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照亮别人 升华自我

[db:作者]  2020-04-1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王兰95岁寿诞。资料图片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教师王兰,今年95岁,是我国一直活跃在小学校园中最年长的教师。

    她坚守一线,教学带徒,长达65年。她提出要“上好每一节课,不放过每一个难点;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后进孩子”。她“宽容、期待、欣赏、赞许”,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这些也正是她成为教育家的关键词。

    在群星璀璨的小学语文界,有很多耀眼且影响深远的“明星”。其中有一位与斯霞、袁瑢、李吉林同时获得第一批特级教师称号,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她就是王兰。在笔者看来,作为新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家,王兰当之无愧。

    家学渊源

    耳濡目染

    王兰1925年出生于河北曲周,1938年入曲周县简易师范学校,一年后因抗战局势被迫中断学业。1939年,由于父母双亡失学,王兰寄居在北京的舅舅彭八百家中。根据“石是无量寿,兰为王者香”的诗句,舅舅给外甥女更名为“兰”。王兰不仅多次侍奉舅舅画兰,得到舅舅多方面的教导与熏陶,在个人行为及品性修养上也与兰花相若:兰花绰约多姿,典雅脱俗,幽香高洁,直接影响了王兰的审美观,其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皆显高雅之气。兰花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王兰的人生追求是不求闻达、一心向教,为了去学校方便,她至今依然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修道立德无怨无悔。王兰认为“教育是一种艺术行为,听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王兰将教育看作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朱光潜曾说“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王兰既有匠人的“手艺”,又有诗人的妙悟,故而能够攀登至常人无法抵达的高度。

    精益求精

    善于反思

    1951年,王兰以妇女代表的身份,在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言。因为她读过师范、普通话流利,于是南京市妇联一位领导推荐她到南京市兰家庄小学任教。王兰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因为入门较迟、不熟悉教学,王兰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是常人的数倍。她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幻灯教具,修改了5次;有的讲稿修改达9遍之多。这是一般教师难以承受的,王兰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迅速完成了从新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跨越。4年后她调入江苏省重点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任教,“认真”加上“平台”助她脱颖而出,第二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师。

    王兰一直努力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和发展。她注重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她“一生为了孩子好”,注重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要“上好每一节课,不放过每一个难点;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后进孩子”,对所有的孩子她都采用四个关键词:宽容、期待、欣赏、赞许。看似平常的态度,实际上已经涉及教育目的、教育过程的重大问题。“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聪明。”这是王兰经常说的“金句”。

    王兰还是一个反思型教育教学实践者。她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养成了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比如,汉语拼音教学比较枯燥,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王兰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边学边教,不断探索,尝试了许多改进教学的方法。比如,她用硬纸板做了6个单韵母字母的教具;编写顺口溜“小ü真淘气,见了j、q、x,就把眼睛闭”,等等。她试图找到规律,借助形象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在她的语文课上,教师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教学效果显著。1964年她在《人民教育》上刊发了“汉语拼音教学”经验,1998年《江苏教育》又以王兰“汉语拼音新探”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报道。1994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特级教师教拼音》的录像带,向全国推广王兰的教学方法。

    理论建构

    深思精研

    在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王兰提出,语文课不应只是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技能,语文课堂还承担着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重任,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性质与特点,王兰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不可偏废。“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语文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的升华”。她继而提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除教学内容之外的附加任务,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的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在王兰的带动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风范:由衷而又深切的关爱情怀、广博而又丰厚的文化底蕴、敏锐而又深刻的时代感悟、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魅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王兰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指导五大课堂教学实践板块,均有精心到位的设计,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比如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情感线、思维线、训练线三线并进的主张;言意兼得,读懂教材,拎出三线;教学设计,围绕三线;课堂教学,体现三线。王兰探索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优化教学的过程,构建了“引起兴趣,激发欲望,经历过程,教给方法,设置阶梯步步爬高,启发想象,注重发散”的教学模式,蓄情于内,激情于生,融情于课,努力使课堂达到过程优化、气氛热烈、教学高效的目标。

