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联式”孤独症儿童美术疗育实践探索

网友投稿  2022-06-08 00:00:00  互联网

①六一画展孩子向来宾介绍自己的作品 ②美术疗育活动课

    每周一19∶00—20∶00,在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青羊特校”)的教室里,一场特别的活动总会如约而至。在这里,“星星的孩子”在教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变身为一个个小毕加索、小梵高,通过绘画、雕塑、手工等艺术活动来呈现他们的丰富世界。

    这便是在青羊区已经持续开展了9年的孤独症谱系儿童“三联式”美术疗育活动。在这里,一群专业特教教师、专业美术教师和志愿者一起,共同为那些“走不出自我、走不进世界”的孤独症孩子提供以美术为介质的特殊康复治疗。正如该活动的发起人之一、青羊区教科院美术教研员匡敏所说:“我们要用艺术的力量帮助折翼的天使们绘制一对隐形的翅膀,完善他们的人生。”

    开启用美术唤起“星孩”依恋世界的旅程

    青羊特校作为整个四川省乃至西南片区孤独症儿童人数较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和融合教育的有效方法,美术疗育就是其中之一。

    自2013年始,青羊区教科院、青羊区特殊学校就携手共同推进孤独症儿童的美术疗育,聚集和撬动科研、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实现美术疗育“有序有益”。青羊特校校长卞蓉说:“我们共同开启了一场以美术疗育来‘唤起孤独症儿童依恋世界’的旅程,虽漫漫却心愿之。”

    美术疗育联合了特教专业教师、美术教师以及社会志愿者,探索出“主助两教师、一对一陪读”的美术疗育教学组织形式,每堂美术疗育课堂都配备一位主讲教师、一位助讲教师以及与学生一对一的陪读志愿者,同时探索出了“三方联合教研”的模式:美术教师从美术教育角度出发,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设计;特教专业教师着眼儿童的个案分析,提供教学方法支持;志愿者参与课后教学研讨,反馈、分享个案表现。这样的特殊教育组织教学实践为关于“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创建“三联式”美术疗育思想

    在中国教科院教授张男星等专家的悉心指导下,项目组经过9年的深度合作研究、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连接孤独症儿童美术创作、沟通表达和生活情境的“三联式”美术疗育思想。

    区别于常见的强调内观自我的美术疗育方法,孤独症儿童美术疗育更强调社会联系性。“传统的‘沉默式’美术教育,并没有突出孤独症儿童疗育的对象特征及目标特性。”青羊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强调,“面向孤独症儿童的美术疗育要以美术创作为桥梁,激发他们与周围环境交往的兴趣和行动,包括言语和动作;要着力引导孤独症儿童‘打破沉默’‘走出沉浸’,积极感受朝向外部情境的意趣,建构与外界的相互依恋关系。”美术疗育要形成的不仅是治疗成果和儿童的作品创作,更包括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接受、理解与依恋。

    “三联式”美术疗育引导孤独症儿童在循环的“说话、创作、表达”中,慢慢缓解他们在注意、语言、交往、动作等方面的典型性障碍,扩大他们朝向外部环境的意识和兴趣,唤起他们对外部世界,包括家庭、学校、班级、社区等情境的整体感受、理解和依恋,从而助力他们关注生活、融入社会。 

    探索孤独症美术疗育“五环教学法”

    基于“三联式”疗育思想,青羊区在“创建—实践—验证—完善”的项目过程中,又创新运用了一套孤独症儿童美术疗育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框架。

    该教学方法即“五环教学法”,由“触说材料、言语叙事、作品创作、体感表达、情景再现”这5个既独立又相融的具体方法构成。每一个方法和环节都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增加他们对事物和环境的感知,促进他们创作作品表达自我,引导他们用言语表现作品,言语困难者则支持其用肢体动作等多样化表达方式,最后则要将疗育活动引向儿童实际生活,让孤独症儿童在拓展迁移中关注周遭世界。“五环相融教学法,正是以‘创作’‘语言’‘情境’三要素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流动和联动,实现向孤独症儿童传递多种觉知、唤起他们对世界的依恋情感的。”卞蓉说。

