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2020-05-11 00:00:00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本书特色

☆台湾“文复会”重点项目,魏子云领衔主持,黄永武、叶庆炳、黄锦鋐、王更生、李殿魁等百余位硕学大家,以讲座的形式,对中国历代古典文学进行全面梳理与盛大回眸。
☆全10册,近400万言,华文世界规模**的中国文学史。
☆逾300场讲座,每一场皆由在此领域体认深厚的硕学大家主讲。
☆全书先以经、史、子、集对古典文学作纵向梳理,然后将先秦至清代历朝文学作横向展开。历代大家、名作、重要文学主张,略无遗漏;古典文学的渊流与演变,全在一览。读者可藉此形成对古典文学的全面认识与整体观感,台湾数代读者以此获得**的古典文学常识。
☆全书不作艰深的理论探求,通俗平易,深入浅出,读者开卷即有收益。
☆中国古典文学,道途漫长,流派纷呈,著作浩如烟海,非有大家,无以遍观,非有大作,无以承担。本书作者,系民国老派学人亲手培养的**代优秀学者,古典文学的涵养极深厚,亦无意识形态羁绊。全书阵容之强大,气派之恢宏,****,不容错过。
☆全书作者,皆亲炙老派学人,文史并举,其中多有史界大师,对历朝时势,俱有深入理解,在解读古典文学时,常置于大时代背景之下,解读既富于见识,亦极有兴味,读者可于字里行间亲睹其出入文史之从容、纵横议论之风范。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内容简介

上世纪乃新旧文学之分水岭,亦古典文学*易坠废之时。此时,台湾老派学人尚在,他们亲手培养的一代学者已蔚然成林。有鉴于此,台湾 “文复会”决定靠他们对古典文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与盛大回眸,拟将古典文学精神与现代文学相续接。
上世纪七零年代初,台湾“文复会”联合“国家文艺基金会”出面发起,由学者魏子云主持,遴选古典文学各领域硕学之士,定时在台湾各地做讲座。黄永武、叶庆炳、黄锦鋐等台湾一流学人,尽在其列。讲座执行10年,逾300场,讲稿在八零年代初集结出版,书稿系由魏子云主编。
“文复会”设有专人安排学者讲座,魏子云亲临商榷,每场讲座内容,皆由此领域体认*深的人主讲,如《诗经》当中的《王风》、《齐风》与《魏风》即分由王熙元、叶庆炳等主讲。
全书结构安排,**册系概说部分,由经、史、子、集角度对古典文学作纵向的梳理。自第二册起,将先秦、两汉、魏晋直至清代文学,进行横向展开。先秦因年数久远,成就为诸代之冠,安排有第二、第三两册,其余各代皆安排一册。
每一册当中,均将文学所处时代大势和文学流派作一通盘开示,以明彻大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的渊流与演易。之后,再对历代大家、重要作品进行专项解读。
全书内容皆出自讲稿,故不作艰深的理论探求,而通俗平易,深入浅出。全书作者,皆亲炙老派学人,文史并举,其中多有如余培林、黄锦鋐这样的史界大师,对历代时势,俱有深入理解,对古典文学既富于见识,亦极有兴味,读者可于字里行间亲睹其出入文史之从容,纵横议论之风范。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目录

第1册概说之部
第2册周代文学·诗赋部分
第3册周代文学·诸子部分
第4册两汉文学
第5册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6册隋唐文学
第7册两宋文学
第8册辽金元文学
第9册明代文学
第10册清代文学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节选

