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中)

网友投稿  2023-10-28 08:08:08  互联网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陶继新论道名校系列之五十四

“各美其美”的课程建设

    教育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各美其美”。英特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又开发了让学生各取所需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和家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分为必学课程和选学课程。

    一、必学校本课程

    英特学校的必学校本课程,主要分为文化类课程和艺体类课程。

    1.文化类必学课程

    文化类课程包括“七彩阅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播音主持、“多彩益智”、口算天天练、书法等。

    (1)“七彩阅读”

    英特学校坚持全科阅读、全员阅读、全程阅读。这门课程之所以名为“七彩阅读”,是因为其内容既符合儿童心理,又丰富多彩。宋代诗人陆游对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生要想学好学科知识,就要博览群书,吸取更多的文化营养,走进更加辽阔的天地,并为未来更好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此,学校不但建设了文质兼具的“七彩阅读”课程,而且做到了读书“六落实”,即规划落实、图书落实、时间落实、指导落实、活动落实、评价落实,不但保证每周在校开设5节阅读课,而且还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

    持之以恒的大量优质阅读,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乃至演说水平、交往能力等,让他们有了与书为伴的幸福童年。

    (2)经典诵读

    经典是历经大浪淘沙、时光流逝,依然定格在有思想与文化品格的人心里的精神产品,读而诵之,既可以学习优美高雅的语言,又可以从中汲取生命的智慧和升华人生境界。况且,儿童是记忆的黄金阶段,让更多的经典浸入其生命记忆的长河里,经久不忘,进而照亮其生命的前程。

    学校工会主席王玉静介绍道,英特学校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一篇小古文、7或10个成语;六年级毕业时,每人就可以背诵古诗词600余首,掌握成语1800多个。

    英特学校还举办过“千人诵唱文化经典”活动。近千名学子齐诵经典,音和意谐,文味悠长,不仅展现了抑扬顿挫的阅读之妙,也展现了心灵的和谐之美。阅读不仅书写了英特少年当下的绚丽,也向其未来的生命延伸,让他们拥有不同凡响的人生。

    (3)英语口语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科学的引导和形象的介入,让英语口语学习变得既有效又快乐。

    学校从一年级起便每天开设一节英语课,教师全英语授课。课堂上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拼读教学,让学生见词能读、听音会写;同时,还开展了点读技术支持下的自然拼读绘本教学,既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很好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英语教师冷雪梅为一年级(4)班上了观摩课,全英语教学,口齿清晰,流畅自然。她的每一次提问,学生都会以简短而正确的英语给予即时的回应,无形中创设了一个更好的学习英语的场域。课堂全程师生亲切和谐,绘图视频形象可观,学生体态语言恰到好处,自然而然步入情境,课程趣味盎然而又抵达高效的境界。

    冷老师的教学在天然从容中又洋溢着儿童情趣,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状态愉悦。学生对她的喜爱之情与高效课堂共同谱写了一曲幸福的乐章。此时此地的快乐心境深深植入了学生们的心田,并会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长延伸到其未来的生命中。

    课堂上还设置了不少恰到好处的动静转换环节,说唱交错,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的和谐共振,让孩子们达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学习不再是心力交瘁的劳动,而是心灵飞舞的快乐之旅。

    (4)播音主持

    英特学校所有年级每周“雷打不动”地开设一节播音主持课。学生通过科学的发声练习,掌握台词的基本功底,在大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自信的品质。

    英特学校教师郭亚莉与学生共同完成了“语言表演训练”展示课,孩子们清晰的口齿与敏捷的思维合而为一,速度、语音、节奏、体态、神情,无不展现了高品位的语言艺术之美。课程不只提升了孩子们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超越自我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5)“多彩益智”

    英特学校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多彩益智”课程,由数学教师指导。学校配备了汉诺塔、鲁班锁等80余种益智玩具,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孩子们转魔方、移汉诺塔、拼“神龙盘柱”、玩“竹节神球”……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在无形中培养了其专注力;“手巧”与“心灵”高度和谐,不仅提升了游戏的益智水平,也让紧张活泼的高度参与变得井然有序。

    教师陈莹在“多彩益智”课上安排了一场“玩转飞叠杯”的比赛,预赛与决赛随着音乐的节拍,充满扣人心弦的紧张感。全班学生全神贯注,思维飞扬,享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多彩益智”课程不但有力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还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专注的品质。这种品质还会持续不断地向其他学科学习迁移,从而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2.艺体类必学课程

    葫芦丝、跳绳、踢毽子、篮球是英特学校的艺体类必学课程。学校要求学生人人会吹葫芦丝,毕业时至少熟练吹奏12首曲目。跳绳、踢毽子和篮球不但是学生必备的体育技能,而且实行“考级”制度,大大激发了学生锻炼的兴趣。

