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看起简单,却也常常成为教师“纠结”的话题。伴随着寒假的到来,学生的假期作业如何布置?如何才能让假期作业既有趣味、又有意义,既能减“量”,又能增“质”,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长?田冰冰的“最简假期作业”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教育领域,由于教师对学生节假日生活方式的充分策划与开发,常使得名目繁多的假期作业清单接踵而来。作为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偶尔也想:冗长的作业菜单有没有可能删繁就简?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尝试退到意志品质培养的层面,寻找减量而不减质的假期作业设计新思路,把自主设计假期生活的权利还给家庭,还给学生。想到就要做到,在家委会的协助下,我创生了“最简假期作业”1.0版——两个字的假期作业——“坚持”:
学生体验坚持——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或需要改变的方向(如健身、早起、做家务、做模型……)列定规划,每天在微信群中晒图打卡;
家长体验坚持——发现学生每日点滴进步,以一图一言的形式,“晒”成长,让欣赏学生成为基本的生活习惯;
教师体验坚持——坚持抽时间陪着学生过假期,坚持每日一言,协同家长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给学生阳光激励性评价。
面对这个特殊的作业形式,即使是教师朋友,开始也有不少人摇头:“太难了!这样的坚持作业,很容易不了了之!”
学生能做下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看似奇葩的作业,走进“最简假期作业”的成长史。
学生:挑战个人习惯,创设成长关键事件
一到假日,起床全靠父母“河东狮吼”,吃饭靠外卖或者各种聚会,学生各种不规律的作息状况,往往从假日第一周开始接踵而至。
学生能够主动转变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刚开始坚持计划的前两天,群中参与者只有十多位学生。眼看着好好的一个作业设计,不等假期近半就有可能泡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断在群中发出呼吁。对于那些始终不肯在群中“冒泡”的学生,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谈心,道理讲清,呼唤他们及时行动起来。
渐渐地,班级微信群跟进行动的学生多了起来。家长接踵而至的每日评价,成了良好的推手。
以学生王艺洁的小目标为例,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跑3公里,争取假期破百公里的个人记录令人咋舌。这个小小的跑团当中,参与的学生还真不少,他们纷纷用视频或照片传递自己奔跑的身姿。连我这个最不爱运动的“宅人”也被学生带动起来,开始在我家跑步机上开跑了。这不得不说是团队共进互相影响带来的效应。
家庭:补白主要任务,重掌假期作业设计权
假期里,学生袁正山再次晒出遛狗的图片时,对于遛狗是否可以算假期作业中值得坚持的项目,引发同学的争议。小伙伴们争执不下,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我却真诚表达了支持袁正山遛狗的想法:“坚持遛狗,是帮助家长分担家务,同时兼顾了锻炼。对特殊项目敢于提出异议,是对的。有争议、有讨论,才有进步。”
果不其然,很快我从袁正山父母那里了解到,他不仅每天坚持早晚遛狗,与小狗相处并照顾和观察小狗的生活习性,遛狗时还顺便帮家里处理垃圾,每天也能把自己的被褥整理好。据袁正山妈妈说,倒垃圾和遛狗的事情,她已连续多周都不再操心。
大家互相监督着彼此,也在互相影响着彼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为假期加码,安排起坚持的套餐组合。“阅读+写作”“跑步+架子鼓”“弹琴+跑步”“小提琴+跳绳”……这些自设的“组合拳”在不同学生这里平稳运行,让我每每为学生点赞的时候都兴奋不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最有可能进入“假期冬眠模式”的学生,都陆续动了起来。跑步、打球、阅读、写作、练字、铺床、刷碗、买菜……每天我都整理当日图片,把学生丰富多彩的坚持行动发到群里共享给大家,从而感动和浸润不同的家庭。
教师:聚焦习惯养成,过程指导行动评价
在这个共同坚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设计者,更肩负着过程组织、行动评价和重点指导的职能。
鼓励每一个学生,帮他们寻找到适性发展的领域,这对教师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挑战,要求我们把交流做得更细、更实。学生王入贤别出心裁,想每天借助望远镜来观测天气。怎样从单纯观测到有效观测?怎样帮助他把这个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做深入?我们在电话沟通中商议修改了他坚持的小目标:设计一张表格,添置温度计和湿度计,结合手机上天气APP,将温度、湿度、雾霾指数、观察到的云层变化等内容,甚至是不同温度适合的着装,统整到一张表格中,还可以尝试制作家乡假日天气变化折线图,以及相应的气象报告等,都是可以自由尝试的领域。
不仅如此,我在微信群中陆续发起一些过程展示活动,晒出不同学生坚持带来的变化。邀请一些家庭去关注学生如何突破瓶颈,战胜“放弃的念头”,成功坚持的心路历程;邀请学生晒出在坚持过程中总结的“土经验”,从简单坚持到在反思中坚持,且行且思,且研且行。学生纷纷表示,“假期忙得有收获,有价值,有存在感”!
