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db:作者]  2021-11-2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 努力增强政治能力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 廖晓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开创性提出“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新时代赶考路上,年轻干部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本质内涵和重大意义,努力增强政治能力,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增强政治判断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年轻干部肩负着继承和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使命,在政治方向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二是增强政治领悟力,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第一次从制度、国家、政党角度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年轻干部要多学多悟、常学常新,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领悟力的思想滋养和精神动力。

    三是增强政治执行力,拥护坚强的领导核心。增强政治执行力,首先要增强“四个意识”,拥护党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核心,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年轻干部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牢记“两个确立”的本质要求,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把讲忠诚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

推进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委员、综合处处长兼交流处处长 滕连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研判了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全会精神,用史论结合方法,将本领域工作置身于百年党史发展、置身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置身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书写教育奋进之笔。

    历史分析——牢记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百年征程,中文教育事业坚持语言文字教育主业,为国家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民族复兴、增进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作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响应世界各国的实际需求,“中文热”在全球应运而生,国际中文教育规模化走向海外,为推进世界各族人民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不断强化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发展。

    砥砺前行——提升政治站位是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指引国际中文教育这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行动指南。要从中感悟初心、汲取力量,不断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局意识。要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的形势和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二要运用以史明鉴,发扬奋斗精神。百年党史就是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而赢得胜利,化解各种矛盾难题而铸就辉煌。全球对国际中文教育需求旺盛,事业前途光明,更需提质增效,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三要勇于开拓创新,贡献智慧力量。唯改革创新者胜,大力践行“一线规则”,做实调研,做真调研,做细调研;找真问题,想真办法,练真本领;出新思想,展新举措,拓新发展。四要强化责任意识,开创事业新局。要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牢记“十个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教育“九个坚持”,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让建党百年奋斗宝贵经验在基层生根绽放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 秦选斌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建党百年奋斗宝贵经验为指导,在基层生根,为思想导航,为行动注能,夯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基础。

    一是要强化政治功能,在落实“四个服务”中把牢方向。“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必须贯彻落实“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高校院系作为立德树人第一线,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夯实正确办学方向的组织基础;要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强化政治功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政治责任,有效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要落实落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好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等重要工作的政治关,培植“四有”好老师大量涌现的土壤,培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

    二是要强化开拓创新,在贯彻“四个面向”中彰显担当。“惟进取也,故日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高校院系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前沿,要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环境和氛围,构建创新成果竞相迸发的体制机制。

    三是要强化实干奉献,在坚守“两个务必”中永葆本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高校院系面向师生,服务国家战略,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让党的红色血脉注入基层,成为永久的精神密码,强筋壮骨,崇尚实干奉献。引导广大教师胸怀天下,潜心育人、潜心研究、潜心服务,培养一批“大先生”;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获得真才实学,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以高品质大学文化铸魂育人

大连理工大学团委书记 侯庆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应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育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以高品质大学文化为铸魂育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为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学文化建设要突出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善于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文化绵延的“源头活水”。大学文化浓缩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大学精神充分凝聚了大学从诞生到建设发展中积累的价值共识,彰显了师生的风骨和品格。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就会催生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决定着大学的精神高度、发展容度和未来向度。弘扬大学精神,要守望好大学文化传统,传承好大学精神血脉,塑造好大学文化品格,更要将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赋予大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大学文化建设要突出以铸魂育人为根本,勇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中寻找前进动力,涵养文化育人的“价值内核”。人才培养是大学立身之本,大学的文化要繁荣兴盛,必须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使命之问。要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办学治校的各环节,发挥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要把大学文化作为孕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沃土,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好格调高雅、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发挥好影响人、感召人、引导人的独特功能。

    大学文化建设要突出以基层文化为特色,勤于从百年辉煌成就中汲取历史经验,彰显文化繁荣的“中国气质”。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开展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应当建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思维,在学校层面抓好重点、要点、特点的同时,推进重心下移,将基层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让每个基层单位和部门,每个组织和团体,每名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激发师生文化自觉,形成大学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争做坚定信仰者时代奋进者教育践行者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副处长 刘法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要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不忘初心、一心向党,争做坚定信仰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贯穿其中的一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和人民共同创造“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牢记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不愧时代、勇于担当,争做时代奋进者。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发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品质,展现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不负韶华、一往无前,争做教育践行者。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要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的本领,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献力尽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夏帆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高校基层学院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把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从政治上看教育,服务治国理政。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大优势。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证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对接,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我们的教育目的。要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决策论断,着眼世界学术前沿,研究真问题,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与卡脖子问题,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从发展上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极不平凡历程,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当前,教育发展发生巨大变化,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化,由外延式发展模式变为内涵式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计划管理过渡到现代的教育治理。学校与社会之间、专业与行业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办学院与学院办大学,特色发展与共享发展,都对高校特别是对作为培养主体的学院提出了很高要求。二级学院要顺应大势、保持定力,办强学科、建强师资,以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以提升贡献为价值引领,凝聚力量,冲击高尖新特,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引领内涵发展的常态,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三是从民生上办教育,满足人民需求。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教育的奋斗目标。人民希望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要通过分层分类教育设计,让教育供给满足学生与家长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需要;既要打造通识通用的标准,又要体现差异性个性化,让人人有舞台、有平台,让每个学生学得真本领、个个能出彩。

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办主任 闫研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作为高校宣传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传承发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百年宝贵经验,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坚持凝心聚力,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行动,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将百年党史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红色基因和党史元素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实现课程中见思政、以思政塑课程,充分释放课程主渠道的思政育人效能。

    坚持守正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时代,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集“指挥管理平台、全媒体数据库、媒体作品生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园融媒体中心,完善“一体策划、集中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工作机制,发挥全媒体“矩阵”的育人效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中,深入挖掘百年党史重要事件、重大成就、英雄人物和事迹,主动抢占短视频直播类平台、社交互动类平台阵地,推出一批有温度、有品质、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讲好党的故事、人民的故事、高等教育发展的故事。

    坚持文化引领,汇聚强大精神动力。推进红色校史与百年党史融通育人,凝练学校特色精神文化,大力培育优良学风、教风、校风,构筑“精神高地”和“价值坐标”,汇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要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立体场域,传承和发扬师生爱党报国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举办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校史馆、校园雕塑群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打造特色爱国人文景观、文化基地和文化设施,建设集平面文化、影像文化、微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育人产品集群,以史铸魂、以史育人,着力培养具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时代新人。

奋力开创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新局面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美大事务部副主任 刘超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事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答好新时代出的这份试卷,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从百年辉煌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奋力开创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是新时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开展新时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留学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能否答好新时代试卷的根本。

    二是新时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开展,既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发展规律和趋势,又受到包括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国际形势、中外国家关系的深远影响。要紧跟时代,做好顶层设计,及时对选、派、管、回、用等各环节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精准聚焦国家需求。

    三是新时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做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千方百计解决留学人员急难愁盼重点和热点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广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专心学业,早日学成回国、报效国家。

    四是新时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必须坚持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赢”工作原则,不断开拓新的合作渠道,充分挖掘、学习、借鉴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国家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经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要通过广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搭建中外友好的桥梁,充分发挥人文交流的催化剂和润滑剂作用。

    留学事业,承载未来,科学发展,不辱使命。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新征程上,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奋力书写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事业的新篇章。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1-12-04/xw_9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