齐风和魏风
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叶庆炳主讲
一、读诗须知
古人有句话说:“诗无达诂。”《诗经》各篇的诠释众说纷纭,无论是主旨、字义、标点、断句等都可能有不同的说法。诸位手头的朱子《诗集传》只是较通行的注解,并非唯一的说法。所以读《诗经》,除参考朱子之说外,亦应博览各家说法,以探求诗义。
二、内容探究
齐国是姜太公之后,在今山东半岛,是富庶的大国,有渔盐之利。因生活环境优裕,人民富足,故心胸开阔,生活愉快,表现于诗歌之中,和魏国不同。魏国是小国,极为穷厄,夹处于齐、晋两大国之间,屡遭欺凌,其诗多表露人民之抱怨,不满现状。可见诗歌内容的呈现是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
(一)齐风两首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鸡鸣》三章
照朱子说法,**章是“古之贤妃,御于君所,至于将旦之时,必告君曰:鸡既鸣矣,会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君早起而视朝也。然其实非鸡之鸣也,乃苍蝇之声也。盖贤妃当夙兴之时,心常恐晚,故闻其似者而以为真,非其心存警畏,而不留于逸欲,何以能此。故诗人叙其事而美之也”。据此,前二句为贤妃之语,告诉君王“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后二句“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是诗人的话,诗人自己说:“实在不是鸡鸣,而是苍蝇的声音。”目的在赞美妃子的贤惠,深恐君王睡迟了,因此将苍蝇声误为鸡啼,要叫醒君王。第二章是贤妃“再告也”。第三章是“三告也。言当此时我岂不乐与子同寝而梦哉。然群臣之会于朝者,俟君不出,将散而归矣,无乃以我之故而并以子为憎乎”
但是姚际恒的说法就有不同。姚氏说:“谓贤妃作亦可,即谓贤大夫之妻作,亦何不可?总之,警其夫欲令早起,故终夜关心,乍寐乍觉,误以为蝇声为鸡声,以月光为东方明,真情实境,写来活现。”方玉润也认为是士大夫之家贤妇警其夫早朝之诗。我们从这三章诗中,实在看不出是咏君王和妃子之事,所以姚、方二氏的说法,似较朱子说合理。
近人陆侃如则认为此诗是男女幽会之诗。每章前二句是女子的话,后二句是男子的话。女的再三催男的走,因为天已亮;男的则多方推托,说时候还早。这也是一种说法。
无论采用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齐人的生活过得不错。若说成君王,则齐国有一个贤惠的王妃要君王勿贪睡;若说成大夫,大夫有贤惠的妻子,这位妻子对其操守及政事都很重视;若说成男女恋爱之诗,女子唯恐天晚而频频催促,男子却不忍分离,则可见齐国的生活环境,至少是衣食无愁,在其他衣食匮乏的国家就不易产生爱情诗了。齐国的诗充分表现安定的社会、优裕的生活环境、人民丰衣足食的景象。但有几首诗例外,如《齐风》*后几首《南山》、《敝笱》、《载驱》,乃讽刺齐国诸侯齐襄公与其妹乱伦的事件,这是特殊的例子。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东方之日》二章
这首诗很明显的是一位男子在想念一位女子。不必去推测这位男子是谁,女子是谁,那是徒劳无功的事。若改为白话文,即是:太阳从东方升起。那个我朝思暮想的美貌女子,就在我房子里边。就在我房子里边,就是她踩着我的脚步来找我,我走到哪儿,她就追随到哪儿。月亮在东方的天空。那个我朝思暮想的美貌女子,在我的房间里面。在我的房间里面,我走一步,她就跟一步,亦步亦趋,跟到我房子里边。
你是不是觉得这首诗很美?这份情也很美?这首诗非常简短,句末加一“兮”字,有《楚辞》的味道,其实诗句末尾加一“兮”字是由《诗经》开始的。此诗内容完全是男子想象所爱恋的女子而自我陶醉。古代的民谣就是如此简单,唱起来却饶有韵味,齐国之诗,透露的是安定的社会、富裕的生活,无抱怨之语,因其为富强的国家。
(二)魏风三首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葛屦》二章
朱子说:“魏地狭隘,其俗俭啬而褊急,故以葛屦履霜起兴,而刺其使女缝裳,又使治其要襋,而遂服之也。此诗疑即缝裳之女所作。”这说法是可接受的。
纠纠有两种解释:一为绕戾寒凉之意,一作“编结”解,当动词。葛屦之葛是草名,可编草鞋。屦即草鞋。掺掺,犹“纤纤”也,细长之意。要之襋之,要同腰。襋,衣领。好人,即大人、主人。
前一章如写成白话,即:在冬天里编结草鞋,编好了穿上鞋可在霜雪上行走。(在冰冷的冬天,穿上葛屦在雪地上行走,感到非常的寒凉。)女子纤细的玉手,本应善加保护,如今却要用来为主人缝制衣裳。缝好衣服的腰部,又缝好了衣领,拿给主人穿。
提提,安舒之意。宛然是让之貌。辟同避,退避。佩其象揥:佩,戴;揥所以摘发,用象为之,贵者之饰。
后一章如果改写成白话,就是:主人穿上我裁好的新衣,显得非常舒适,遇人就谦虚有礼地退让一旁,头上戴着名贵的象牙发簪。由于主人内在心地的褊狭,对待下人刻薄,所以写成此诗借以讽刺。
此诗的主题,表现贫富不均,民生疾苦。这类主题的诗,后之唐诗、宋诗中颇为多见。有一首唐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穷人辛苦工作的成果却由富人来享用,也是表露贫富不均的情状。
宋代张俞的诗也呈现此一主题:
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非是养蚕人。
意思说:昨天我进城去了,回来时伤心悲泣,眼泪洒满手巾。因为我觉得不公平,满身穿绫罗绸缎的人,都不是养蚕的人,养蚕的人穿的是粗布衣,没有钱穿绫罗绸缎。此诗和唐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以及《诗经·魏风·葛屦》皆为同一主题,但这首宋诗稍嫌造作渲染,过分夸大自己的同情心,不似《诗经·葛屦》是极其颓丧而含蓄,所以《诗经》是文学中的上品。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讲话》丛书之作者群,均系大家或名家,且各自讲述自己最拿手的部分,可以为读者提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之准确的知识系统,可以有效地拓展、增进读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之文学史知识和作品鉴赏水准。
该丛书出入于经史子集之间,充分注意到了中国传统文学与经、史同生共长之特点,格局大,框架合理,而这一点,正是大陆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中所匮乏的。
该丛书以朝代为经,以作家和作品为纬,经纬交织,层次分明,结构有序,详略得体,简明大气,可以照顾到不同层面之读者所需,是为难能而可贵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圣元教授
《中国文学讲话》系台湾“文化复兴运动总会”长期举办中国文学讲座之实录。主持讲座者,主要为魏子云教授,对于人选之安排,讲题之设定,极费斟酌。授课者囊括中国台湾文学界一流人才,故讲录结集意义不凡。此书共计十册,在台面世已久,如今能引进内地,实为盛事,在两岸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自不待言。其纵述中国文学史事,又对各文类、文人、文学作品均有细微之分析,讲述深入浅出,乃同类著作中罕见者,特点鲜明,不烦比较。
——北京大学中文系龚鹏程教授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作者简介

