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开展的诸多类型的教师培训,组织者以为是送给教师的“福利”,哪知道对一部分教师来说却是负担。这其中,当然有对牺牲正常休息时间的抱怨,但更多则是因为许多培训只是“满堂灌”,让教师觉得既苦且累还不实用,意义不大。
近期,我们根据学校实际需要,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为主题,邀请专家团队对学校全体专业课教师集中培训一个星期。虽说培训带有“强制性”,但教师们很快找到了状态,兴趣一天比一天浓厚。虽然学习强度很高,常常深更半夜还在反思总结,但普遍感到学有所得,累有所值。谈起收获个个喜笑颜开,许多教师主动跟我说:“校长,这样的培训今后可以多搞一点啦!”
事后总结,我们认为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得益于专家团队“教学做合一”的培训方法。
“教学做合一”源自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主张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师和学生做的是同一件事,处于同一个动态系统中,“教学做”不是处于分割状态,而是合而为一。
专家团队正是依靠“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培训都是专家带着教师在电脑上“做”,而不只是让教师被动地“听”。比如“课程设计”“微课制作”“空间课堂建设”等课程,教师们跟着培训专家一起在做中学,不仅学会了技术、方法,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课程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其实,教育人都知道,课堂要改革教学方法,不能搞“满堂灌”,而培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且大多采用讲座式培训,以致于培训专家都只拼口才、不拼教法。实际上,成年人已经没有听课习惯了,听“满堂灌”的课比学生还痛苦,而且那些理论听得再多也不见得会做,不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带不回去,最终还是还给了培训专家,根本就进不了实际操作程序,更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这样的培训,又怎么可能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呢?
只要是教育教学的事情,就一定与教育教学方法相关,无论成人或者儿童,都应遵循共同的认知规律。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也应转变观念,重视研究教师教育规律,重视教育方法、培训手段的改革和改进,切莫再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搬到教师培训的讲坛上来。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