体如何复杂,平面镜位置如何变化,还是考查角度如何变化,但有一条始终不变,那就是像和物的“对称性”。

    例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关于平面镜对称,成的像是虚像。分别作A、B相对平面镜的对称点A’、B’,再用虚线连接 A’B’。
    答案:如图所示

    例2:如图所示,物体位于平面镜前方A点,眼睛位于平面镜前方C点。请作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的光路图。

    解析:(1)过A点作MN的垂线AE,延长AE至 A',使A'E=AE,A’为物A的像。
    (2)连接A'C与MN交于0点,0点为入射点(DC 是反射光线)。
    (3)连接AO,并在AO、OC上画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AO就是入射光线,OC是经平面镜反射通过眼睛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巧解平面镜的时钟问题
    (1)逆向读法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成像性质,镜中“钟面”与实际钟面总是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即实际时钟(如图甲所示)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走动时,镜中“钟面”内表示钟点的数字是按上“12”、下“6”、左“3”和右“9”排列。如图乙所示的实际时刻为7:30。

    (2)还原法
    由平面镜成像的性质,镜叶1“钟面”与实际钟面左右对称。因此,镜中“钟面”的“背面”与实际钟面相对应.即还原出一个实际的钟面。这样,对印刷在书籍或试卷上的镜中“钟面”,只要从其背面对着光亮处透视 “钟面”并直接从中读取钟点数,即为实际钟点数?如图乙所示镜中“钟面”读得实际点数为7:30.
    (3)对称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性质——像与物左右对称。.镜中 “钟面”内的“指针”位置与实际钟面内的指针位置对称。因此,求解这类“镜中时钟”问题,只要由镜中“钟面”作出以上“12”下“6”为对称轴的指针位置图形,再对作出的图形按实际钟面读出钟点数。图所示虚线为实线所示镜中“指针”的左右对称图形,读得实际钟点数为9:40。

    等效替代法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等效替代法就是在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主要有:物理模型的等效替代,物理过程的等效替代,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以及物理图形的等效替代等形式例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存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刻度K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
    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关系。
    (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存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 “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 (选填“实”或“虚”)像。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解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研究像的大小、倒正及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等,采用玻璃板的目的是利用了玻璃板能透光,在物A侧能观察到另一侧的情况,这样当A的像与另一侧B重合时,说明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用刻度尺测出A、B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就可判断两距离大小和像的大小。当取走B,放上光屏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而只能用眼睛存物一侧观察玻璃板才能看到,所以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当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 (4)不能  虚 (5)不变 (6)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各成一个像

    同一物体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变化问题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即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平面镜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例: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住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问的距离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问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解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我们平常说的所谓远小近大,只是人的视觉造成的错觉。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知道,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该同学的大小没有变化,所以像大小小变;而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变小,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在变小,从而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在变小。
    答案:A

考点名称:沸腾及沸腾的特点

  • 沸腾:
    (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条件:温度必须达到沸点;需要不断吸热

    (3)液体沸腾的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探究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提出问题

    1.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吸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记录



    分析数据:


    实验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 水沸腾现象及注意问题的解决方法:
    l. 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1)沸腾前,在水中出现小的气泡,随水温升高而变大,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变小,未到液面就消失,同时,水温持续上升;
    (2)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后,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注意事项:
    (1)实验中尽可能取较少的温水进行实验,且最好在烧杯上加一个盖,这样可以减少加热时间
    (2)实验中若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是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或受大气压影响。

考点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实验目的及原理: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一、探究一: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开关断开,变阻器调大最大值)(如图)

    2.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两端电压为1V、1.5V、2V,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填表。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分析结论:
    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二:电压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变阻器调大最大值)(如图)

    2.保持电压U=2V不变,更换电阻,使电阻分别为10Ω、20Ω、30Ω,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填表。

    分析结论:

    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分两步:第一步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第二步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例: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丁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5Ω。

     (1)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____的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____的关系。
    (2)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_____V;某次实验中,若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电压表的示数是1.5V,请根据你前面选择的量程,在图乙中分别画出两表指针的位置。

     (3)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_____不变。 

    解析: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因此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一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三次;二是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的大小,测量三次。实验器材中电源电压为3V,因此电压表使用0~3V量程即可.所用定值电阻的最小阻值为5Ω,所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电流表的量程选用0~ 0.6A。当电流值为0.3A、电压值为1.5V时,指针均指在表盘的中央刻度。改变定值电阻阻值是为了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电压不变,所以改变定值电阻后,应调节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原来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答案(1)①电压②电阻(2)0—0.6(或0.6) 0~3(或3)指针位置如图所示(3)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或电压表示数)


    如何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中的电路故障:

        在本探究实验中,常会遇到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问题,这都是电路中发生某种故障所致。如何准确地判断出电路故障的原因并予以解决,是中考中常会考查的内容之一。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____。
    (2)小新将实物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改正。
     
    (3)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为__A,则尺的阻值为__Ω。


    (4)换上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______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 __V。
    (5)小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解析:(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这样对电路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2)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并联,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原图中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两端的总电压。
    (3)由题图可知,电流表示数为0.4A,=5Ω。电流表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看指针。
    (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小变。当换上10Ω的电阻后,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知 R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所以应调节滑片向A端移动,使R两端电压保持2V不变。
    (5)定值电阻断路时,电压表与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所以电路中电流很小,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源电压几乎全部加在电压表上,所以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答案(1)断开(2)如图所示

    (3)0.45  (4)变大  A  2   (5)定值电阻开路(答案科学合理即可)

  •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2.判断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1)弄清滑动变阻器的哪部分连入电路(一般是滑片和下边所用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线);(2)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方向,即远离下接线柱时变大,靠近下接线柱时变小。

    3.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选用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经常利用图像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就应用了图像法;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描点,分别画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和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或电阻的倒数)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进而可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例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 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 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这个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__,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__。
    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

     (2)请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3)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__。

    解析因为电流的大小是由电压和电阻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阻不变。数据处理用的是图像法,先根据数据描点,画出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则表明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是成正比的。

    答案(1)电阻通过改变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2)如图所示 (3)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http://www.00-edu.com/html/201912/2210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