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李国桢:高职不是高等教育中低人一等的教育-高考,志愿,咨询,高职--教育频道

网友投稿  2009-05-22 08:08:08  互联网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的特征,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法》中已经以法律的框架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实施及保障,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日益弘扬,这种认识会逐渐退出人们的脑海。其实高职院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认可,高职毕业生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甚至由于高职生特有的动手能力的优势,很多企业招工时点名要高职毕业生。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了经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

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就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能够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有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之所以显示出其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企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就是因为高职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依据,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保持协调,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作为导向,把产业的业态变化和企业的人才战略作为跟踪、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成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对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长期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其中一种是结构性失业。所谓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几年来,高职生保持较高就业率且稳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了经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要求,极大地避免了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被社会需要的现象发生。

三、高职教育顺应了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

社会上存在一种看法,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于普通高校。这是拿普通高校的考核标准去评价高职生,但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同时存在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分别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这八种智能的强项和弱项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认知方式上也不同。

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总体要比普通高校学生的入学成绩低,但这并不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差,只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付那份高考试卷略逊一筹。我们学校曾经有个学生,他的英语成绩经常是不及格,但他在数控机床技能上见长,在全市技能大赛上屡次获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并取得佳绩,多家企业愿高薪聘用。像这样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的比例较大。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用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的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的不同。所以,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培养对象在智能类型上的差异,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它们是两类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教育适应了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避免了木桶现象发生,采用扬长避短的教育方式,极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所长,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不仅使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而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个人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快乐地生活,真正体现了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

总之,由于高职教育提供的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服务,我相信总有一天,高职教育不但不会被看作是高等教育中低人一等的教育,而且会被人们推崇,以上高职院校为骄傲。

高职教育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什么是服务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发展的直接指导者,他们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认识世界,了解科学。很少有职业能像教育工作一样,使他人得到积极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能极大地改善人的基本素养,因此教育工作实际就是一种为他人服务的职业。

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呼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为增强产业竞争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引进,少数的高级技术人员也可以引进。但是,千百万受过良好教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型的劳动大军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培养。因此,职业教育是应经济社会发展之运而生,是完全建立在社会的需求之上,是一项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为从业要掌握技能的需要而工作的事业。即,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二、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学生视为受教育的对象,接受教育者的培养、雕塑,且不论这种教育观念形成的原因,仅就职业教育而言,它是不适宜的。学生不是学校加工的对象,而是学校服务的对象;职业教育不是塑造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了能尽快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环境。

“让学生成才”是我们的愿望,但我们只能是竭尽全力地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帮助学生成才,而不能代替学生成才,更不能把学生雕塑成人才。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会从心理上拒绝被人雕塑、被人打造。任何要雕塑学生,打造学生的想法,都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厢情愿。如果学生通过学习,由对职业一无所知,到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最终成为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应用型人才,也是因为学生有学习职业技能的需求、动机和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雕塑的结果。

回顾一下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职业技能的设备和条件,教师向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思想以及如何获得这些知识、信息、思想的方法。尽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教师的活动,有学生的活动,有师生的互动。但在教师接受了教学任务,了解了教学目的后,教师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一定的教育原则,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即为了学生的利益而在工作。教师通过使用教育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及应对生活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方法,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快乐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中。因此,职业院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务,而不是在雕塑学生,打造学生。教育的职能是服务,如果学生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行为都将宣告失败。

教育岗位和其它的服务岗位一样,只不过我们是在不同的岗位,遵循不同的规律,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为他人服务。我们可以主动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但学生接受不接受这种服务,主动权不在我们,而在学生方面,我们真的没有权力对学生说:“你必须接受我们的教育”。客观地讲,高职院校为学生也只能提供教育服务,这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更需要爱心与耐心的,更要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需要更多知识与技能,责任更加重大的服务。

三、服务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服务作为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我们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认识上的一个深化,观念上的一个突破,理论上的一个提升和实践中正本清源的理性选择。以服务为宗旨,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还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主要是通过组织调配来实现的。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企业一般无权拒绝上级组织分配来的人员,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他所需要或不需要的人员。因此,在这种用人制度下,学校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他们认为合格的毕业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企业在用人问题上有完全的自主权,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就被录用,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坚决拒之门外。如果职业教育不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不考虑企业未来需要的人才类型,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肯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会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肯定会拒绝接收这样的毕业生。这样的职业教育就会形成“出口”不畅的形势,若“出口”不畅,则“进口”肯定不旺,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服务。

职业教育是一种有“需求”才产生和发展的教育。目前,高职教育受到了政府、企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在政策、资金、实训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政府之所以要投入职业教育,是期望未来的社会成员,能获得应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企业之所以要支持职业教育,是期望现在和未来的员工,能获得应有的生产能力,成为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家长和学生之所以要选择职业教育,是期望学生能获得就业能力。因此,如果职业教育孤芳自赏,置这些需要于不顾,那么它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也就值得怀疑了。职业教育必须兢兢业业地为这些“需求者”服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否则,我们就将会失去需求,失去服务对象,失去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最终失去我们的职业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为社会、企业和学生提供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树立强烈的“教育服务”的观念和意识,从观念、愿望、姿态、行为,将自己放在一个提供服务的角色位置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做大量的企业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听取企业对未来员工的需求条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一、专业设置贴近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没有产业需求的专业一定没有生命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坚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要始终把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放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首位。因此我院在设置专业时,始终是根据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的实际,并及时调整原有专业或专业的培养方向,使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职业技术领域更具有针对性,确保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更加贴近产业的现实需求。

例如我院的精密机械技术制造专业就是在充分分析了天津的经济形势,与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共同打造的“海鸥现代工业园”中的重点专业。我们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国家新的重点发展区域,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后,天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与发展成为拉动天津整体经济实力提升的新支点。天津市政府为了实施工业东移战略,加快滨海新区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提出了多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东移,其中“海鸥现代工业园”就是天津20项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海鸥现代工业园”毗邻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享有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海鸥现代工业园”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海鸥现代工业园将以手表、精密加工制造以及精密仪器与设备三大产业为支柱,主要生产加工手表、通讯、航空、电子、计算机及附属外设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以及微型机电产品的精密元器件、精密计量仪器、光学仪器、电工精密仪器等相关产品。在这种形势下我院果断决定建设精密机械技术制造专业。

又如我院的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印刷技术等等都是紧紧围绕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紧密依托一轻集团(控股)公司“三大、两精、一新”的发展战略,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兼顾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如何科学设置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前提。我院在构建课程体系与确定教学内容时,注重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这两个重点,把行业、企业对人才所需的能力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明确核心课程、核心能力以及应取得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使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适应性与针对性,最大限度地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实现“零对接”。

同时兼顾学生智能特点。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高职入学的学生主体是高考成绩居中或偏下的学生,那种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不仅不适于职业教育,也不适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没有过分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组织课程,使教学更适合开发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明显特征,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我院2005年初开始以生物和印刷两个专业群为试点,探索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法——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简称教学车间模式),于2007年初将教学车间模式在全院进行推广。教学车间模式是在以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目的的生产化车间中,以真实的生产活动为教学情境,以真实的产品为教学载体的校内实训教学模式。教学车间拥有实体车间、生产设备和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生产流程工序的工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块,实现工作和学习的行为融合,员工和学生的身份融合,生产和教学的过程融合。实践证明教学车间模式是一种教学效果突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操作中不仅提升了职业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益,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仅使学生能够找到职业,而且能够适应职业、胜任职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已被评为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天津市教委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作者:李国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4-26/xw_3443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