    英特学校还开设了深受学生欢迎又独具特色的体艺大课间课程。上午大课间半小时,学校统一安排活动,跑步、做操、吹葫芦丝等。教师张潇潇负责指挥,英姿飒爽、朝气蓬勃,与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共同谱写了一曲美妙的乐章。下午大课间半小时,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艺体类项目,给人以“各美其美”的感受。既有师生普及类项目魔方、跳绳和踢毽子,又有体育教师自编的刚柔相济的太极操,还有竹竿舞、呼啦圈、跳皮筋、丢沙包等个性飞扬的艺体项目。大课间活动结束时,校园里回响着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既流淌着诗意,又张扬着现代精神。

    每天一个小时的大课间活动,让体育与艺术“比翼齐飞”,孩子们呈现出生龙活虎、意气风发的天然之美。教师同样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与学生同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产生了与孩子们的心灵共振。

    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学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健康而壮实,脸上闪烁着汗珠,却快乐地笑着。政教校长任阳阳说,学生已经习惯了户外活动,不分季节,都喜爱沐浴阳光。健康的身体让学生个个精神焕发,拥有了学习的高效率和好成绩。

    二、选学校本课程

    英特学校的选学校本课程是以社团的形式开展的,迄今为止,学校已开设了40多个社团。音乐类社团有钢琴、架子鼓等,美术类社团有沙画、国画等,体育类社团有乒乓球、足球等,还有“物联网+STEAM”创客、电脑编程等社团。

    学校将选学校本课程纳入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的课后服务范畴。由于学生爱好和特长不同,全部实行走班制,孩子们在社团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达各自活动场所进行选学课程的学习。参加选学课程的学生,人人都展示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学生参加了不少竞赛活动,取得佳绩,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推进特长“更上一层楼”。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学习,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一个全息系统。在某一点取得的成绩,会在无形之中向其他领域渗透,并产生巨大的迁移作用。所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们的学科成绩不降反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多维课程“超市”

    丰富多彩的必学与选学的课程,让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出类拔萃的表现。而学校开设的多维课程“超市”,则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在多维课程“超市”里,“慧思善讲”、“科创未来”、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绘画、版画、“跳蚤市场”、“多彩益智”、“曲苑杂坛”等课程琳琅满目,仅益智玩具就有80多种,体现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海阔天空的想象力。

    在“跳蚤市场”,学生摇身一变,成了各种物品的高级“推销员”。在“慧思善讲”展示中,学生俨然人人都是才高八斗的“数学小讲师”,面前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本数学课本和一块小黑板。参观的人们走近,“小讲师”就面带微笑,请来宾从整本书上任意选题,随即滔滔不绝、思路清晰地进行讲解。有的数学教师故意从书中找出难题,试图将“小讲师”一军。不料他们出奇制胜,让数学教师佩服不已。在“曲苑杂坛”活动中,学生身穿长袍,手持快板,声情并茂地表演着。

    “超市”展示的背后,是孩子们深耕的功夫。孩子们巨大的生命潜能,展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

“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课堂要“教会”,更要让学生“学会”,乃至乐学,才能真正抵达高效教学的殿堂,这就需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英特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学为中心”的“三三三”教学策略,即“三段递进”“三步达标”和“三清固本”三种策略,让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都驶向了更加高效的赛道。

    一、基于学情的“三段递进”

    学生年龄不同,学知有别,学习能力自然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此,英特学校根据不同学段,采取了“三段递进”的教学策略:一年级“先教后学”,二年级“学教参半”,三至六年级则“先学后教”。

    《礼记·学记》有言:“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意思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年龄小的学生更多是要求其认真听讲,不必深入探究,因为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基础而对他们进行过高的要求。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这种年龄、心理与认知特点,逐渐引领学生从“游戏的课堂”走向“学习的课堂”。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简单,在孩子看来可能就太深奥了。所以,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不必太高,而是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步入学习的轨道。所以,“先教后学”就成了一年级教学中的主要策略。

    有了一年级“先教后学”的基础,二年级实施“学教参半”策略,就顺理成章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或小组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这个时段,但凡学生在学方面有了一些成绩,教师就要积极表扬与鼓励,让他们对“自己会学”充满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在“不会学”或“刚会学”阶段的问题,因势利导,让他们在产生“自会学习”欲望的同时,也掌握自学的方法。到二年级期末的时候,则可以让学生初步尝试“先学后教”,为升入三年级奠定基础。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则采取“先学后教”的策略。当然,学生之学,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还要有一个富有针对性的学案,这样,学生才能少走弯路,并尽快步入“会学”的境界。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内容,教师尽可能地不讲,但是要像《礼记·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即教师要时常观察年龄大的学生学习的情况,不要急于讲解他们暂时还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自己去探索与解决。学生“自会学习”,且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更加习惯“先教后学”的策略。

    学校五(5)班的学生创造性地演绎了《三国演义》自编剧。在“关公败走麦城”一幕中,孩子们惟妙惟肖地扮演了吕蒙、关羽等角色,还创作了一首七律赞颂关羽;在“三英战吕布”一幕中,孩子们的讲述绘声绘色,体态语言也淋漓尽致。六(2)班的学生则围绕《水浒传》展开,用快板演说“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用话剧演绎“武松醉打蒋门神”,让听者和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为了让学生尽早且更好地步入“先学后教”的境界,英特学校采取了小组合作制与学科走组制的学习方式。

