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阅读的“拦路虎”当消除
□何勇海
开展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其便于阅读、乐于阅读、爱上阅读,是一项以文化人、以读养德的德政工程。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而言,读书可培植其智慧、启发其思想、造就其灵魂、阳光其心灵。眼下,全国很多地方在开展未成年人读书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形成自己的阅读文化,让多读书的学生受益一生。不过,笔者以为,要让未成年人养成阅读习惯,还要消除几只“拦路虎”。
消除课业负担这只“拦路虎”。曾任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的刘洪辉前不久表示,孩子阅读的最大挑战来自教育系统,“学校课业繁重导致孩子没有时间到图书馆,而学校的图书馆书又太少,不足以支撑孩子的基础阅读”,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孩子,阅读时间基本被剥夺。小学毕业季、初高中的孩子课业负担繁重,根本无暇读“闲书”,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从课业上为他们减负。课业减负,才能使充分的课外阅读成为可能。
消除电子产品这只“拦路虎”。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强势地介入公众生活,大人的阅读时间被挤占,孩子们原本不多的阅读时间同样被侵吞。我们往往看到一些孩子动辄沉浸于iPad、智能手机带来的快乐。要培养其阅读习惯,学校与家庭要花大力气,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上转移,营造传统阅读氛围,引导孩子们细读深读经典作品。图书编撰出版者也应有与电子产品“争宠”的紧迫感,尽量推出比电子产品更有吸引力的图书,用优秀读物而非穿越玄幻、恐怖惊悚等图书,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消除经济负担这只“拦路虎”。今年1月发布的《2016年度国内外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新书平均定价连续3年大幅增长,已达72.7元。著名作家二月河也曾指出,现在的书卖得太贵,往往令读者望而却步。书价上涨会影响全民阅读,这种影响同样会反映到孩子身上。要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也要着力减轻家长购书负担,尤其是贫困家庭孩子或许买不起喜欢的图书,只能“望书兴叹”。有专家认为,书价应力求与读者的接受能力协调,达到多方共赢,才能推动全民阅读。
德国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所以,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必须像关心孩子们的身体成长一样,关心他们的阅读及其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