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焦“五化五度”策略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网友投稿  2022-11-19 00:00:00  互联网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国家“双高”院校。在“双高”建设中,学校通过“五化五度”策略,持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取得突出成效,为“双高”院校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经验。

    固化制度成果 提升布局高度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现代高职发展新理念、新要求,聚焦学校改革发展重点和难点,凸显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学校站在谋篇布局、顶层设计的高度,建立了以学校《章程》为指引,根本制度、专项制度和具体制度为框架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制度体系总体规划(2020—2023年)》《规章制度建设指导目录》,形成制度汇编8套、制度规范及标准6套,为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提供坚强的保障。学校编制《治理指导手册》《工作规范》《操作手册》,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规程,明确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形成了根本制度科学、基本制度完备、具体制度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同时,强化前端制定、中端执行、后端监管的全程追踪体系。根据各环节要素,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制度关键管控点,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反馈和效能评价。此外,学校还集思广益,分类分层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完善管理规范和标准,包括加强党建、决策运行管理、内部控制、学生管理、教学改革、人事改革、财务管理、资源配置、科研管理、绩效分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优化治理结构 拓展协同广度

    学校积极构建机构健全、运行高效的行政体系和学术体系,明晰学术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界限和组织规则,不断优化治理结构。一方面,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编制《“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目录》《分级分类议事决策体系清单》,进一步健全“三重一大”制度,细化重大事项分级分类,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生会在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健全学术组织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标准和机制。同时,学校以“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跨学院跨专业的教学组织建设,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跨融结合”中持续推进教学组织形态变革和办学资源共享,大力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此外,积极探索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与高校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建立政校行企协同参与机制。加强校友联络,进一步发挥校友办的作用,充分发挥参与决策咨询、密切社会联系、争取社会支持、接受社会监督等职能;完善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成立了云南绿色建筑职教集团、云南省新商科职教联盟,进一步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深化综合改革 增强执行力度

    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学校探索完善创新协同一体治理机制,大力推进实施综合改革。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内部治理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20—2023年)》《机构调整方案》《“三定”实施方案》《内部控制实施细则》等,优化校内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定《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3年)》,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实现职工培训立体化、全覆盖。二是推进基于专业群的机构改革,不断优化各级管理模式。基于专业群建设,制定《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治理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校院两级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二级学院、特色产业学院管理,合理配置人、财、物、事的管理权限,不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突出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完善跨专业、跨学院建设的专业群、实训基地、创新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通过自评与第三方智库机构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治理效能评估,出具年度评估报告,不断改进工作,持续提升治理效能。遴选在治理方面有代表性的特色学院,遴选优秀案例,进行总结推广。

    强化技术支撑 跑出服务速度

    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治理信息化水平。制定了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使用实施细则》等,统筹谋划和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工作机制、工作标准和规范,完善工作规程。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进“平台+管理”。建设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就业工作平台、教务系统、学术委员会网络工作平台、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内部控制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管理工作细则化和业务办理协同化,实现“一站式服务”。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利用“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学校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互通共享。通过内部控制过程管理、编制教育质量年报、优化信息化平台共享机制等方式,分析管理数据和信息,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增强师生对学校治理水平提升的获得感。

    细化质量保障 提炼治理精度

    学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质量闭环管理,建立长效管理和保障机制。建立以专业设置为入口、学生标准为出口、全员参与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为过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为质量主体(质量保证单元),涵盖“学校管理、专业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全要素、网络化、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的“全主体双闭环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双闭环”运行单元,形成“常态纠偏”+“阶段改进”的“双闭环质量诊改单元”。建立内部质量常态化机制,持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完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体系、职责、工作标准、自我诊改等制度;完善关于“目标链”“标准链”打造的制度;制定“双闭环运行单元”建立、运行、监管、报告、联动、考核等制度;构建诊改工作中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自我激励机制,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地。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共创共治共享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质量文化,开展年度质量评价,形成学校质量文化成果。

    (杨国富 龙柯廷 岳茂伟 尹晓丽)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1/xw_1237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