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机制研究

  2020-10-05 00:00:00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珞珈经管论丛: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机制研究》论述了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分类、特征及价值确认,分析了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演变的历史阶段,剖析了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并指明了优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作用。本研究从正式规则的完备性程度、非正式规则的契合性程度、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程度、分类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五个维度,对比分析了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模式,吸取优势、摒弃劣势,为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本研究利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剖析了政府、高校、二级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清晰描绘各方利益地图,为制定高校闲置无形资产转化的对策提供依据。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机制研究 目录

**章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概况
**节 高校无形资产的要义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分类及特征
二、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分类及特征
第二节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演变的历史阶段
一、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
二、改革开放起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
三、20世纪9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
四、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
第三节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本载体流动造成的损失
二、人力资本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科研成果较少申请专利保护
四、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有较大差距
五、专有技术类无形资产悄悄流失
六、创造作品类无形资产有待挖掘
七、政府给予高校的授权类无形资产尚欠公平
八、政府给予高校的荣誉称号未能动态调整
九、高校无形资产评估及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十、资料信息类无形资产管理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
十一、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中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
十二、部分高校对声誉类无形资产还不够重视
十三、部分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到标识类无形资产的价值
十四、高校一些无形资产处于闲置状态
十五、职务技术成果的财产权及其派生权能的分享不尽合理
十六、利益相关者关系类无形资产存在提升空间
十七、高校办学特色类无形资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十八、高校组织文化类无形资产尚需凝练升华
十九、校办企业扮演高校无形资产转化平台的角色应当加强
二十、高校无形资产产权交易方式及交易市场存在缺陷
第四节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不明确及配置的人员不整齐
四、高校无形资产产权制度不尽合理
五、高校战略制定仍有偏差
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尚不成体系
第五节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的作用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其管理科学化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其权益的维护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政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
五、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
六、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 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国际比较分析
**节 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多维度分析
一、正式规则完备性程度
二、非正式规则契合性程度
三、实施机制有效性程度
四、分类化程度
五、市场化程度
第二节 美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分析
一、正式规则的完备性程度
二、非正式规则的契合性程度
三、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程度
四、分类化程度
五、市场化程度
第三节 英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分析
一、正式规则的完备性程度
二、非正式规则的契合性程度
三、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程度
四、分类化程度
五、市场化程度
第四节 德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分析
一、正式规则的完备性程度
二、非正式规则的契合性程度
三、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程度
四、分类化程度
五、市场化程度
第五节 加拿大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分析
一、正式规则的完备性程度
二、非正式规则的契舍性程度
三、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程度
四、分类化程度
五、市场化程度
第六节 日本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分析
一、正式规则的完备性程度
二、非正式规则的契合性程度
三、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程度
四、分类化程度
五、市场化程度
第七节 发达国家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启示
一、正式规则的完备性程度
二、非正式规则的契合性程度
三、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程度
四、分类化程度
五、市场化程度

第三章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转化的博弈分析
**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政策及经济背景
二、我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存在的不足
三、优化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必要性
四、研究目的
第二节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中政府与高校的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模型构建的假设条件
二、基本模型
三、模型具体化
四、模型图解分析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三节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中高校与具体转化单位之间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的有关假设
二、基本模型
三、模型的分析
四、模型均衡解的分析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价值转化机制研究
**节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价值转化机制的复杂性
一、组成的复杂性
二、系统内部协调的复杂性
三、系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第二节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价值的内部转化机制研究
一、高校闲置无形资产价值的内部转化模型
二、高校各类无形资产价值转化对高校整体无形资产的作用
三、高校无形资产内部相互作用分析
第三节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价值的外部转化机制研究
一、高校闲置无形资产价值的外部转化模型
二、基于耗散结构的子系统熵流及熵产生分析
三、基于耗散结构的高校无形资产价值外部转化系统分析

第五章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状况的实证分析
**节 我国高校若干无形资产转化状况透析
一、我国高校土地使用权转化状况透析
二、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转化状况透析
三、从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透析我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
四、从高校校办企业状况透析我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
第二节 我国高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转化状况透析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评价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三、实证检验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结语及政策建议
第三节 高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转化的比较分析
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二、实证检验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的对策
**节 完善我国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的正式规则体系
一、政府应当健全与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高校应完善自身与无形资产转化相关的规章
第二节 构筑推动我国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的机构
一、各级政府应着力构建推动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机构
二、高校应明确各类无形资产转化的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三节 培育我国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的意识
一、各级政府应提升高校对无形资产转化的意识
二、高校自身应自觉提升无形资产转化的意识
第四节 搭建我国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的平台
一、创立无形资产转化研究中心
二、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三、培育与壮大高校校办产业
四、构建合作教育中心
第五节 优化我国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的管理方法
一、在高校决策机制设计中引入市场化因素
二、健全高校的人才流动机制
三、完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机制研究 节选

  2.根据与人的关系的远近程度来进仃分类  无形资产可分为人力资本、专业类无形资产、声誉类无形资产、权利关系类无形资产四大类。人力资本是停留在人身上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是以人为载体的,与人*密切相关的无形资产。专业类无形资产是由个人或专业团队通过智力活动创造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权、工业外观设计权、版权。声誉类无形资产是由组织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无形资产,体现了社会的认可程度,如商标权、商号、商誉、企业形象等。权利关系类无形资产是利益相关者赋予组织的特殊权利或者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的特殊关系,如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优惠合同、公共关系等。  (三)无形资产的特征  任何一种事物或其集群,皆有其独特的、相异于别的事物或其集群的质地或特性。据此,无形资产亦有其质地或特性。本书对此作如下具体阐述:  1.无形资产在存在形态上具有无形性  与实物资产不同,无形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难以通过触觉认知,只能通过其物质载体予以感知。例如人力资本,是以人为载体,我们可以感知人与人之间人力资本差距的存在,但不能像触摸实物资产那样去触摸人力资本。  2.无形资产产权具有独占性  无形资产产权是指无形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权能,即无形资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及处置的权利。无形资产产权与其产权主体紧密相关,这些产权主体对无形资产产权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无形性,其产权很容易被其他主体侵害。因此,无形资产产权主体要想保护自身权益,必须依靠国家立法、行政及司法体系。  3.单个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估计  单个无形资产往往通过与其他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结合来共同发挥作用。当单个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未有效结合时,其价值就很难体现出来。即便单个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有效结合,其作用充分发挥,但单个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占比确定也是一个难题。而且,有些无形资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在市场上难以找到相同的比照对象,因此也几乎没有办法寻觅到可供比较的参照价格。以上所述都增加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难度。  4.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易逝性  无形资产尤其是专业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容易消逝,例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著作权等,法律都名文规定了法定期限。另外,创新活动的剧增,无形资产的升级换代加速,无形资产的生命周期显著缩短,这也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的时效件缩短。  ……

我国高校闲置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机制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jcjf/2020-10-09/288923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