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珠江潮涌弦歌起 岳麓风来作新声

网友投稿  2023-03-13 00:00:00  互联网

学校党政办/摄 学校党政办/摄

    三月的广州,春花烂漫,生机勃勃。

    广州市黄埔区火村社区西南方向,一组恢宏大气的乳白色多层建筑群格外显眼,彰显着青春朝气。这是区域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南校区。为加快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广州市黄埔区教育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和城市实际情况,在黄埔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湖师黄埔”)。

    守正创新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

    2022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从立校之初,按照黄埔区教育部门的总体规划,学校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

    确立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立足于火村社区的地域特点,以“办对人民负责的高品位学校”为办学宗旨,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奠基”为办学理念,确立“五育并举、学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努力办成“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学校。

    制定“公、勤、诚、勇”的校训,强调追求卓越、追求素质教育与学业成绩统一的价值观。秉承依法办学、依规办学的原则,坚决按照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均衡编班,不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

    配置高标准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南、北两个校区,144个教学班。一期南校区占地3.6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7万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校园设计贯穿绿色、生态、智慧和科技理念。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多功能教室、实验室、阅览室、运动场、艺术教室、劳动教室、室内恒温游泳池等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均按照省级学校及以上标准设计、装备。校园内,草木葱绿、花草相间,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为全体师生提供书香、生态、人文、和谐的学习空间。

    配齐配强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校级管理团队,全部由湖南师范大学直接择优选派,由黄埔区教育部门聘任。校长杜军和副校长吴克义、薛慧红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科融合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和全员育人改革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

    在黄埔区教育部门指导下,学校面向全国公开选聘认同学校办学理念的学科领军人物、骨干教师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等各类人才,组建专家型、全能型、成长型师资队伍。总务处秦玲欢主任有着丰富的后勤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党政办公室李泰锋主任,是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教育专家培养对象,黄埔区生物教研会理事长、特约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德育处王春伟主任,多次被市、县级政府部门记功表彰,现负责推进“五育”评价系统;黄琼老师是黄埔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负责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

    提供优质课后服务,落实“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不仅能帮助家长解决不能按时接送学生的问题,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民生工程。湖师黄埔在课后服务方面满足普惠性需求,关注学生差异性发展,增加选择性供给,培养学生专业特长。课后服务的第一时段学生自主作业,教师到班答疑指导。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实行“宫校合作”,由黄埔区青少年宫主导,提供经济、实用、可选菜单式的优质课程。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艺术团和各种社团活动,开设击剑、舞龙、武术、游泳、健美操等特色体育活动,以良好的环境、优秀的师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

    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湖师黄埔在基础设施、办学理念、师资团队等方面高质量配置,体现了黄埔区坚定不移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管理团队立足校情、学情,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立班级教育小组体制、实施学科融合教学、践行问题导向教学三大工程为抓手,创新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贯彻“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精神,具有鲜明特色,成为区域教育创新的先导。

    班级教育小组 落实落细“三全育人”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湖师黄埔建立以导师制为基础的“班级教育小组”(简称“班教小组”)体制,由传统的“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主任领导的班级教师集体负责制”,通过完善的全员育人机制和导师评价制度,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

    全体教师都是班主任。学校在传统班主任管理和现代导师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强化责任担当,通过主副搭配、分工负责,共同开展育人工作,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学校制定《班教小组工作规范》,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各班任课教师情况,组建每个班级固定的教育小组,设置一名主班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其他小组成员1—2人,各有任务,配合支持主班主任工作。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合作,落实班级内“三全育人”具体举措。

    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班教小组工作,四(1)班主班主任卓玉丹总结出“四聊沟通法”:日常事务微信聊、提高效率碰头聊、重大事务开会聊、紧急事情电话聊。把班级教育小组建设成“工作上同甘共苦的同事,生活中相互照顾的伙伴”,在“常交流、不计较、能上则上”的工作原则下,充分运用“流程化设计和模块化管理”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班教小组成员看着班里学生成长和进步都非常开心。

    五(2)班主班主任黄慧昭老师、六(2)班主班主任杨丽媛老师积极践行“班教小组”这一教育理念,用日碰头、周例会的工作机制凝聚共识,总结出“三商工作法”: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探索出班级教育小组工作新模式新路径,将班级工作分为德育一日常规、教务教学管理和体育与健康三大板块进行横向管理,结合每名成员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流程管理,形成“学生在,老师在”的每日常规管理机制。

