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海外校园一景。视觉中国 供图
出国留学是一种涉及国内、国外、留学人员三方的复杂学习教育形式,既是留学人员个体和群体出国学习、在外接受国际教育的社会行为,也是国家支持的出国学习、接受融合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教育。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方针10周年。新时代,出国留学事业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并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深入研究出国留学教育属性和教育使命要求,对于促进教育国际化、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出国留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战略性教育举措
出国留学是一种涉及国内、国外、留学人员三方的复杂学习教育形式,既是留学人员个体和群体出国学习、在外接受国际教育的社会行为,也是国家支持的出国学习、接受融合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教育。国家把个体对出国留学的追求、社会对出国留学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结合起来,奠定了出国留学的基本格局。从理论上说,现代留学是属于跨国家、跨文化的一种人类社会共有观念的建构活动,是观念、文化、知识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本质上看,留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广大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毛泽东同志曾在苏联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曾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1978年6月,邓小平听取关于清华大学情况的汇报时指出,赞成增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派出去主要学习自然科学。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一重要论断打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向西方国家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大门。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自费出国留学从此不断发展,到1990年前后超过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都回来。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外留学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199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使出国与来华留学生的招生、选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出国留学的战略决策基本上都是通过教育工作部署开展。
出国留学涉及内政和外交、政府和社会,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其工作基础则在教育,而且在教育中具有显著重要地位。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海外人才为祖国服务。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2003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积极营造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广大留学人员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同年,中央提出“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的“24字”新时期留学工作要求。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出国留学工作作出新部署,同样十分重视其教育属性。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16字新时代留学工作指导方针,殷切期望留学工作和当代留学人员发挥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会议提出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规模和质量、依法管理和完善服务等五个“并重”。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留学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深演进的形势下,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出台,重申将继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这些新提法新部署,都进一步展现了国家对出国留学教育属性的重视,科学把握留学规律和特点的水平。
出国留学的定力源于顺应了全球国际教育发展潮流
出国留学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人才国际化培养大趋势。在包含双多边教育交流、双向留学、语言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等内容的教育开放中,出国留学长期以来都是其中的优先事项。韩国、新加坡等都有借助派人出国留学促进科技教育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把吸引各国人才和高等教育以产业形式出口结合起来,催生出庞大的国际教育市场。全球范围内,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多元文化加快交流趋势,与留学相关的各种国际教育新样态迭出,内容和形式空前丰富。
高等教育是出国留学国际教育合作的优先领域。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发现,高等教育阶段的国际化就是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立足国情,将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合到高等学校的各主要功能中的过程。在开放的大背景下,高校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学生流动提升大学的质量和声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国学生通过跨境流动,与中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外交、教育、科技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并标示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出国留学要在注重教育安全前提下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面对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各种问题矛盾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更加包容的胸怀,始终把握大势,在大局大势中坚定支持留学的定力,以更高的站位运筹留学。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创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促进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完善“选、派、管、回、用”工作机制,规范留学服务市场,完善全链条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优化出国留学服务。时代要求中国必须树立留学教育大教育观、国际人才发展大人才观,着眼于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更加开阔包容的胸怀和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推动出国留学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出国留学,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上存在着内在的悖论,为此,需要充分吸取国内外实施国际教育的经验,树立国家教育战略安全意识,正确对待出国留学和教育国际化。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留学教育环境中充满着各种矛盾和挑战,重视出国留学和留学人员的综合安全。同时,还要看到出国留学面临不容回避的现实挑战、具有多重作用影响的特点。面对留学教育可能对国内教育带来的种种冲击,我们要做好准备,权衡利弊,趋利避害,从容应对。出国留学作为在复杂环境下的合作性教育,既有生源和人才争夺,又有政治影响和思想渗透。在留学教育过程中,对留学教育的政治安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从国家人才战略安全和留学人员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对留学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情联系十分重要。当然,鉴于出国留学的特定情境,对留学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调科学性、适应性、实效性,以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展教育,切实激发留学人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在留学预备阶段,要在国内教育各学段加强国际教育和出国留学常识教育,引导同学们学习包括前辈留学人员在内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精神品质,培养留学预备人员深厚的家国情怀。珠海等一些地方已建立留学生报国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欧美同学会建立会史馆,一些学校建立校史馆和校友墙等,展现出国留学并取得重要成就的校友风采,激励学生奋发图强。这些做法对培养留学预备人员家国情怀做了有益探索。
(作者系刊社神州学人网总监、海外传播中心副主任、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