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下列关于图所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

互联网  2010-11-11 00:00:00  互联网

题目

下列关于图所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
B.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软木塞从试管口飞出时,软木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丁图:迅速拉动绕在金属管外的皮绳,橡皮塞从金属管口飞出,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运动

零零教育信息网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的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软木塞从试管口飞出时,是因为试管内的水蒸气膨胀做功,内能转化成软木塞的机械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丁图:迅速拉动绕在金属管外的皮绳,橡皮塞从金属管口飞出,是因为金属管内的水蒸气膨胀做功,内能转化成橡皮塞的机械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考点梳理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下列关于图所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扩散现象 分子间的作用力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二物理。

  • 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 扩散现象
  • 分子间的作用力
  •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考点名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机械能转化的意义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这,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社会息息相关。机械能是这一主题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对今后的学习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机械能转化的分析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简单的机械能转化现象易于理解,如苹果从树上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可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就会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分析,下面是有关机械能转化的分析方法。

第一步:看过程

在对机械能转化的分析时,一定看清题目所要研究的是哪一个过程。因为同一物体在不同的过程中,其机械能的转化是不同的。例如这一题,如果题目是这样说的就不一样了:“乒乓球从手中下落的过程中,说出机械能转化情况。”都是乒乓球下落,但是它们所研究的不是同一个过程,因此所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机械能转化的分析方法

 

为了能更能形象地看出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把物体运动的过程呈现出来。从图上我们能很形象地看出,这道题所要研究的过程是从A点到E点这一过程。

第二步:分阶段

对于简单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同学们都已掌握,可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现象就不会分析了。其实,任何一个复杂的过程都是由简单的过程所组成的。像例题中,就是把从A点到E点的过程分解成四个阶段:A点→B点→C点→D点→E点。

第三步:抓要素

在第二步中,已经把整个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然后分析每一个阶段中机械能的转化情况。在分析机械能的转化时,关键是要抓住每种机械能的要素变化情况。

(1)A点→B点

在这一阶段,乒乓球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逐渐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动能增大,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B点→C点

在乒乓球落地的瞬间,乒乓球发生形变,乒乓球由运动变为静止,所以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3)C点→D点

在这一阶段,乒乓球恢复原状,开始向上运动,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D点→E点

在这一阶段,乒乓球上升,速度减慢,所以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乒乓球从手中落到地上又弹跳起来。”出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概括为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

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理论上讲,我们可以将机械能转化成一切我们需要的能量,简单的列举几个:

(1)发电机:转化成电能

(2)摩擦生热:转化成热能

(3)压缩弹簧:转化成弹性势能

能量的转化形式:

有什么运动形式就有什么性质的能量,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关的能量。不仅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进行转化。

考点名称: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大家都知道,分子和分子之间是有距离的,就算是再紧密的物质分子也不可能严严实实地积压在一起。分子和分子之间以分子力相连接,分子可以随机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粒子(原子、分子或分子集团)的热运动自发地产生物质迁移现象叫“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的实质

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大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

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为什么会扩散?

由于粒子(原子、分子或分子集团)的热运动自发地产生物质迁移现象叫“扩散”。扩散可以在同一物质的一相或固、液、气多相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间进行。

扩散主要由于浓度差或温度差所引起。一般是从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扩散,直到相内各部分的浓度达到均匀或两相间的浓度达到平衡时为止。物质直接互相接触时,称自由扩散。若扩散是经过隔离物质进行时,则称为渗透。

在自然界中扩散现象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使整个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保持相同的成分;土壤里所含有的各种盐类溶液的扩散,便于植物吸收,以利生长。此外在半导体,冶金等很多行业都应用扩散,以达目的。扩散,热传导和粘性通称为输运现象,其分别将物质(质量)、热能、动量由一位置移至另一位置,从而达到浓度或温度的均匀。

扩散现象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固体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液体的话是温度和物质的多少,气体是温度和物质的多少以及气压差之类的。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

考点名称: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是不会相互抵消的,当与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引力等丁斥力,分子之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m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义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①分子的极性。

②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这里所说的分子的极性,一般指极性特别强的,即第二周期的几种活泼非金属的氢化物:HF、H20、NH3。其他组成和结构相似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则要看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其中一般存在原子序数比较大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体积一般比较大。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偏移,从而使原子产生瞬时的极性,并且原子的体积越大,这种相对偏移也越大。因此使分子间产生作用。由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一般比由于分子本身存在极性产生的作用要弱。

考点名称: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即热传递和做功。

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差消失,即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温度。

做功:是指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的形式的过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经典力学的定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功。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注意:

(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http://www.00-edu.com/html/202110/8013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