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本书特色
破百万点击ted演讲“世界末日倒计时”(10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演讲者、世界权威科技杂志《发现》(discover)前总编斯蒂芬•彼得拉内克人气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一经出版即引发世界范围讨论热潮
比硬科幻还真实、过瘾的阅读体验
比商业预言更严谨、精湛的格局推演
《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纽约客》、《每日电讯报》强烈推荐
罗永浩、姬十三诚挚推荐
一部涉及科技、商业、军事、心理,让人脑洞大开的ted书系精品之作
从1926年,“现代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发射**枚液体燃料驱动火箭,
到1952年,“导弹之父”、领导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冯•布劳恩出版《火星计划》,
到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完成人类首次登月,
到2011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到2015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实现火箭陆地回收,
80年期间,人类航天历史不断被改写。
而作者大胆预言:2027年人类将登陆火星!
对于火星,我们有太多问题:
埃隆•马斯克本世纪末送8万人移民火星的计划是否为痴人说梦?
登陆火星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相关技术是否已经成熟?
探险家在漫长的旅行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在火星生存如何解决氧气、食物、水等基本需求?
移民火星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
在火星建立人类第二家园,早已不仅是少数人的大胆设想:
欧洲宇航局、美国宇航局、中国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紧锣密鼓,
美国轨道科技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荷兰“火星一号”跃跃欲试。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深沉的历史游走到奇妙的未来,从早期激动人心的火箭技术发展,到各个国家的航空竞赛,再到各国宇航局与私人机构“淘金热”般的行星大开发,彼得拉内克在书中详细披露了登陆火星、改造火星的技术难点,算了一笔天文数字的经济账,并将*终证明:在火星上生活,不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而是我们的*终归宿。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内容简介
罗永浩
姬十三 诚挚推荐
首次从商业、科技等多维度,解答人们对火星*关注的问题:
1. 为什么埃隆•马斯克、杰夫•贝佐斯等商业大咖不惜重金进行太空探索,立志登陆火星?
2. 为什么50年前人类就能登陆月球,现在人类太空旅行的发展速度却如此缓慢?是谁阻碍了登陆火星的发展进程?
3. 登陆火星*的困难在哪里?成本能否削减到普通企业能够接受的程度?
4. 人类登陆火星的旅途中需要克服什么困难?人类身体、心理在漫长的太空飞行中要面临怎样的考验?
5. 人类登陆火星后如何将火星改造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水、氧气、太空辐射、食物、航空服、住宅怎么改造?到底是改造火星还是改造人类?
6. 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目录
前言 梦想 **章 《火星计划》 第二章 伟大的私人太空开发竞赛 第三章 棘手的火箭 第四章 焦点问题 第五章 高昂的成本 第六章 如何在火星生存? 第七章 按照地球的样子改造火星 第八章 动机是淘金? 第九章 从大航海时代到星际旅行 致谢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相关资料
我希望美国人民能够在带来新工作的科学探索竞争中获胜……走进太阳系,不是为了拜访,而是为了居住。上个月,我们发射了一艘新的宇宙飞船,是我们正在振兴的航天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将把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
我很早就认为,普通人上太空是我们这代人一定会经历的事情。美国航天局已经公布了详细的火星登陆计划,众多私人企业将助推这一进程。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注定会改变人类文明,甚至人类本身。
——果壳网、在行创始人 姬十三
尽管写火星和星际旅行的读物并不鲜见,但这本书所展现的严肃的思考、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表达都是常见科普读物难以企及的。
本书将相当的笔墨都着色在两位已经和将会继续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科学天才冯•布劳恩与被称为“来自未来的人”的埃隆•马斯克。通过他们对人类探索火星历程的卓越工作和超凡勇气的生动描述,天成一部人类探索火星的简明百科。
2016年3月9日,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搜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地实现了海面上运载火箭的回收,走出了低成本探空的坚实一步,这对人类探索火星意义重大,亦可作为选读此书最及时的注释。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主任 张保洲
从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人类就开始将目光对准了浩瀚的宇宙。1952年,“导弹之父”冯•布劳恩出版了小说《火星计划》,大胆提出登陆火星的设想。如今,这本《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人类从未停止过太空探索的步伐,更不缺少征服太空的勇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工程师 姜晓军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作者简介
斯蒂芬•彼得拉内克
Stephen Petranek
曾是全球权威科技杂志《发现》(Discover)总编辑,《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杂志编辑,时代华纳公司旗下《老房子》(This Old House)杂志创刊编辑及总编辑,
《生活》(LIFE)杂志科学板块高级编辑,韦德历史集团(Weider History Group)旗下数十本历史杂志首席编辑。具有四十余年出版界从业经验,获得众多奖项,在科学、自然、经济等多个领域著述颇丰。目前担任《突破性技术警报》(Breakthrough Technology Alert)杂志编辑,致力于推动人类进步。
他的首个TED演讲《世界末日倒计时》(10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观看次数超过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