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彻悟生死

  2020-06-19 00:00:00  

彻悟生死 本书特色

作者人到中年开始致力于人的素质与人生哲学研究,步入老年后又将研究方向聚焦到生死问题。本书面对年过七十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从哲学层面解读了死亡,并介绍了安宁死、安乐死与自安死等方面的常识与信息,旨在探求积极有为的生死观,全面提高生命质量,安详走完人生的*后历程。

彻悟生死 内容简介

老年人不仅要保重身体,还应注意理智与心灵的健康,因此老年也得不断学习。——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一个老年人如果还该学习的话,那就只该学习怎样去死。——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学习怎样去死,便是学习怎样去生。——当代英国哲学家克里奇利学习哲学即是学习怎样去死。——16世纪法国哲学家蒙田哲学就是死亡的练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哲学就是学死。——当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彻悟生死 目录

前 言 / 001

一、“记住你即将死去”——古希腊特拉普修道院的问候语 / 001
二、“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千年长叹 / 011
三、“生死根本”与“齐生死”——佛道两家的生死观 / 016
四、“只知道‘生’不管‘死’”——梁遇春笔下国民的“人死观” / 020
五、“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对死亡的恐惧”——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 029
六、“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的话,死是*好的解脱”——毛主席语录 / 038
七、“寿则多辱”——《庄子》引尧帝所言 / 043
八、“我是赖活着不如快死啊”——一位久病卧床老人的心声 / 050
九、“好生易得,好死难求”——谚语 / 056
十、安宁死 / 064
(一)何谓“安宁死” / 064
(二)台湾地区的“安宁缓和医疗” / 071前 言 / 001 一、“记住你即将死去”——古希腊特拉普修道院的问候语 / 001 二、“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千年长叹 / 011 三、“生死根本”与“齐生死”——佛道两家的生死观 / 016 四、“只知道‘生’不管‘死’”——梁遇春笔下国民的“人死观” / 020 五、“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对死亡的恐惧”——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 029 六、“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的话,死是*好的解脱”——毛主席语录 / 038 七、“寿则多辱”——《庄子》引尧帝所言 / 043 八、“我是赖活着不如快死啊”——一位久病卧床老人的心声 / 050 九、“好生易得,好死难求”——谚语 / 056 十、安宁死 / 064 (一)何谓“安宁死” / 064 (二)台湾地区的“安宁缓和医疗” / 071 (三)大陆开始流行“生前预嘱” / 075 附录一 生前预嘱——我的五个愿望(文本) / 084 附录二 七十预嘱 / 094 (四)“不赌为赢” / 097 十一、安乐死 / 100 (一)何谓“安乐死” / 100 (二)安乐死在国外 / 103 (三)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两次安乐死“悲剧” / 110 (四)一场长达数年的讨论 / 120 (五)“可以做,但不可以说”——一位学者的坦言 / 125 (六)一位助人解脱的白衣天使 / 130 十二、自安死 / 136 (一)何谓“自安死” / 136 (二)自安死的哲学解读 / 140 (三)自安死的现状 / 145 (四)一位自我解脱的白衣天使 / 148 十三、关于“人工冬眠”的*新报道 / 152 十四、“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 161 十五、“生不负人,死不烦人” / 168 后 记 / 172信息

彻悟生死 作者简介

解思忠 1946年出生于山西运城,1964年考入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技术10年,高级工程师;1980-1990年在建设部工作,历任高等教育处副处长、法规处处长;1990年进入中南海,历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教科文卫组组长(正处级)、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副司长、司长;1998年任国务院稽察特派员,2000年转任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均为副部级);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2013年退休。
业余早期从事文学创作,出版4部长篇文学作品,并有中短篇文学作品获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后从事人的素质与人生哲学研究,出版专著12部,曾兼任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人生篆书”,即将传统人生格言与人生感悟用小篆写成书法作品(别署大隐);其作品曾获启功“得其髓”与季羡林“学者书法之典范”评价,以及“日本国际书道金奖”、“当代中国作家书法优秀奖”等奖项;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鉴于有关著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所创建的关于素质内涵与分类的理论填补了该领域空白,2008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年鉴编纂委员会授予“中国改革30年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其事迹亦相应收入《中国改革30年人物录》一书。解思忠 1946年出生于山西运城,1964年考入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技术10年,高级工程师;1980-1990年在建设部工作,历任高等教育处副处长、法规处处长;1990年进入中南海,历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教科文卫组组长(正处级)、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副司长、司长;1998年任国务院稽察特派员,2000年转任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均为副部级);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2013年退休。 业余早期从事文学创作,出版4部长篇文学作品,并有中短篇文学作品获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后从事人的素质与人生哲学研究,出版专著12部,曾兼任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人生篆书”,即将传统人生格言与人生感悟用小篆写成书法作品(别署大隐);其作品曾获启功“得其髓”与季羡林“学者书法之典范”评价,以及“日本国际书道金奖”、“当代中国作家书法优秀奖”等奖项;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鉴于有关著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所创建的关于素质内涵与分类的理论填补了该领域空白,2008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年鉴编纂委员会授予“中国改革30年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其事迹亦相应收入《中国改革30年人物录》一书。 2004年出版的《前沿的中国人——中国高层新智囊》一书(章晓明著),将其收入20名“影响中国轨迹的精英人士”;并以 “解思忠: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为题,介绍了他集官员、学者、作家、高工等于一身的独特经历。信息

彻悟生死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32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