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每个人都应有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属于自己的审美情操与品格。这就需要从小接受美育的熏陶。学校和家庭积极探寻美育之道,期待在教育生态中以审美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身心健康、生命力旺盛、精神强大。在我国西南腹地,有这样一所以“美”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学校——重庆市江北区新村教育集团新村实验小学,积极探索着审美新途径。
在“2020年博鳌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上,新村实验小学被授予“全国美育联盟学校美育教育示范校”和“金丝结青少年文化艺术展评基地”称号。多年来,学校系统践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为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而育人的实践样本。
价值追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全人之美
“五育并举”是教育政策和教育常识的基本要义。面对现实,学校需要重启审美教育,让师生因“内在的美感”而举止优雅、精神饱满、心灵高贵、人格健全。
2016年,学校制定了《新村实验小学“十三五”美丽行动纲领》,打造了“新美”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担当、乐学、创新”核心素养和国际视野的“新村美少年”。在顶层设计上,新村实验小学确立“新美”教育哲学,引领师生“寻美”行动。“新美”教育是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体现为“以美育美、各美其美”的教育理念和“各美其美、日新月异”的校训。其关键因子是审美教育,是让学生认识美、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同时,还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融合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实现“以美明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以美促劳”,促使学生形成“乐学习、能改变,有梦想、能担当,爱探索、会创造,雅情趣、懂审美”的健全人格。
“新美”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全人教育”为价值追求,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规律,凸显了新村实验小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尊重,旨在帮助学生成为完整而有尊严的个体,从而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强大的意志力应对可能遇到的波折和困难。
课程建构:
“新美”课程体系,一场与学校的“美遇”
优秀的教育理念需要基层教育单位以具体可行的课程体系落地实现。美育与所有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都存在不可或缺的联系,这就需要学校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并且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据此,新村实验小学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新美”课程体系。
“新美”课程体系是“新美”教育理念落地的主要载体,以审美素养培养为重心,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实现综合育人效应。学校以关注生命的视角建立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自我认同、价值实现。“新美”课程体系包含艺术美育课程、学科融合美育课程、综合美育课程、隐性美育课程四大类,其中不仅有学科知识的教授,更包含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良好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和个性品质的养成等价值目标。
艺术美育课程——以艺术教育夯实美育之基
学校艺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教育的主体。新村实验小学的艺术美育课程在国家基础课程(音乐、美术、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校本拓展,建构起“1+N”艺术美育课程群。“1”指国家基础课程,“N”指校本拓展的“展美艺趣”课程,包括面向全员的课程、供选择的社团俱乐部课程与专长课程。
学科融合美育课程——以学科渗透实现课程育美
美育之美贯穿各个学科。新村实验小学把反映和体现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的美育元素,按照美的实现形式完整地呈现出来,实现美育课程与课程育美的有机统一。学科融合美育课程以美为核心线索,将国家基础课程与校本特色课程按照学科特点统整为6个大类,即“尚美修身、达美言语、完美思维、创美探索、弘美健体、展美艺趣”。
“尚美修身”课程以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为基础,延伸形成仪式课程、节庆课程、毕业课程等,旨在拓宽学生的生命维度,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善美;“达美言语”课程以语文、英语学科课程为基础,拓展形成趣味童谣、经典绘本、诗海拾贝、童言童画、小小演说家等课程,重在引导学生用声音和语言去表达美、传播美;“完美思维”课程在数学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出数学迷宫、七巧益智、数独驿站等课程,强调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充分体现思维之美;“创美探索”课程立足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课程,拓展形成科技文化节、创客机器人、智能小院士等课程,旨在让学生领略生活之美、创造之美,在实践中促进创新精神的培育;“弘美健体”课程以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为立足点,延伸形成多彩体育节、绳彩飞扬、篮球公园等课程,以期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体现健康之美、阳光之美;“展美艺趣”课程在音乐、美术学科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丝竹音韵、民乐新蕾、童心舞动、墨香书韵等课程,以艺术之美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合美育课程——以美感启蒙激发审美情趣
