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浮力产生的原因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综合实验—两个验证实验(可以配图说明):(1)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2)小雨要验证“斜面越长越省力,但使用斜面不省功”,请你完成-八年级物理

[db:作者]  2020-05-30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综合实验—两个验证实验(可以配图说明):
(1)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
(2)小雨要验证“斜面越长越省力,但使用斜面不省功”,请你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题型:实验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如图,将一个拧紧盖的空瓶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将其装满水再放入水中,发现瓶子下沉。这说明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

(2)步骤:①利用木块和木板搭建如图的三个不同斜面,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高h和三个斜面的长;②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重物匀速提高h的高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③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着重物分别从斜面1、2和3的底部匀速上升至斜面顶端,读出示数;④用公式算出4次实验拉力所做的功; 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直接手提
利用斜面1
利用斜面2
利用斜面3
距离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注】①实验次数至少3次,其中必须体现直接手提做功;
②第1次实验中用手提重物上升的高度可以给出具体数值,也可以具体测量;
③表格中可以不体现直接手提的实验数据,只要在实验步骤中体现出即可

(1)在矿泉水瓶中装入小石块,把矿泉水瓶放入水中,改变石块的多少,观察矿泉水瓶的沉浮状态,然后得出结论.
(2)控制斜面的高度相同而斜面的长度不同,匀速拉动物体向上运动,测出拉力大小,然后分析答题.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综合实验—两个验证实验(可以配图说明):(1)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主要考查你对  浮力产生的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浮力产生的原因

考点名称:浮力产生的原因

  •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作用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而上、下两表面处的液体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因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下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浮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F向上一F向下

  • 对浮力产生原因的说明:
    (1)当物体上表面露出液面时,F向下=0,则F=F向上。如: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可见产生浮力的必要条件是:F=F向上—F向下>0,即F向上>F向下。当F向上=0或F向上≤F向下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对“压力差法”的理解: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 F一F(F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 F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此方法多用于求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例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下表面距水面30cm,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Pa,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N。(g取10N/kg)

    解析: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为S =0.01m2,上表面距水面的距离:h=0.3m—0.lm=0.2m。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 0.2Pa=2×103Pa;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pS =2×103Pa×0.01m2=20N;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0.01m。=30N。
    物体受到的浮力:

    答案:3×103  10



http://www.00-edu.com/html/202005/6857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