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百姓心为心

[db:作者]  2021-06-2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潍州麓台学校亲子运动会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3年投资30多亿元建设学校,新增1000名教师大力发展教育,真正做到了“以百姓心为心”。

    高规格新建校拔地而起

    2019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一所又一所新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拔地而起,其建设标准之高、设施之完善,让当地老百姓感叹不已;当他们的孩子进校上学之后,更是有了一种激动情绪与幸福感受。

    南三里小学,这所占地41.4亩、24个班规模的学校已于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并且成了当地一道美丽的教育风景。

    万慧在这样一所高规格高品质的学校担任校长,常常有一种欣慰莫名的感觉。不过,她还有另一个感慨,那就是建校的质量之高与速度之快。她说,如果不是区领导高度重视,是不可能出现这番成绩的。

    万慧希望工程进展得既快又好,因为9月1日开学即要投入使用。单凭一腔热情,是难以让工程更好更快进展的,即便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怠工。

    其实,区领导心中明白,工程必须如期完成,一天也不能拖延。为此,定期召开学校建设调度会,即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常赶到现场督战。尤其是开学之前的两个月里,每周都要亲临现场,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是直奔工地,督查安全、质量和进度等。教育部门领导韩吉东多次到现场“督战”,成为建筑工地的“常客”。这不仅让学校领导万分感动,也给予了工程负责人乃至工地建筑工人一种积极的暗示与无形的动力,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百年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智群学校,科技综合楼、幼儿园、小学楼、中学楼、两座宿舍楼和餐厅、报告厅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体育馆、操场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这所学校由初中部、小学部、附属幼儿园三部分组成,巩全校长称之为对学生进行“十二年贯通制”培养的优质学校。

    有一位老大爷一边凝视着壮美的教学楼和其他建筑,一边惊叹不已地喃喃自语:“建这么好的学校得花多少钱啊!”

    这话正巧被在他身边的巩全校长听到,便笑着告诉他:“老大爷,3.57亿元!”

    老大爷先是惊叹,旋即又欣慰地笑了:“好!好!秋天一开学,我孙子就可以来上学了!”

    一个小伙子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颇为熟络地搭起话来:“老大爷,如果细细看看学校里的整个现代化设施,您就更会为孙子来这里上学感到高兴了!”

    随后,这个小伙子就如数家珍地说道,400平方米标准塑胶操场、体育馆、游泳馆、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图书馆、综合实践室、实验室等功能设施设备,一律按省规范学校标准进行配备。

    说完,他又一笑:“今年我女儿也上这所学校!而且是免费上学!”

    老大爷激动地说:“咱潍城的孩子真有福了!”

    何止于他们两家的孩子,这所学校周边的孩子,都可以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啊。

    据区校舍改造中心主任季文峰讲,区里高度重视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上文所说的南三里小学和智群学校,虽在城区,可不远处即是农村,在校上学的学生多是乡村孩子。而位于西环路以东、潍蒋路以北的望留中心学校,则是一所彻彻底底的乡村学校。可是,区里却划拨土地123亩,投资3.4亿元,建造一个可以容纳36个班小学生、30个班中学生的学校。

    望留教管部门负责人正在工地上忙得不亦乐乎,但依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快了,10月即可全部竣工,而且建成的是一所名副其实的高规格的学校。”

    望留街道虽地处农村,可周边有4所省直属高校,高校教师与当地百姓需要高品质的教育,所以,区里下大气力,决定建造一所配套高端的义务教育学校和两所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今年10月即可投入使用。同时,计划在这里建造一所高规格的综合高中。

    不只上述3所学校,2021年潍城区还有7所学校建成投用,这10所学校总占地面积多达602亩,新增学位1.5万个。

    这些新的高端定位、高水平设计、高标准配备的建筑群落,不但成了全区令人欣赏的人文景观,还将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力争在潍城区甚至更大范围内闪耀精神的光芒。

    在新建学校一所所崛起的时候,当年一些堪称高规格的学校,却因时光的流逝而容颜变“老”。如何让它们旧貌换新颜,同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比如潍坊五中的硬件建设,当年曾是全市办学条件一流的学校,可如今已风光不再,甚至还有逊于某些乡村新建学校。于是,区里投资近5000万元专用资金,将原来已是危楼的学生公寓全部拆除重新建造。王士志校长胸有成竹地说,2021年6月底,新的公寓楼即可竣工,7月底前,室内配套便可全部完成。学校操场和某些楼内外墙的翻新工程,8月25日之前也可全部完工。也就是说,今年秋季开学入学的新生,可以全部入住新建公寓楼之内,旧有的楼房等也因外墙翻新而重现昔日光华。

    同时,区里又为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全部更新办公桌椅、笔记本、计算机等学校内部设施,学校内部设施同样跻身到教育现代化的行列之中。

    王士志校长说,今年暑假之后,潍坊五中将迎来它崭新的第二次“生命”,一所高端的、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学校将矗立在师生面前。

    潍坊五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处于一流水平,而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同样也有了新建学校的奕奕风采。

