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

  2020-04-21 00:00:00  

关于本书

  两位作者以教育届成功人士的身份,用对话体的方式、随笔的笔调,向中小学教师及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的途径与方式,学习的乐趣及受益。文笔朴实亲切、娓娓道来。书中关于享受学习的观点可为教师、学生提供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和著名文化人陶继新关于学习的对话。对话内容包括什么是享受学习、为什么要享受学习,以及怎样享受学习,涉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关注的问题,告诉读者怎样才能享受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

  魏书生,全国特级教师,盘锦市教育局原局长、党委书记,辽宁省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当了22年班主任、24年校长、13年局长,他出版专著及主编出版书籍50余本。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现任《创新教育》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和数十本图书上,发表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访谈、评论、散文等800多篇。著作有《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天问:中国幼教豁然洞开》《打造区域教育名片——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等36本。

目录

/ 1
 
导引 /
 
第一章  什么是享受学习 /
一、什么是学习 /
二、什么是享受学习 /
 
第二章  为什么要享受学习 /
一、享受学习是人的天性 /
二、学习异化是人的痛苦 /
三、仁义智乐是人的追求 /
1.使人成为仁者 /
2.使人成为智者 /
3.使人成为乐者 /
 
第三章  怎样享受学习 /
一、以德为本 /
二、大道至简 /
1.生活简单 /
2.道法自然 /
 
3.明乎天道 /
三、以文化人 /
四、学会学习 /
1.情感高效 /
2.随处可学 /
3.循序渐进 /
4.有张有弛 /
5.自主学习 /
6.学而时习 /
7.形成习惯 /
8.合作共赢 /
五、厚积薄发 /
六、终身学习 /
 
结语 /

精彩节选

  序

  “享受学习”这个话题,是基于当下学习存在的问题而谈的。

  学习,本应是人的生命不断升华的过程,可是,当下有的人却视学习为畏途,甚至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无比的事情。其实,古今中外真正意义上的大师,都是在享受学习的。孔子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看,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快乐得都没有忧愁了,甚至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了。这是何等快乐,简直进入到一种审美境界了。为什么会感到如此美呢?因为他在自己的终身学习中,使自己的生命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而且,孔子又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他将自己的仁爱思想、乐观精神,又传递给了他的弟子们,且有了《论语》等经典,在中国乃至世界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他们也在享受学习中提升着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们也是一直在享受着学习所赐予我们的快乐的。尽管我们都已六十多岁,可是,我们因了每天的学习,就有了常人少有的快乐,就有了生命常青的感觉,甚至有了与宇宙万物同在的感觉。我们不只感叹“逝者如斯夫”的时光流逝,我们更享受在这时光流逝中学习从而获取生命之道的审美感受。这种生命状态,让我们有了与大道合一的觉醒,有了与日月同在的美丽。

  我们将这种感受与全国师生交流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会得到美丽的回应。而且,有的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有一种其乐也无穷的感觉。于是,我们发现,学习,绝对不应当是心力交瘁的一场又一场的苦役,而应当成为生命个体探索未知、生成思想与智慧的快乐之旅。

  学习的内容不只是文化科学知识,也不只是课本上的内容,更不是重复又重复地做题训练。学习内容,有有字之书,也有无字之书。有字之书有课本知识,也有课外阅读,还有诸如电影、电视、网络上的优质作品。无字之书,则是生命实践。古人主张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这就是实践。没有“行”,学的“文”再多,也很难生成有用的东西。明朝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真知即所为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而现在学校教育对于实践学习内容的缺失,则是造成学生无法享受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学习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被有的人忽略了,那就是学做人。中国儒家先师所指的学习,更多的不是说的学习文本知识,而是学做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学习文献知识,是要放在学做人之后的。剥离了做人的教育,不但是不完整的教育、缺失的教育,还是危险的教育。如果人做不好,学的知识越多,对社会就越有害。相反,如果做人做好了,有了知识,就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

  学习的场所不止于学校,它几乎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在教室里可以学习,在图书馆里可以学习,在大自然里可以学习,在社会上可以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甚至说“无友不如己者”。从任何人那里,都可以学到有用的东西。以至从小孩子甚至动物、植物那里,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了这种观念,学习的内涵就深了,外延就广了,学习就有了更大的享受感。

  不过,并不是学习就一定有收获,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那就是学习要“取法乎上”。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只有阅读甚至背诵经典文化,才能让生命产生飞跃。因为经典文化系大师之作,其中内蕴着真善美,有着独特的思想与智慧。读得背得多了,大师的思想与智慧就会流进读者的心里,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外化出来就会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如果读了坏书呢?非但没有有益的收获,甚至有可能会使自己变坏,“近墨者黑”嘛!文本之外的学习,即生活文本的学习,同样需要“取法乎上”。即使交朋友,也应当“友直,友谅,友多闻”。因为从高品位的人身上,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品质与智慧。相反,如果交了坏朋友,就会“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甚至走进与坏人同流合污的境地里。

  人的一生很难一帆风顺。遭遇困境,甚至遭受很大的打击,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如果不怨天尤人,如果不就此倒下,而是坚韧不拔、矢志不渝,则可以将这些磨难转化为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这方面,我们都有切身的体验。正是在那个受苦受罪的时代,在那个被批判的年代里,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宠辱不惊的心态,有了一个更加善良的心怀。

  我们认为,学习的呈现方式,一般不是立竿见影,而是厚积薄发。很多教师都想成名师,甚至有的想着速成名师。可是,任何速成食品都是不好吃的,连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都说:“不时不吃。”为什么会出现不时而吃者呢?就是太过浮躁,就是名利心太重。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诱惑也太多,所以,有的教师就中了这个圈套,成了速成名师,有了不少光环。可是,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些名声与诱惑,在作用于你的眼耳目鼻舌身意之后,你也许感到太美了、太好了,其实,在老子看来,都是有害的东西。知其美而不知其恶,当然也就乐在其中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要么昙花一现,要么若干年后,“泯然众人矣”,甚至连“众人”也不如。其实,任何成功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个不变的生命规则。有人问我们:“你们两个人对着摄像头即兴讲了一天,整理后就出了一本《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的书,而且还非常畅销,这不是速成吗?”其实这不是速成,而且是缓慢而成。为什么呢?不要认为我们是即兴而谈的对话录,那可是我们六十多年的积淀啊!没有这些积淀,休说谈一天,谈一个小时也就无话可说了。即使有话可说,也是言不及义,也是没有内涵的。看似即兴生成,看似时间很短,可是,这些内容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储存了几十年,遇到一个时机,也就自然而然地喷发出来了。任何人,只要不断地为自己积淀文化、积淀生活、积淀思想,到了一定的时段,也会如我们一样,即兴对话就可以整理成书。

  这本《享受学习》的书,同样是即兴对话而成的。就在2012年4月4日,我们相会济南,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演播大厅里,对着摄像机的镜头,率性而谈,整整一天,就有了这个新的对话录。此后,我们根据录像整理成文,又追加了一些内容,便形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很多我们对享受学习的认识,也有关于享受学习的“道”“术”之方。希望有缘的读者喜欢,也诚望大家批评指正。

  魏书生 陶继新

  2015年6月9日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84

开 本:16开

字 数:171千字

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

http://www.00-edu.com/tushu/1/2020-04-21/198964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