从追求知识获得,到聚焦习惯养成,促成这样“质”的变化,专业的指导与陪伴、参与其中、共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思想转变。
团队:自觉抱团发展,互相影响共同成长
这份三方齐动员的假期作业,人人参与到了假期结束,而积极行动的惯性,却促使很多同学仍在假期后把坚持项目持续推进下去。
三个月后的一天,学生周泓锦在班级微信群中骄傲地宣布:“这是我坚持写日记第100天!”我赶紧在群里为这个执着的少年点赞,还开玩笑跟他说:“你要是能成立一个坚持协会,把这些有志之士都聚集起来,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那就更厉害了!”
这个提议得到周泓锦父母的支持。一番张罗之后,“坚持协会”正式开始运行了。有协会章程,还有奖励保障措施。年过六旬的老人加入了,银行行长、大学教授、退伍军人、外地教师、同班同学……连兄弟学校的校长也加入了这个坚持的行列。有坚持戒烟、跑步、学英语、做PPT……甚至是坚持“不跟老头吵架”。五花八门的坚持项目,来自每个人真实的生活诉求。大家从兴趣点中挖掘意义,在共识共行中抱团发展。
重庆一位75岁的退休老教师是“坚持协会”里年纪最长的会员。她说:“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我要天天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活力……跟着小朋友,我觉得自己也是活力满满!”一位坚持制作PPT的教师网友,是来自重庆某名校的优秀班主任,她每天将自己的阅读、思考收获,以PPT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积累下来,日有所获,在教育工作中陪伴学生日日成长。
“坚持协会”会长周泓锦和爸爸妈妈一起商定了协会激励措施。他们自筹资金,设计“坚持协会”会标,专属笔记本,定期为那些坚持达人送上激励性小礼物,即使是远在云南农村的网友协会会员,也有惠及。
坚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作为一个自发形成的民间团体,“坚持协会”成为一群有追求的人心灵的同盟家园。彼此相依相伴,朝向做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让学生主动作为,让家长协同关注,让教师持续指导,这样的假日行动目标积少成多,自然容易由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比积累知识、积累技能更重要的是积累战胜自己的心态,更容易成就助力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
学校:借势典型案例,广泛推广影响众人
“坚持”作业后续的发展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一个班的班级作业竟能有机会摇身一变,成为N所学校推广的课程形态。“坚持协会”的故事,在近两年陆续登上了《中国少年报》《重庆晨报》等媒体,不断影响着来自各地的朋友,也引起了不同学校的关注、认同与推广。
2017年9月,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在“坚持协会”的成功案例基础上设计了“个性21天成长挑战计划”,通过集合班主任团队的力量,将“倡导实施、过程关注、连续评价、持续推出”作为组合拳,努力推动此项活动在整个学校的持续推进。
随着周泓锦考入重庆市巴蜀中学,他也把这个坚持计划推广到自己的新班级,得到了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学生每日打卡,彼此监督,让持续学习、有效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也把这项制度引入德育系列课程中……学校借力典型案例,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草根智慧相结合,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升到更高更广的舞台上来,成就更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习惯改变。
坚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少年之卓越成长,不仅需要能力的持续培养,还需要意志品质的有效提升。从“人”到“众”、从班级到团队再到学校,不难发现,活动课程不仅能够作用于本班学生,当班主任心态开阔、思路开阔,不断发挥着领导力,主动链接不同人群时,经由大家持续的推广助力活动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芒,辐射更多人群的习惯养成,成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