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比热容的概念 > 正文 返回 打印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1)路上,买了两支冰

互联网  2008-12-12 00:00:00  互联网

题目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
(1)路上,买了两支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纸袋上结着霜,而自己的则是细小的水珠。小明向他解释:纸袋上结的霜是________发生________现象造成的,而水珠是发生________现象的结果。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________现象,要从人体________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
(2)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这是为什么?小明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探究。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 g的水和沙子,让太阳光同时照射,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实验探究中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般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3)水在这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题型:探究题难度:偏难来源:0117 模拟题

所属题型:探究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难

答案

(1)水蒸气 凝华 液化 熔化 吸收
(2)质量 不同 比热容
(3)1260J

考点梳理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1)路上,买了两支冰”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热量的计算 熔化现象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凝华现象 比热容的概念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二物理。

  • 热量的计算
  • 熔化现象
  •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 凝华现象
  • 比热容的概念

考点名称:热量的计算

热量的概念:

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也是指1公克的水在1大气压下温度上升1度c所产生的能量 ; 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即使在等温过程中,物体之间的温度也不断出现微小差别,通过热量传递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化的能量;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公制为焦耳。

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表示热量(J),

Q=c·m·Δt.

Q吸=c·m·(t-t0)

Q放=c·m·(t0-t)

(t0是初温;t是末温)

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

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为纪念科学家焦耳而立)。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

注意:1千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

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内吸收的热量与释放、储存的热量所维持的均衡关系。

△T=(t1-t0)

②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 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 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3)。

q=Q放/m(固体);q=Q放/v(气体)

W=Q放=qm=Q放/m W=Q放=qV=Q放/v (W:总功)(热值与压强有关)

热量的单位:

Q———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焦耳 J

m———表示某种燃料的质量———千克 kg

q———表示某种燃料的热值———焦耳每千克 J/kg

考点名称:熔化现象

熔化的定义:
熔化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

熔化的规律: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达到熔点后继续加热。(吸热)   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举例: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冰棒含在嘴里化了等。   熔化、融化、溶化的区别:
“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铁加热到1535℃就熔化成铁水了”“激光产生的高温,能熔化金属”“块状的沥青倒进大锅,加热后就熔化了”等。 “融化”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慢”。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颜料放进水杯里,一会就溶化了”“把一种胶块放在酒精里可以溶化”。

考点名称: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定义: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化是放热过程。反之,汽化是吸热过程。   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温度和压强的液化临界点,因此加压的同时必须冷却以吸收热。有的气体如氨、二氧化碳临界点较高,在常温下加压就可以变成液体,而另外一些气体如氢、氮的临界点很低,在加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冷却。   液化的两种方式:
方式一:降低 温度(一切气体一切温度) 方式二:压缩 体积(某些气体一定温度<一般为常温,特殊的须先降温再压缩体积>)

考点名称:凝华现象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②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③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物质 的状态变化:

特点: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解释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名称
当云层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时,便形成雨 液化
太阳照到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液化、凝华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 液化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为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液化
霜、雪 霜是水蒸气在地表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凝华为固体。如果高空的温度为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凝华
冰雹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凝华、熔化、凝固等

考点名称: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比热容的符号是c,必须为小阶,而大阶C则为热容的符号。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公斤开尔文(J kg-1K-1 或 J kg-1-1,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公斤的物质的温度上升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比热容公式

当比热容越大,该物质便需要更多热能加热。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约为4200和2000,即把水加热的热能比油多出约一倍。若以相同的热能分别把水和油加热的话,油的温升将比水的温升大。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比热容的特征: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a.比热容是反映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度数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

b.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a.比热容不随物体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b.比热容与温度及温度变化无关;

c.比热容与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

3、比热容与状态有关:状态改变,比热容改变。

4、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

比热容与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比热容与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比热容最大的物质

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是水。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C水=4.2×103J/(kg•℃),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http://www.00-edu.com/html/202110/8649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