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丝绸名镇上的“生态成长”

[db:作者]  2020-06-1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创办于1943年,地处以丝绸闻名的苏南小镇。学校立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依托地域丝绸文化,结合本校“生态教育”特色,积极创建江苏省“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基地,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地设置:内外合力配置资源

    校园内有30亩生态林地,其中种植了桑树的大片区域,即谓“桑梓林”。“桑梓林”与“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基地主题场馆(桑梓园、蚕花居、丝贤坊、锦绣馆),共同构建了学校“丝意桑蚕”校内实践基地,每至蚕桑季,学生采桑养蚕,感受古老时序的生活韵律,体验江南蚕桑文化的韵味。积极开展与桑、蚕、丝、锦等相关的各类文化研习活动,让体验升华。学校还利用“绸都”的地域资源,与盛泽东纺城、华佳集团丝博园、鼎盛宋锦文化产业园、王嘉良缂丝工作室等签订合作协议,开发了“丝源桑蚕”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缫丝织锦,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丝绸及纺织行业的“前世”与“今生”。

    “丝意桑蚕”与“丝源桑蚕”实践基地,为“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开发提供了资源、夯实了基础。通过参观考察、亲身实践、专家访谈等活动,学生了解了盛泽丝绸行业的发展历程,体验贯穿其中的务实精神、创新能力的伟大意义,唤醒了内心的乡土观念、家国情怀。近代纺织染整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学生直面的“现实”,迫使他们积极思考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责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展开。

    课程建构:一体两翼展现成果

    在课程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以“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建设为主线,挖掘“生态—和融”文化内涵,梳理并完善了三大课程体系:丝绸科技课程、丝绸实践课程、丝绸人文课程。

    丝绸科技课程、丝绸人文课程,力求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效整合,在化学、物理、生物、数学、地理、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中,融入“生态丝绸文化”理念,形成系列校本教材,“丝绸科技”“丝绸人文”构成课程体系的“两翼”。丝绸实践课程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开发以“桑—蚕—茧—丝—锦”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如着眼丝绸行业兴衰的“盛泽人看丝绸”文化寻踪活动等,这就是“生态丝绸文化”课程体系中的“一体”。

    “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学校制定了“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实施方案,以校本教材为依据,通过研讨、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评价方面,用多种方式展示、交流和评价学习成果,使丝绸文化课程的精髓渗透进学生的成长过程。

    场馆建设:主题内涵引领活动

    学校有展示绸都丝绸行业发展历程及地方企业突出成就的资料陈列馆,还有学生开展校本课程、参与体验活动的实践馆,场馆主题鲜明、指向明确,奠定了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

    桑梓园是学生开展桑文化研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桑树的品种、分布及种植桑树的知识要点;还可以开展桑葚酿酒活动等与桑树有关的实践活动,涵盖校本研习、实践求知、合作探究等方面。

    在蚕花居,学生采桑养蚕,了解蚕的一生,体验蚕农收获“蚕花”的喜悦,感悟沉心积淀、破茧成蝶的坚毅执着,使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锦绣馆陈列有地区代表性的丝绸产品,使学生通过实物研究更进一步了解纺织工艺和丝绸产品的相关知识,了解盛泽已经成为丝绸行业的信誉保证。

    70多年风雨历练沉淀出盛泽中学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所丝绸名镇上的“生态成长”起来的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优秀行知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未来,学校还将以更务实的精神和创新的发展,把每一名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优秀高中生。

    (吴春良)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6-19/200372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