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浮力产生的原因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九年级物理

[db:作者]  2020-05-30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
表一
 实验
次数
 酒精的密度
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V/m3
物体的重力
G/N
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F/N
    1
 
0. 8×103
40
2
1.7
0.3
    2
50
2
1.6
0.4
    3
60
2
1.5
0.5
(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在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沦,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二
实验
次数
 水的密度
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V/m3
物体的重力
G/N
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F/N
   1
   
1 ×103
40
2
1.6
0.4
2
50
2
1.5
0.5
   3
60
2
1.4
0.6
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___有关

(3)在对比两人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4)于是,两人又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四个读数F 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
(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在同一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液体的密度  (3)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 (4)F1-F3=F4-F2
(5)参考答案:①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②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


试题分析:(1)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的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在同一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比较表一和表二可知,在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所受浮力大小不同是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造成的;(3)在本题中,题中给出了一定量的信息,要求我们根据所给信息,结合我们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提出合理的猜想,由题意知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相等;(4)由图13可知:甲图中的F1为物体的重力,丙图中的F3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的拉力,由称重法测浮力知:F=F1-F3;图乙中F2为空桶的重力,图丁中F4为桶和排出水的总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F4-F2,所以F1-F3=F4-F2,(5)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测量总存在误差,由题意知本实验的误差可能是①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②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主要考查你对  浮力产生的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浮力产生的原因

考点名称:浮力产生的原因

  •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作用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而上、下两表面处的液体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因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下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浮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F向上一F向下

  • 对浮力产生原因的说明:
    (1)当物体上表面露出液面时,F向下=0,则F=F向上。如: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可见产生浮力的必要条件是:F=F向上—F向下>0,即F向上>F向下。当F向上=0或F向上≤F向下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对“压力差法”的理解: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 F一F(F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 F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此方法多用于求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例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下表面距水面30cm,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Pa,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N。(g取10N/kg)

    解析: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为S =0.01m2,上表面距水面的距离:h=0.3m—0.lm=0.2m。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 0.2Pa=2×103Pa;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pS =2×103Pa×0.01m2=20N;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0.01m。=30N。
    物体受到的浮力:

    答案:3×103  10



http://www.00-edu.com/html/202005/6888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