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培育传媒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网友投稿  2023-05-23 08:08:08  互联网

    传媒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传媒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传媒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学校培养新时代传媒领域高端应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学院遵循职业教育育人工作的基本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紧紧牵住传媒领域职教育人工作的“牛鼻子”,从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入手,筑牢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入传媒行业头部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拓展2条路径,打通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推动职普深度融合,探索3种形态“通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多方协作,加快4支队伍建设,为育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构建起“1234”育人体系。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高职院校在培养传媒行业未来的从业者时,不仅要培养他们具备较强的传媒实务操作技能,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日常教学与实践中,引导他们在舆论场中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正确舆论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传媒匠人。

    通过高质量师资团队,强化教学质量。邀请校内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的专家教授授课,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等基础理论的教学,在理论学习中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要义。

    通过官方媒体实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中,学院在官方媒体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参与官方媒体的新闻报道,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培养学生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能力。

    通过主题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主题教育,用活动代替说教,让学生既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从活动中习得规则、服务于人、涵养品格,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增强新时代青年传媒人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能力。

    加强院企合作,拓展2条路径,打通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校企合作不仅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还是打通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检验高职院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际效果的重要依据。学院坚持选择传媒领域的头部企业,建立深层次的院企合作育人机制。

    与中央级媒体下属传媒公司建立“订单式院企合作”。学院根据公司用人需求,制定人才联合培养方案,组建专业教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在学校进行传媒专业理论学习,在企业进行传媒专业实操实训,实习后双向选择,订单企业接收学院优秀毕业生入职,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招生与就业贯通”。

    与新媒体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实训式校企合作”。基于新媒体行业对传媒职教人才的需求,学院主动出击,对接新媒体行业头部企业,获取真实、可靠的实训岗位,探索推进大三学年“3+N”/“6+N”模式(3个月/6个月专业实践+N个月就业实习),秋季学期启动第一轮“3+N”/“6+N”,春季学期启动第二轮“3+N”,持续为毕业生就业“搭桥铺路”。

    加强职普融通,探索3种形式“通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具备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天然条件: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与校内普通高等教育并存,形成三种教育类型协同发展的格局。学院在推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进程中,全力探索3种形式的“通路”。

    职教与普教形成教学融通。加强校内协作,与校内相关二级学院开展专业联合培养,为学院专业相近的班级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指导,用高质量的本科教学保障职业教育教学。学院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全校“一盘棋”下,按照本专科生一体化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落实执行,增强学院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职教与继教形成专本贯通。以培养职教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为出发点,用“专升本”路径引导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由于每年北京市统招专升本只有15%的比例,学院通过院内协同,对接自考办,推广专升本自学考试,学院每届超40%的毕业生都报了自考专升本,拓展了学生升本途径,在学院内部建立了“专本贯通”。

    职教与国际教育专研贯通。出国留学也是职教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学院通过与校内相关部门开设的硕士预科项目对接,满足学生出国留学需求,贯通高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资源国际化水平。学院已有毕业生通过该项目获得英国大学的硕士学位,经过选拔和考核,进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的成功案例。

    加强多方协作,建设4支队伍,保障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育人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作,学院通过加强“校、院、家长、学生”多方协作,建立常态化的工作队伍,形成圈层协力效应,构建全方位、全领域育人“圈”,让学生在“圈”中有知心朋友、心灵导师、慈爱父母和可信师长,多角度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建强学院学生工作队伍。构建一支由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组成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着力开展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校园内将辅导员、班主任、宿管、保安员等纳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队伍;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协同,开展学生心理测评、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心理辅导,让有需要、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爱、诊治,共同守好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实现各年级学生思政引领、日常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拓展家长志愿者工作队伍。加强家院协同,探索成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吸引一批有时间、有意愿、有专业技能的家长参与学院的管理育人工作,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通过项目化运作模式,把家长志愿者按照各自特长进行分工,并按照项目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管理人员,责任到人,项目组人员各司其职、团结互助,协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闭环。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各类活动,如开办家长课堂、组织志愿服务、聘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等,充分发挥家长的爱心和作用,协助学院共同引领学生成长。

    强化校外实践导师队伍。加强与传媒行业企事业单位、协会和学会的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导师团队,延展校外实践导师的作用,引导他们成为学生毕设创作、传媒类竞赛的指导教师,将实践导师的育人功能从课堂实践向课外实践延伸,打通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提升育人成效。

    塑造朋辈教育工作队伍。重点围绕新时代新青年新特点,增强教育引导和朋辈引领效能,打造一支由学生党员骨干、退役大学生士兵等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在关键时刻发声表态,发挥引领作用,扎实做好学生群体思政引领工作;关注各类困难学生人群,开展“一人一策”点对点关照帮扶,打造纵向贯穿到底、横向覆盖到边的育人生态网络。

    高职院校育人是一个持续、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覆盖全部学生,还要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努力做到点面结合、质效兼顾,让学生在学校里找到存在感、提高价值感、收获成就感,让学生真正胸怀家国、认可学校、热爱专业、全面发展。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24/xw_4799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