☆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简称“文复会”。成立于1967年,蒋介石时见学术传承难以为继,亦出于统战思考,决定成立“文复会”,由其亲任会长,着意遴选台湾文史界一流学人,整理国故,以待新人。其中“古籍今注今译”和“中国文学讲话”为其重点项目,意在使古典文学精神在白话文的时代当中传递不废。因其机构严整、经费有强力保障,故在遴选学人和举办活动均有巨大优势,产生了不少富于影响的著作。
☆黄锦鋐,福建省莆田人,1922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时任师大国文系教授,兼国文所所长、国文系系主任。著有《庄子读本》、《西汉之孔学》、《魏晋之庄学》、《日本之论语学》、《六十年来之庄子学》、《庄子之文学》、《老庄思想之比较》等。
☆叶庆炳(1927—1993)笔名青木,其斋号曰晚鸣轩,浙江省余姚县人。自少孺慕传统文化,并有志于教育,遂入江苏学院就读中国文学系,后转学考入台湾大学,师事台静农、郑骞诸先生。任教台湾大学中文系凡四十年,1992年荣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著有《诸宫调订律》、《汉魏六朝小说选》、《唐诗散论》、《古典小说论评》等。
☆王熙元(1932—1996),湖南省湘乡县人,曾任《慧炬》总编辑、社长,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系主任、国文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曾兼任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淡江大学等院校中文系教授。著有《穀梁著述考征》、《王守仁》、《论语通释》、《古典文学散论》、《诗词评析与教学》、《优游词曲天地》等。
☆傅锡壬,1938 年生,浙江东阳人。台湾淡江文理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师从台静农先生习《楚辞》,获文学硕士,复考入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著有《楚辞语法研究》、《楚辞古韵考释》、《新译楚辞读本》、《山川寂寞衣冠泪——屈原的悲歌世界》等。
☆龚鹏程,字云起,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等奖,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精通武术、书法,学养深厚,涉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著作等身。著有《江西诗社宗派研究》、《中国小说史丛论》、《文史通义导读》等。
☆简宗梧,台湾省南投县人,1940年生,著名学者、辞赋专家、国学大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梦鸥先生(对小说、词赋等文体研究颇有建树)弟子。著有《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汉赋史论》、《赋与骈文》等。
☆主持编订者魏子云教授。其少入私塾,熟读经典,兼习桐城义理,国学基础深厚。以《金瓶梅》研究享誉学界,在学术、戏曲、写作领域俱有嘉名。

中国文学讲话 (全10册)

http://www.00-edu.com/tushu/hx1/202005/199255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