    要实现美术疗育的上述效果,还需要一个有力的实施框架:1.前测诊断水平,辨识儿童水平,利用《自闭症治疗评估表》和《绘画与手工课程评估手册》,对儿童开展能力测评。2.动态编组定学,根据儿童所处的艺术感知阶段,综合年龄因素分低、中、高3个学段,每学段确定不同的教学组,且根据疗育成效进展可随时进行组间调整。3.三方联合教研,“特教—美术—陪伴”联合制定主题式的教学内容和个别化的干预策略。4.联动施教,以“2+N”方式组织实施教学,其中2为一名主讲教师、一名助讲教师,N为学生数。5.观察测评改进,整个疗育过程对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和测评,包括前后测的诊断及改进。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形成一种稳定的美术疗育推进机制:以‘两主多助’实现美术疗育的有序组织,以‘三方联教’实现有效教研与施教,以‘五步过程’实现有力实施,以‘文创衍生’实现有益宣传。”邵开泽认为,“三联式”美术疗育的思想与实践正是在逐步系统化与稳定化的机制完善中得以实现的。

    提供多元持续支持的“两类课程”

    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青羊区的美术疗育课程不断丰富,不仅有基础型疗育课程,还为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可选择的特色课程,力图体现课程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为了让能力较好、喜欢画画的已毕业学生继续有更专业的绘画技能提升,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成立了绘画高阶技能班,部分学生实现了用自己的画作换取劳动报酬。学校还开设了国画康复课,周二是国画初级班,从基本线条开始学习,学画梅、兰、竹、菊和常见的小动物;周四是国画高级班,主要画仕女人物和山水等,并制作出了扇子、手工包等衍生品。此外,学校还紧跟信息时代步伐,开设了电脑绘画项目,让学生在电脑绘画中提高辨识力、组合力、观察力、思考力及注意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又开设了“陶艺”“漆艺”等公益项目。

    目前,美术疗育课程已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这些课程提升美术职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见证生命的惊喜

    “美术疗育让情绪不稳定的、哭闹的孩子,学会安静,听从指令;让能力不足的孩子学会握笔、涂色、撕纸等基本技能;让喜欢美术、有潜能的孩子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展示机会;更让孩子们从活动中获得自信与快乐……”

    患有孤独症的小张是个爱表达但困于表达的孩子,他从电视广告上学到了很多汉字,但说话却往往都是机械的重复。在创作国画人物“我的爸爸”的课堂上,小张迟迟不能下笔。特教教师引导其观察和用笔后,小张不仅完成了绘画,还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这是我的爸爸,我喜欢他的头发、耳朵、眼睛,我好爱他”。他第一次通过文字,向爸爸表达了埋藏心底的爱。这一幕让小张爸爸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如今,小张已转学到了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但每次的美术疗育活动还是会回到青羊特校参加。

    小翔是一名伴随重度智力障碍的孤独症儿童,课堂上常常不理会教师的问话。教师多次观察、了解,发现小翔在模仿和精细动作上有突出优势。经过8年不间断的美术疗育,小翔在绘画上成长显著,线条干净流畅,用色丰富大胆,形成了独有的创作风格,在相关的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毕业后,小翔每周继续回青羊特校参加美术疗育,还到很多机构参加绘画活动。如今,绘画已成为他的一种安置方式,作品售卖也成了谋生手段。

    在青羊特校,这样的惊喜还有很多。孤独症患者佳佳的母亲说:“佳佳每次都喜欢来上美术课,整个人的情绪状态好了很多。看她画的画,配色真漂亮,没想到她可以画得这么好。”

    志愿者教师说:“浩瑶小朋友那天特别乖,安静地画画,那一整节课他都没有离开过座位,那一节课我们志愿者也非常开心。” 

    通过对低、中、高段共24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前后测数据可以看到,孩子们不仅在美术能力上,还在语言表达沟通、社交、感知、情绪行为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创建高质量特教品牌

    青羊美术疗育活动累计服务约180名孤独症儿童,70余名教师、3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共计举办画展、公益活动20余次,全国各地参观者多达4000余人次,成果惠及60余所学校、3000余名儿童。美术疗育团队深入社区、走进高校,受邀开办画展、课题分享、主题讲座,足迹涉及我国西藏、澳门等地。

    本着“每一次的为你,是朝向自我的完善”的价值观,青羊特校孜孜不倦探索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美术疗育已成为亮点与特色,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肯定,在特校及教育同行中得到广泛认可。2021年,“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美术疗育项目”研究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目研究填补了国内孤独症儿童美术疗育实证研究的空缺,也为其他特教学校、康复机构等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美术疗育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

    作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县级培智学校,今天的青羊特校坚持“五育并举”,以美术疗育、特奥运动等特色项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在成都市首批开办培智职业高中班,开设烘焙、园艺、茶艺、绘画、陶艺、漆器等职业技能培训……如今,青羊特校正努力打造西南地区的高质量特殊教育品牌,让每一名折翼天使拥有“隐形的翅膀”,在生命的高空展翅翱翔!(高博 何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6-13/xw_806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