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电功率,额定功率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不同类型的电灯是怎样工作的?某中学“STS”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就这

互联网  2010-11-11 00:00:00  互联网

题目

不同类型的电灯是怎样工作的? 某中学“STS”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收集了有关数据如下表:其中,效率是电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的一种量度,而寿命表示这种灯泡平均使用多长时间。普通钨丝灯,为了得到适当的电阻,钨丝要比人的头发还细并有1m多长。为了使它能放入灯泡里,被做成“螺旋形线圈”。同时为了防止灯丝的氧化和升华,玻璃泡里充有不起反应的惰性气体氩和氮。钨丝灯泡效率低并且寿命短,但是很便宜,它们可以直接从电源得到电,不需要额外的设备。
(1)一根钨丝被做成“螺旋形线圈”后,其电阻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一只普通的灯泡中应用了较多的物理知识,请写出2个物理知识在灯泡上的应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60W的普通钨丝灯泡,在实际使用时与功率是_______W的电子节能灯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
题型:探究题难度:中档来源:0110 模拟题

所属题型:探究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1)不变
(2)灯丝用钨做熔点高 灯泡工作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金属锡头导体导电;充入惰性气体防升华等.。(答案不唯一)
(3)7.2

考点梳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不同类型的电灯是怎样工作的?某中学“STS”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就这”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电功率,额定功率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物理常识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三物理。

  • 电功率,额定功率
  •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 物理常识

考点名称:电功率,额定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电路中电场驱动电流所作的功。若直流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流过该段电路的稳恒电流为I,则单位时间内电场力驱动电流所作的功为

P=IU。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或“千瓦”(kW)。

电功率学习要诀:

1.电能的计量

电能单位是焦耳(J),生活常用千瓦时(KWh)。

电能表测耗电能,用电等于计数差。

1度=1KWh=3.6×106J

600r/KWh表示

每耗一度电。转盘转600圈。

转盘转n圈,耗电n/600KWh.

2.电功率

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

1秒之内耗电能,叫这电器电功率。

P等电能除时间P=u/t,电压电流两相乘P=UI.

功率单位是瓦特,1(W)等1伏安,1W=1VA.

已知p、t求耗能,W等于p乘t.

3.电功率计算

电灯电器有标志,额定电压(U0)额功率(P0)。

正常发光用电流,I等P0除U0.I=P0/U0.

电压改变功率变,其中电阻是不变。

遇见电器求电阻,R等U2除以P,R=U2/P.

4.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说热量,三个因素有关联。

电流平方是关键,乘上电阻和时间。

热量单位是焦耳,损耗能量常用此。

5.保险丝

铅锑合金保险丝,电阻较大熔点低。

过粗烧线不保险,过细电路常断电。

选择合适保险丝,千万别用铁铜丝。

 

电功率误区提醒:

1、比较串连电路中两电阻的电功率时,因电流处处相等,一般使用计算;

2、在并联电路中,由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运用计算。

 

【典型例题】

例析:

现有两个小灯泡,上面分别标有“6V,1. 2W”和“12V,6W”字样,如果把这两个灯泡串联起来,为了使其中一个灯泡持续正常发光,那么加在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是(    )

A. 9.4V    B. 10.8V    C. 18V    D. 27V

解析:

要使其中一个灯泡能持续正常发光,必须先找出每盏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并以其中较小的电流作为两灯串联后的电流,然后求出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因

两灯串联后的总电阻R=R1+R2=30Ω+24Ω=54Ω。所以加在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U=IR=0.2×54V=10.8V

