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 正文 返回 打印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图回答:(1)红色是火炬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火炬的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2)火炬“重-九年级物理

[db:作者]  2019-12-20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图回答:
(1)红色是火炬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火炬的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 。
(2)火炬“重985克”,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述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火炬长72cm,合_____ m
(3)火炬手手持火炬静止时,应对火炬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力约为多大?(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常温下丙烷为气态,可采用________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_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丙烷燃烧时,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5)火炬外壳使用到金属材料铝,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A.铝的导热性差
B.铝的磁性强
C.铝的导电性好
D.铝的密度小
(6)“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祥云”火炬的设计在很多方面体现出这些理念,凸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环保的重视”。请根据图提供的信息,从物理学的角度简要说明“祥云”火炬的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些理念的。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回答其中一点)。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火炬的主要部分反射日光中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
(2)火炬的质量是985克; 0.72
(3)9.653N
(4)压缩体积; 放出,化学
(5)D
(6)火炬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和中空塑料,质量较轻,因而物重也较小,十分轻盈;燃烧丙烷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污染少(合理即可,回答一点))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图回..”主要考查你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质量及其特性,物质的基本属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质量及其特性物质的基本属性

考点名称: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 光的色散
    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 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色光的混合:
    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物体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他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图所示。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所示。

    规律总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红光照蓝裙子,蓝裙子只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感觉它呈黑色。

  • 实验法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南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如果在屏上贴一张黑纸,不论由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其均为黑,这表明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如果在屏上贴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能看到各种色光,表明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即红光照射到白纸上呈红色,黄光照射到白纸上呈黄色等。

  • 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
    1.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2.颜料的混合:颜料与色光不同,颜料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颜料的色彩是颜料所反射的色光,同时吸收了其他的光。颜料不同,所反射的光不同。两种颜料混合后会反射第三种色光,而不是原来两种颜料反射光的混合。所以,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在印刷行业,就是用红、黄、蓝三种颜料来调出各种色彩,在绘画技术上也是应用红、黄、蓝来调色的。如图所示。口注意各种颜料主要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同时也反射光谱中跟它相邻的色光。
    3.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光的三原色不同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2)混合规律也不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黑色。
    (3)它们的混合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冷色与暖色:
       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给人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如黄、橙、红属于暖鱼,让人想到火与太阳;绿、蓝、紫属于!丝,使人想到草地、水等。

    单色光与复色光:
    1.单色光:一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2.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时,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且蓝光部分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是碧蓝的。

考点名称: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 特点:
    液化放热。

    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 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 “白气”
    1.含义:“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中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冰箱门打开时冒出的“白气”;飞机的白色尾气。

    2.分类:“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 “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 (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切记: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

考点名称: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

  • 能量的形式: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能量以多种形式存在,主要有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化学能、核能等。
    1.机械能:分动能和势能两类,机械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和。

    2.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和叫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等因素有系。

    3.电磁能:指的是储存在特定物体或空间中的能量,比如说,两个带电体相互靠近时会相互影响,同级相斥异极相吸;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两块磁铁相互靠近,也会相互影响,这些都是电磁能

    4.化学能:是指南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卡句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燃料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以及蓄电池、干电池产生的电都是来源于燃料和蓄电池里储存的化学能。食物也具有化学能。

    5.核能:是指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以及核电站发出的电都是来源于原子核的核能。

  •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如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后,一部分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上,并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上;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但此时得到的内能并不能自发地转化为具有化学能的燃料;电流通过灯泡发光,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但是这些内能和光能并不能自发地重新转化为电能;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这些内能并不能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

  •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解释 实例
    能量的转移 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电灯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的转化 能量不经过变化直接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碰撞时:动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围着火炉烤火:内能从火炉转移到人体

  •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判断方法
       物体间发生能量转移时,能量的形式不变;而发生能量的转化时,能的形式要发生改变,在确定能量转化的方向时,可从消耗什么能,得到什么能进行比较来确定.

    例:下面关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B.冬天将手放在炉旁烤火感到暖和,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木柴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打桩机的重锤下落的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解析:摩擦起电是消耗了机械能,最终获得电能,冈而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木柴燃烧是消耗了储存在木柴中的化学能获得内能的过程,因而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烤火是将木炭等燃料燃烧后获得的内能转移给手,是内能的转移;打桩机的重锤下落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重锤的动能。故A选项错误。

    答案:A

  • 补充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有:
    ①电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
    ③人对机械做功,将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⑤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⑥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⑦燃料燃烧时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名称:质量及其特性

  • 定义: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 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只与物体内物质的多少有关,与位置、温度、形状、状态等无关。

考点名称:物质的基本属性

  • 物质的基本属性:
    (1)物质的磁性:磁带、磁卡等

    (2)物质的导电性:
    ①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③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3)物质的导热性:
    ①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②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4)物质的硬度:
    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http://www.00-edu.com/html/201912/2309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