    学校骨干教师骆海贞担任七(1)班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总结出“骆老师的三板斧”。第一板斧,严格班级日常管理,建立规则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第二板斧,正向激励,正面引导,激发学生内驱力。示范引领学生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以故事说道理,发布“每日励志视频”和寄语,激励了学生,每天留言近百条。第三板斧,密切家校合作。骆海贞、李泰锋、林雨和文艺婷老师四名班教小组成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线上、线下与每名学生及其家长见面,进行多对一家访谈心……

    家长们纷纷表达对孩子向好发展的喜悦之情,对班教小组的工作成果予以认可。

    所有员工都是育人者。在湖师黄埔参与教育的不只是教师,保安叔叔、保洁阿姨、食堂工友、图书管理员、园艺工人等都是育人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对学生开展教育。

    每日清晨,保安叔叔、值班教师热情地与学生相互问候,关注每名学生的情绪状况,温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礼仪,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洁阿姨对卫生保持得好的班级及时表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公德意识;园艺工人在工作时,指导学生给班级绿植浇水、施肥、晒太阳等,培养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环境;食堂工友引导学生做到“食无语”,落实“吃光每粒米、不剩一叶菜”的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全员育人在湖师黄埔校园的每一个工作场景里都得到很好的呈现。

    评价引领促成长。教育,关乎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更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湖师黄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建立并有效使用“五育”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湖师黄埔校园里,学生都很开心,因为他们每天生活在正向激励的氛围里,学校教师、员工会在各种场景中用“五育贴”奖励学生。“五育”评价系统是湖师黄埔开发的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这套系统具有“五结合”的特点: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激励时效性相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与“五育贴”可视化实物相结合、湖师黄埔学校“五育少年”评价与广州少先队“雏鹰争章”评价相结合,实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最终实现“五育并举,学有特长”的育人目标。

    “五育少年”评价系统分为高年级系统和低年级系统。学校向教师和员工定时定量发放“公、勤、诚、勇”奖章贴,教师和员工严格依据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为优秀学生颁发奖章贴。学生获得奖章贴后,及时粘贴在《“五育”成长手册》的指定位置。累计一定数量后向上晋级,依次为红领巾奖章、二星章、三星章、四星章到“五育”奖。学校每学期评定一次“五育”奖,分个人奖和小组奖两大类,各设置三个等级,分别为“五育”优秀少年、“五育”明星少年、“五育”精英少年和“五育”优秀组、“五育”明星组、“五育”精英组。学校在每学期末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邀请获奖学生家长与学生共同出席颁奖典礼,既让获奖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为了更好地发挥“五育”评价系统的作用,学校制定完善的学生行为规范与班级评价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使学生心中有尺、行为有度,努力比拼,积极争章。评价系统的运行,也为检验三项工程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效基础,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湖师黄埔建立实施的“五育”评价系统,初步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较好地落实了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的要求。

    学科融合教学 “学玩相融”促进成长

    湖师黄埔遵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生长”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未来的人生,落实新课标要求,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构建学科融合课程。一至五年级滚动实施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与活动中综合掌握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做中学,课程优化助融合。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范围窄、容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弱等特点,学校要求教师牢牢把握新课标要求,聚焦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发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等特点,开展融合课程教学。

    学校教务处副主任颜方勇说:“学校安排数学、语文、科学、艺术、道德与法治等教师联合备课,深入研究各学科的课标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共同上课,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融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

    如植物主题“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中,学生带着小铁锹、小喷壶在花盆里种植各种“作物”。教师讲解松土、施肥、浇水等方法,让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大家看着花盆里萌发的种子、长出绿苗的大蒜、没有变化的石头、消失的棉花糖,有的开心,有的沮丧,有的流下眼泪……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识字、写字,完整地表达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实现了语文的教学目标;学会数数、比较大小、比较多少,实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担任生物科教学的李泰锋老师说,“孩子们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认识各种物品,辨别各种颜色,了解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与千变万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用中学,品格能力齐发展。湖师黄埔的一年级组,从学生校园日常生活中发掘教育资源,精心开发设计校园主题探究活动。

    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化身为湖师黄埔小记者走进校长办公室,仔细观察,在写绘单上认真地记录、画图案,拟写采访提纲。

    有的学生问:“杜校长您好,墙上的字是您写的吗?”

    有的学生问:“吴校长,您每天做什么工作呀?”“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呀?”

    还有的学生问:“薛校长,您最喜欢什么颜色?”“您爱吃什么菜?”