    在对语文教育本质的理解方面,王兰强调,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使人成之为人。语文不仅是学习、工作的工具,而且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为人之道以及深邃的思维和人类的文明。我们的教学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对其进行再创造,以达到用教师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关爱、尊重孩子。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王兰认为,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一旦真正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那么他就会用智慧开启思维,用创造开拓未来,从而感受幸福人生。针对人们通常以蜡烛燃烧比喻教师的说法,王兰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她认为红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升华;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是自我价值的最好体现。

    五代师表

    一线贯通

    王兰作为教育家最成功、最感人之处,就是乐于成就他人。当年王兰求教无门,完全靠苦干、靠汗水、靠实践、靠摸索的特殊经历,使她对师徒传承有着特殊的感情与切身的感悟,所以她放下身段,甘为人梯,不仅将更多的机会让给弟子,让给年轻人,自己甘当幕后指导,而且通过自己的细致指导与严格要求,缩短了年轻人成才的时间。对于许多年轻教师来说,王兰送给他们的自己摸索多年才获得的经验,不啻于一个“巨人的肩膀”。王兰多次说过:“培养青年教师是更紧迫的大事。”她主动带徒,答疑,倾其毕生心得;辅导,提供一切资料,目的是“要让年轻人在老一代的水平上更上一层”。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基础上,加上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王兰在我国小学语文界有首创之功。1983年11月,王兰作为唯一的小学教师代表,应邀出席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她提交的论文《谈幻灯手段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获得与会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1984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胡启立视察学校,称赞王兰“经验丰富,运用幻灯片好,值得推广”。王兰将这一强项传给了第一代徒弟刘军,也将更多的机会给了刘军。刘军、陈智虹执教《小蝌蚪找妈妈》《找骆驼》语文公开课的电视录像,1991年由中央电教馆作为卫星教育节目向全国播放,并与海外交流。《新华日报》报道“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语文公开课成为卫星电视节目”时,却以“特级教师王兰倾心带教出高徒”为标题。1993年,由王兰撰稿、刘军执教的《特级教师教拼音》录像带在全省各地发行,江苏电视台播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刘军后来也成为特级教师、一代名师,在全国、海外有很大的影响。刘军曾经深情地回忆说,王兰总是把和年轻教师一起备课、研究,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倾注心血,看到青年成长,她会发自内心快乐。

    王兰至今已有五代嫡系弟子,各有成就:第一代刘军,1985年师从王兰,著名特级教师,先后获得南京市“斯霞”奖和“南京市普教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行知教学奖”、首批“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第二代宋建玲,先后获得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玄武区学科带头人、玄武区十佳青年等光荣称号。第三代薛莉、王欢,第四代钱辞苑、秦钰,第五代赵昌竹,均崭露头角,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至于王兰指导过的青年教师,不分校内校外,不论学段学科,难以统计。

    精神引领

    名师风范

    王兰自1955年调入长江路小学,坚守一线,教学带徒,长达65年。王兰作为一代名师,始终与校长、学校良性互动,各自生辉,形成了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现象。王兰的教育思想与校长的办学重点、学校的办学特色,三者密不可分。

    王兰一生追求本真、和谐、美丽,是学科教学、教师发展、学校事业的有机结合,本真是起点,和谐是过程,美丽是境界。本人曾应邀参加“王兰美丽语文创新与推广”第五次研讨会,主持了“美丽语文”沙龙,指出长江路小学是“美丽语文”的基地。王兰不仅是学校的旗帜,更是与校长、学校和谐相处风雨同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与动力。

    或许可以说,人生的竞争,就是生命的竞争。王兰生命竞争的双重意义在于:一是生命的长度,恒久不变的坚持。王兰今年95岁,是当下中国校园里最年长的教师,也是一直活跃在小学校园中时间最长的教师。她银发如雪,优雅睿智,是许多教师心中的偶像。二是生命的质量,不断升华的努力。王兰第四代徒弟秦钰说:从她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执着的热情。这种热情不是流星陨落一瞬间的耀眼光芒,而是滴水穿石的持久坚韧。王兰,正是一枝灵动的充满魅力的素心建兰,一株平凡而又神奇的常青树。

    (作者系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4-18/198959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