综合美育课程的“1”指的是学校面向全体的校本特色课程——美感启蒙课程,“N”指由此拓展出来的主题统整式学习课程、STEAM课程等。美感启蒙课程是新村实验小学的特色美育课程,课程定位为“以感为源,以美启蒙”。其中,“以感为源”强调在对美的基础认识、理解感知、实践体验中觉知美好、共情美好,进而营造美好;“以美启蒙”强调通过学习美的常识启蒙学生的感知理论,在此基础上塑造学生的感情基调,最后通过对美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感情动力。
学校建构了《美感启蒙课程实施方案》,以审美教育为逻辑建构主线,围绕“美”的5个核心要素——秩序、比例、构成、颜色、质感,组织年级学习相关内容和主题,形成审美素养的学习序列。每个年级的美感内容以自然探究、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运动、人际交往、内省、音乐作为课程学习的8个维度;美感启蒙课程实行跨学科美育课程资源统整,打破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凸显学科融合的主题统整式学习方式。
例如,在“寻美重庆——桥”的课程中,学生通过感悟、体验、鉴赏桥的“建筑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心灵之美”,通过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融合,打破学科课程边界。又如在“疯狂的报纸”主题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广泛收集、技法探究、自主尝试、动手体验、创意思维等过程,将生活中的废旧报纸变成一件件生动的作品,从而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也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真正的美育目标在于让学生拥有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美感启蒙课程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亲手参与、积极思考,在艺术中感知美,从生活中找到美,从而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更好地体会生活和生命之美。
隐性美育课程——以环境创设营造美育氛围
隐性美育课程是指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纪、人际关系、校训校服校旗校歌、学校制度与管理等蕴含美育元素的课程。新村实验小学在设计具有美感的校园时强调两个关键点:一是在内容上,致力建设具有自然灵动美感、生态野趣美感、精致优雅美感、缤纷艳丽美感、端庄朴素美感的“新美”校园;二是在过程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师生对美的理解与表达。具有美感的设计使校园物质有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校园“美感”的浸润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课堂重塑:
兼具形式美与内涵美的“新美”课堂
苏联哲学家卡冈认为:“无论哪种教育活动形式,如果它不包括审美教育成分,就不能达到巨大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审美的熏陶,是新村实验小学践行“新美”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学校努力建构并探索“新美”课堂,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新美”课堂是以美学精神和美育思想为价值引领,尊重学科基本属性,凸显审美特质,将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审美化设计,使教学活动彰显形象生动、情感激励、自由开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美育特征,让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情感活动,达到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奠基学生幸福快乐成长。
教师在构建审美意蕴的课堂生态时,不仅要追求教学形式之美,更要挖掘教学内涵之美。教师的教学设计更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欲望就更加强烈,学习也将变得更为高效。例如张蕾老师执教的《着我汉服 爱我中华——小纹样大智慧》一课,以汉服为媒,以历史为线,将中华传统礼仪融合于课堂,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中华文明之美。学生沉浸其中,纷纷感叹“好看好听又有趣”。这堂课很好地呈现了“新美”课堂的教学样态,也见证了新村实验小学对“臻美品质”的追寻。
课堂教学是美育工作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美育理念、素养和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美育工作的实现应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支撑。新村实验小学将美育与教学合一,不仅挖掘各科教学中的美育资源,进行适时和适当的教育,而且使每堂课本身成为一种美的存在,达到“教学美、教育美”的境界。
多年来,新村实验小学基于核心素养,潜心研究美育教学策略,在实施审美教育中走得早、行得实、延得深。对于美的定义和感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新村实验小学而言,每一个人都被审美情操、审美情趣、审美品格所包裹,以此过上一种幸福、自由、美丽的生活,便是对美的充分阐释。
(田桂诱 李青春 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