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实施情境教学 体验驱动成长

网友投稿  2022-06-10 00:00:00  互联网

    好的课程是什么样子?这是多年以来系在中国教育工作者心头的一个问题。伴随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回应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时代要求,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积极探索、深化课改,让教学扎根在情境的土壤中。

    让学习发生在真实世界的“切片”中

    所谓情境教学,即为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好比是把世界“切”下一块放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其中提前练习。情境教学让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强调“体验为王”,更好地培养学生面向真实世界的能力与情感。 

    在以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基础教育所培育的人才必须快速适应并拥抱科技与社会的变迁,具备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心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意识。课程的建构化、教学的情境化,成为必然的选择。新版义务教育课标强调核心素养导向,要求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能够将已习得的能力迁移至新的问题情境中;倡导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知识的情境化,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与大观念,强调学习应该是完整、真切的;提倡采取探究式学习方式,同样意味着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真实问题,加深对世界的个性化理解。

    课程整合在情境化样态中实现

    红岭实验小学以“跨界融合、深度探究”的PBL(项目式学习)教学法实现课程体系的情境化。学校一至三年级的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远超新版课标规定的10%。对于难以整合的知识,则另外安排课时分科授课。

    如此高度融合的课程是如何产生的?答案是:逆向设计,以终为始。学校根据国家课程培养目标,重新整合不同学科的要素,并选定真实有效的探究主题,将各学科要素融于主题下的授课与实践活动中,最后以此设计具体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学校对国家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做到一个不漏,在主题探究的形式下,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学习,锻炼了小组合作、自主思考、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更深刻。

    学校将探究主题分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三个板块,每年级一学年设定两个主题,分别侧重知识与品格,每个主题安排6个左右的探究活动,完成一个主题大约需要8周时间。这样的课程设计,让丰富多元的实践探索成为学生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的重要途径,让课堂直接切入问题发生的真实情境中。

    以一年级新生开展的第一个探究主题“校园”为例。教师首先带着学生逛校园,让他们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个问题出发,自主观察校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认识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字词,并将三个问题的答案进行连贯的口语表达,这是语文的要素;组织列队行进,这是体育的要素;来到各个场馆,教师会介绍该处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共同建立规则、形成集体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的要素。接下来,学生通过校园采访锻炼交流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描述校园里印象最深的场面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在真实情境中以问题驱动学生成长

    在红岭实验小学,每一个探究主题项目的具体实施都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用问题把探究活动串联起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摸索出应对现实问题的方法策略。教师扮演“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掌握的知识,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而学生则是“问题解决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迁移能力,运用已习得的方法策略应对其他问题。 

    诚如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所言,教学的关键不在于“答案是什么”,而在于“问题是什么”。在情境中以问题驱动成长,意味着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坚持学生视角,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小学生是从整体认识世界的,因此割裂的、碎片化的教学有悖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春天,就得先让他们用手掌触摸嫩芽、用眼睛看到花朵,再问他们: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你感觉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如此,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才能在真实情境中自然提升,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作者系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校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6-13/xw_813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