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有用功和额外功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是工厂车间里用来吊运物体的天车及其滑轮组示意图,钢丝绳用20

互联网  2010-11-11 00:00:00  互联网

题目

图是工厂车间里用来吊运物体的天车及其滑轮组示意图,钢丝绳用2000N的力将重为 6000N的物体匀速吊起。若在1min内,货物从地面被提升到6m高处,求:
(1)钢丝绳提升货物时所做的有用功和有用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要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用哪些方法?(答出2种方法即可)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所属题型:计算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1)3.6×104J ,6×102W
(2)“略”
(3)①减轻动滑轮的重量;②在滑轮转轴处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③在机械允许的范围内,每次尽可能吊起更重的物体。

考点梳理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图是工厂车间里用来吊运物体的天车及其滑轮组示意图,钢丝绳用20”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功率的计算 有用功和额外功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二物理。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功率的计算
  • 有用功和额外功
  •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考点名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组

②原理: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③步骤: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测出作用于绳端的作用力F,确定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始、末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再用公式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④注意事项:一是要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二是要让绳端竖直上升。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滑轮组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简单机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G升高h时,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而人对滑轮组的拉力F做的功为总功,F移动的距离s=nh(n为与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段数),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机械效率公式

若不计摩擦力,而动滑轮的重为G’,那么提升动滑轮做的功就是额外功,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表示为

滑轮机械效率公式

讨论这个表达式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G’一定),提升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少、越轻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小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可采取改进机械结构、减小摩擦阻力等方法。如可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或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额外功,提高效率。

(2)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的大小。

(3)换用最简单的机械。

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关因素:

1、被提物体的重量,G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滑轮自重,滑轮组如果越多,虽然省力但是无用功多,机械效率越小。

3、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无关因素:1、绕线方式,2、物体被提高的距离,3、提物体的速度。

考点名称:功率的计算

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叫做功率,表示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P表示,故功率等于作用力与物体受力点速度的标量积。

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²R=(U²)/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1.P=W/t(平均功率)2.P=FV;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例:用杠杆来撬一重为2400 N的大石块,当手在5 s内用300 N的力按杠杆,将杠杆一端压下1.6 m,大石块被举高多少m?人做功的功率为多大?(不计杠杆的重力和摩擦)

思路导航:(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想到功的原理,往往有同学会用杠杆原理来解答此题,存在这种错误的同学主要是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力臂,题中给出的1.6 m是动力沿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而不是动力臂,题中要求的大石块被举高的高度恰好就是阻力沿阻力方向通过的距离。人对杠杆做的功即动力对杠杆做的功W1=Fs=300 N×1.6 m=480 J(注意:F和s对应),根据功的原理,W1=W2。

W2=G物h=2400 N×h. 480 J=2400×h,解得:h=0.2 m。

(2)人做功的功率就是动力做功的功率为96 W。

方法指导:利用杠杆做功时,在杠杆平衡的时候,根据功的原理和杠杆原理。 

考点名称: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物理学中的一种概念,是人们做的功中对人们有用的一部分,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做功中,有用功越大越好。

额外功:在物理学中,额外功与有用功是对立的,指其他无实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比较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比较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区别

1、有用功是相对于总功来说的......

2、从做功的意义上来讲,就是人因需要而做的功叫做有用功,额外功是指人们在做功时,并不需要做,但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得不做的功.例如,人想要提水上楼,人对水做的功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做的,其大小等于水重乘以提升的高度。人在提水时,必须有盛水的容器,如水桶等,人在提升水的同时,也对容器做了功,而人对容器所做功并不是目的,但是又不得不做,因为没有容器,水是无法提升的,所以,人对容器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其大小等于 。

3、常见的额外功有:使用滑轮组时,克服轮与轴之间摩擦所做的功,还有克服滑轮的自重所做的功等。

4、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并不一定都是额外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计算公式归纳

有用功和额外功计算公式

考点名称: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机械效率的意义

(1)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因而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显然,有用功所占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物理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机械对总功得了利用率。

(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注意物理量名称所标示的意义。总功:即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称之为动力功,也叫输入功。理想机械:W总=W有用,W输入=W输出,W动=W阻。实际机械:W总=W有用+W额外,W输入=W输出+W额外,W动=W有用阻力+W无用阻力。

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而总功=有用功+无用功

1、减小机械质量

2、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动力臂的长度(给力点到转动中心点的距离).

3、提高机械效率:就是想方设法地减少摩擦力和无用功.减少摩擦力可以通过使转动中心部分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就是该部分经常有机油存在;减少无用功就是选用高强度的杠杆,使其横截面积变小、重量变轻.

以滑轮为例,有用功:这个机械提的重物做的功,无用功:提重物时要提机械(把滑轮提起,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做的功,所以无用功越小机械效率愈大 ...

减少机械效率的方法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而总功=有用功+无用功

1、增大机械质量

2、减少工作效率:增大动力臂的长度(给力点到转动中心点的距离).

3、减少机械效率:就是想方设法地增加摩擦力和无用功.增加摩擦力可以通过使转动中心部分始终保持摩擦,增加无用功就是选用低强度的杠杆,使其横截面积变大、重量变重。

机械效率解题思路及方法

机械效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它把《简单机械》和《功》这两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综合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下面谈一谈解答机械效率问题的基本思路:

1. 首先应认真审题,搞清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

2. 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根据人们使用机械的不同,有用功的计算也不尽相同。例如:若使用机械的目的是提升重物,那么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设重物的重力为G,提升的高度为h,则;如果使用机械的目的是在水平面上平移重物,那么克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设摩擦力为X,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则。额外功是指对人们无用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由于滑轮与轴之间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以及机械的自重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额外功总是不可避免的。而总功是人们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所做的功。设动力为F,动力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则;如果动力对机械做功的功率为P,做功的时间为t,则w=Pt.

3. 运用机械效率公式。



http://www.00-edu.com/html/202110/8048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