    …………

    天马行空的问题接二连三。三位校长笑呵呵地、耐心地逐一解答,有教导、有赞许、有期望,风趣的回答赢得学生的阵阵欢笑,气氛非常活跃。

    回到班级,根据采访记录,学生或画出《我眼中的校长》,或写下《我知道的校长》,或讲述所见所闻所悟。

    通过小记者采访活动,学生不仅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小记者,也了解到校长工作的辛劳,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在创中学,数字光影向未来。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空间和人文环境,打造安全校园、智能学园、园林乐园,湖师黄埔配置多项先进的硬件设施以构建智能创意空间,旨在运用信息科学促进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提高学生观察、倾听、共情的能力。智能透明屏上滚动播放的湖师黄埔建设历程、广州特色文化及动物世界等主题影片,五彩斑斓,精彩纷呈。来到开合区,学生可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千里江山图、时空隧道、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城市……立体空间打造的近乎真实的画面,让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学习乐趣。

    校园里美轮美奂的光影长廊、茂盛的花草树木、神秘的安保器材,多种多样的主题内容,别出心裁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问题导向教学 各尽所能差异发展

    为避免常规课堂教学存在教师过度讲授、学生质疑精神匮乏的现象,杜军校长主张:感情先行,以情引智;问题导向,贯穿始终;“三动”结合,凸显言说;突出重点,抓大放小;关注差异,多学精进。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借力校本研修,四重备课,预设问题。学校开学前,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全封闭培训,使全体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师德水平、新课标学习等方面,达到理论认识、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的高度一致,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获得开展教学创新的原动力。

    在组织方式上,学校要求学科组每周半天集体备课,采用“1+1+2”的教研范式,即“教师上一节研讨课,学科组集体研讨一节课,备课组用两课时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采用“四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教后诊备。教师全面掌握新课标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点、难点,预设学生在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学校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课,指导教学书由教务处审定;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教学、前瞻性探索等。

    通过多次专家培训和集中研讨,全体教师认识到,问题导向教学契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是符合教育心理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

    巧用小组建设,各尽所能,探究问题。教师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发现、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自学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尝试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班级层面,由其他小组或教师予以解答。

    地理学科的林雨老师对此颇有体会。她说:“小组互帮、集体讨论,让每名学生都是置身其中的参与者,学生精力集中,积极思考,没有沉默的旁观者。”如讲授“亚洲”这节课,教师按方位将全班学生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等组;自学阶段,学生了解该地区纬度、人口、气候等知识点;发言阶段,各组代表介绍本地区的特点,向其他组提问。在组内组际交流中,学生的知识理解得到深化。

    廖博正老师说:“问题导向的教学,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差异性发展,避免教师过度讲授。教师作为教练和导师,组织学生学习、指导学习技巧和解答关键疑难问题。

    黄琼老师的心得是:要引导学生将学习问题与教学目标挂钩,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一般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对标课程标准,抓大放小,解决问题。开放、互动、多元的问题导向教学,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技巧要求更高。刘美君老师领悟道:“教师不仅要对本专业、本课程的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内容,具备创设适切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迅速整合学习问题、组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开展教学,忽略次要问题、小问题或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抓大放小,控制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活用“133”策略,关注差异,追踪问题。为减负提质增效,学校要求数学、英语等学科采用“133”作业优化策略。“1”即“一本主义”:每个学科只做一本练习,知者加速;第一个“3”的含义是三重跟踪——教师跟踪、同伴跟踪、自我跟踪,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问题意识,以多种跟踪方式提升学习效益;第二个“3”的含义是三册一体——解题册、试题册、纠错册,学生将错题作为学习资源,利用问题跟踪课及时订正,延时跟踪错题,让学习问题得以解决。

    湖师黄埔实施的问题导向教学,通过自学、互帮、知者加速等方式,让课堂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实现优生更优、弱生进步、全体学生齐发展的目标。

    三项工程,对每位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学校定期组织学术研讨、课程讲评、班主任沙龙,按照问题导向原则,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评析,集思广益,提升每位教师的育人能力和业务素质。领导带头,骨干先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毫不懈怠,自主开展学术研究,务实探讨,深耕精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德育处主任王春伟的30多万字专著《让教育成为幸福的事》于2022年9月正式出版;李泰锋老师的作品《动物的主要类群》、徐斯远老师的作品《让四季唱出优美的旋律》、陈丽筠老师的作品《樟树创新课堂》在2022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评选第一季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廖博正老师获得2022年广州市黄埔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展望未来,湖师黄埔的全体教职工决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锚定高标准,坚持高水平,追求高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部署,主动担当、奋发作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黄埔样本”,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杨松云/文

    学校党政办/摄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3-18/xw_2456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