答案: B

额定功率定义:
直流电路中,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的乘积就是电器的额定功率(rated output )。它在正常运行工作状况下,动力设备的输出功率或消耗能量的设备的输入功率。常以“千瓦”为单位。
额定功率的计算:
一般的用电器都在铭牌上标记了“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如图物1所示的某品牌电风扇,铭牌中就标明了“220V 65W”,根据这两个已知物理量,一是利用公式P=UI变形为I=P/U,可算出该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即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二是利用推导公式P=U2/R为R=U2/P,可直接算出该用电器的电阻.三是在此基础上,利用铭牌给出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可直接求出实际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依据灯丝电阻不变,可得R=U2额/P额=U2实/P实,
所以P实=U2实÷U2额×P额=(U实÷U额)2×P额
例:将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200V的电路中.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_______额定功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该灯泡正常发光5h,将会消耗_____kW·h的电能。
思路导引:根据P实=(U实÷U额)2×P额可知,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如果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必定小于额定功率;灯泡消耗的电能可利用公式W=Pt算出。
解答:小于        0.2
 

考点名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由公式:R=p*L/S可以知道,其中R表示电阻;p表示导电率,跟材料有关,比如金、银和铜的导电率较小,我们电线常用铝或铜代替,而铁等金属就比较大;L表示材料的长度,说明电阻和材料成正比;S表示材料的横截面积,说明电阻和材料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在材料相同时,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金属导体;也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石墨类导体。

易错点:

①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②绝缘体之所以能起到绝缘的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的缘故。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使用控制变量法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研究的问题中有多少个物理量,搞清研究对象是哪个物理量。

(2)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研究对象)跟某一物理量的单一关系时,要使其他物理量保持不变。

(3)把这些单一关系综合起来。

考点名称:物理常识

物理学常用术语:
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 理化学变化等。按照相对运动的速度级别,可粗略的分为低速空气动力学和高速空气动力学。F1赛车属于前者,研究课题主要是下压力、空气阻力和扰流。

空气阻力(Aerodynamic drag):是指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力,这是由物体的形状决定的,两个常用的衡量指标是风阻系数和横截面积。

轮胎脱层(Blistering):专指轮胎由于过热导致橡胶从胎体上脱落。在高温下使用过软的轮胎,或者胎压设置 过高,亦或者赛车调校失误都可能导致这种现象。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也叫G力,用于描述重力加速度。当赛车在弯道上时,车手和赛车都将承受离心力,另外,赛车在起步和制动的时候,也将承受类似的力。

下压力(Down force):将F1赛车压在路上的力。它通过车身底部制造的低压区,以及前后翼的来获得,已保证赛车足够的抓地力。特别是在低速弯道上,以获得更高的弯道速度。一般来说,赛车在高速赛道上应采用低下压力调教,而低速多弯的赛道正好相反。

抓地力(Grip Force):抓地力,抓的力用于描述赛车粘附地面的程度,以及对弯道速度的影响。高抓地力意味着高弯道速度,影响抓地力的主要因素有空气动力学、由车身创造的下压力以及轮胎。缺乏抓地力,车身将发生滑动或者打转。

尾流(Slipstream):尾流,F1赛车在行进时赛车后方产生的低压区,进入尾流区有利于提高赛车的行进速度,F1车手经常利用这一原来来超车。

转向不足(Understeering):转向不足,是指车手在过弯时,赛车的转向角度小于车手期望的转向角度,赛车表现为车头指向弯外,车手要通过弯道,必须增加转向角度。

轮胎颗粒化(Graining):轮胎颗粒化,由于过度使用,轮胎以橡胶气泡的形式呈现出腐蚀的信号便是所谓的轮胎粒化。轮胎出现粒化后抓地力将下降。

转向过度(Oversteering):转向过度当赛车发生转向过度时,车尾向弯外甩出,赛车有失控的危险。为了通过弯道,车手必须减少转向角度。当出现极端的转向过度时,甚至需要反打方向盘。
车身底盘 (Chassis):赛车的基本架构包括悬吊系统、钢圈轮胎及其他各类车材的组合。一辆高科技F1赛车的车身底盘是由碳纤维板和其他材料合制成的,底盘非常的轻巧而且强力大耐用。  

物理学史常识: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http://www.00-edu.com/html/202110/11948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