    小组采取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构建方式,即全班各小组的学习能力与考试成绩相对均衡,而小组成员的能力、特长、水平则有所不同。前者可以让小组之间产生良性竞争,后者则鼓励本组成员凝聚力量,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意识。小组长以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是小组的领导核心。小组中的成员之间则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担当;学困生后来者居上,是心之所向,也是为组争光。同时,小组还注重文化建设,各个小组都设计了凸显其特点的组名、组标、组规、小组口号等,发言时长、音量、语速等也都力求恰到好处,如此便开启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名学生都学有所得且不断进步。

    自2021年9月1日起,英特学校还在四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学科走组制。因为学生某一门学科成绩突出,可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却未必名列前茅,所以,不同学科构建了各自的合作小组,在某个学科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能在另一个学科小组里需要提升和帮助。因人制宜的走组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激发了更多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之教越来越少,学生之学越来越多。不管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都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从不善于学习到善于学习的过程。《礼记·学记》说得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费力不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还会把成绩归功于教师;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教得非常辛苦,却事倍功半,而且还会被学生抱怨。会学、善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越来越高,并从学习中体悟到无穷的乐趣。

    二、基于课堂的“三步达标”

    所谓“三步达标”,就是通过三个教学步骤,达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依标(案)导(自)学,交流释疑;互助建构,训练强化;达标检测,反馈堂清。

    1.依标(案)导(自)学,交流释疑

    这一教学环节因学段不同,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第一步设定为“依标导学,交流释疑”。上课伊始,教师就要指明当堂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同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则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更多地循着教师的导学思路而学。不过,尽管注重教师之导,教师却并不越俎代庖,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二年级结束这两年的时间里,学习力才会渐渐地提升,并为中高年级的更好学习打下基础。到了三年级,课堂教学就移步于“依案自学,交流释疑”环节。案者,并非教案,而是学案。学案在上课之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等圈画出来。

    不管是一、二年级,还是三至六年级,在课堂学习中都有交流释疑这个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才能在学习中“有疑”,从而“释疑”。只有如此,才能打开思维,实现由“发现疑问”到“解决疑问”的飞跃。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锻炼出创造性的思维,真正抵达高效学习的境界。

    2.互助建构,训练强化

    “互助建构,训练强化”,就是通过师生尤其是生生互动互助,在学好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系统,尤其是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品质;同时,这里的训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习题训练,教师要通过集体研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练习,既让学生温习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练习中升华创新品质。所以,这里的“强化”,不只是强化记忆,更是形成由此及彼的迁移能力,从而强化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师王庆松执教的数学课“租船问题”,赢得了众多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课堂上,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关于租船的多种思路何为最佳,而是启迪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将个体思维的飞扬与合作学习和谐地统一起来,统筹优化,一步步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需要说明的是,互助建构的前提是高效的自学,这样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才能有话可说、有的放矢。同时,小组交流的时候,讲者应当言简意赅,以便给其他成员发言的机会;听者则全神贯注,汲取知识,尤其是学习思路与方法,如果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以当场提出,有时还会开展争辩甚至激烈辩论,而且由此形成“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碰撞,让课堂建构更有意义。

    虽然是面向全体的训练,但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训练中有所发展。而这里所说的“强化”,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更是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思维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获得了认知上的升华,有时还能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样,在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品质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3.达标检测,反馈堂清

    当堂达标测试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少而精,检测内容不多,关键在于测试学生是否达到标准。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乃至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同时,还需要教师了解学情,尤其是学习水平高下不一的学生的情况,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当堂学有所得,实现“堂堂清”的目的,进而鼓励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反馈堂清”,并不是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在检测中不犯错误。所以,对于错误比较多的共性检测,教师要当堂“清理”,让学生明了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而达到“不贰过”的境界。同时,对于个别学生错误频率比较高的问题,教师之“清”,有时也需要在课后单独解决。

    三、基于目标的“三清固本”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不只是对学生接受知识、生成能力的期待,还包括对学生未来发展乃至成才的目标期许。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高下不同,所以,既要有统一目标,也要有不同的目标。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抵达相应的目标,英特学校采取了“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的“三清”方略。“三清”对于学生“温故而知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这“三清”中的每一“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组成相互支持与关联的一个系统。教师既要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的支持,才能达到“三清固本”的目的。这个“本”,是知识之本,是能力之本,更是主动学习之本、互助合作之本。这样,学生才能既在当下取得较好的成绩,又在未来的行程中走向成功的殿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立足于孩子当下的成长需要,又立足于其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所以,英特学校的高效课堂,既有高效率,又有高效益;既有学习力的提升,又有思想品格的升华。

    (陶继新)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0-30/xw_631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