    区里在去年投入5400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和塑胶操场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投入2536万元,已完成12所学校取暖设备改造,继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千兆网进校园工程,将所有黑板全部更换为触摸屏,并完成全区669间教室护眼灯改造和8000余套课桌椅更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千人计划”充实教师队伍

    要想抵达优质教育的殿堂,除了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之外,还需要作为“软件”核心要素的优秀师资的支撑,所以,自2019年以来,潍城区在斥巨资建学校的同时,又大刀阔斧地实施了3年“千人计划”,即3年招收1000名教师。

    南三里小学校长万慧说,在学校建设的同时,区里对学校师资的配备就已作好安排。所以,学校刚一投入使用,师资就已全部到位,并且从学科配备、学历层次到年龄结构,都非常科学合理,从而让这所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步入了正常且优质的发展轨道。

    提及师资配备,利昌学校校长王运永也感慨颇多。他说,建校两年半来,三方面的教师来源满足了学校的需求:一是引进优秀人才,二是从本区其他学校调入教师,三是从大学公开招考毕业生。仅2019年,就新增70多名教师,2020年又新增60多名教师,2021年还要新增四五十名教师。师资不但充足,而且多是优秀教师,以确保教学质量。

    前段时间,外地一县教育考察团前来考察学习,王运永校长介绍说其一年招进60多名教师的时候,对方带队领导问道:“是你们全区还是你们这一所学校一年新增60多名教师?”王运永校长回答后,那位领导求教破解师资之困的方法。于是,韩吉东向他们讲述了潍城区实施的教师3年“千人计划”。按照退补相当和按需配备原则,在2019年、2020年共招引547名教师的基础上,2021年再招进456名新教师。这其中既有高端人才的引进,又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其中从“双一流”大学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已有70余人,满足了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和乡村幼儿园教师的需要。

    该领导和他所带领的校长们感慨万千,并说回去之后,一定要把潍城区的经验向上汇报,希望也能像潍城区一样,尽快构建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据韩吉东讲,区委区政府不仅重视师资的招聘引进工作,而且还特别关注教师的待遇。为此,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推进乡村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升他们延时服务经费、绩效工资增量、班级管理团队绩效激励等。今年又追加500万元的乡村教师绩效工资增量,确保了乡村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

    淮城区教体部门还搭建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展示平台,设立物理、英语等学科名师工作室,由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担任主持人,影响和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举办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曲桂玲英语大量朗读教学法、南关中学董秀云物理教学法等教学经验推介会,全区推广乡村优秀教师典型教学方法,树立乡村优秀教师典型。

    由于望留地处农村,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大多到了退休年龄,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如果再不招收教师,休说保证教学质量,就连上课都难以为继。区里实施的3年“千人计划”,让农村学校绝地逢生,重现了生机。2019年,望留招进26名教师,2020年招进35名教师,10个班的一所农村初中,一次就招进来6名“双一流”的硕士研究生。这成为望留的一大新闻,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以至有的老人竟然在开学之初,蹲在学校门口不远处,看看这些硕士研究生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们看到这些朝气勃发、气质不凡的年轻教师回到村里之后,又将这些新进优秀教师夸赞一番,让所有在校上学学生的家长兴奋良久,即使那些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孩子的家长,也在心里揣上了一个美好的期盼。

    向乡村教育的投资还不止于建设新校与招收新教师,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教体部门还对全区师资进行了统筹配置,依托区管校聘,把城区学校相对集中的优秀管理队伍和骨干教师有序引入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鼓励城区中小学教师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对口支援、街道中心学校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到乡村学校任教。推进“一校长多学校”学区制管理,城区名校“一对一”带动乡村学校,共建共享学校品牌、优质师资、管理模式等资源。

    潍城的城区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乡村教育的发展同样驶入了快车道,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在这里已经结出了丰硕之果。

    事事做到家长的心坎上

    潍城区在建造学校和大量招收教师的同时,对于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家长也一直念念不忘。如果家长的顾虑不能得到解决,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还会影响到与孩子乃至学校的关系,从而让优质教育大打折扣。于是在延时服务、午休午餐等方面下功夫,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一、延时服务

    延时服务是潍城区的一大亮点,两年来不但从未中断,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品质。这与教体部门及学校领导、教师的努力分不开,区里的重视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区里不但将延时服务费按时甚至提前拨付至每所学校,同时,还召开了相应的会议,要求教体部门总结延时服务的经验,将这项工作推向“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潍城区各所学校积极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还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美术、书法、篮球、阅读等特色课程,让延时服务绽放出了绚丽的光芒。

    同时,延时服务结束时间根据家长来接孩子的时间而定,或17∶30,或18∶30,如果家长有事还要往后推迟,学校还会继续延长服务时间。

    潍城区的延时服务是充满爱心的主动而为,所以就有了不少洋溢着温馨之情的创意之举。

    学校专门设立了家长等待区,搭建了一个漂亮的棚子,内设桌椅、雨伞、报刊、老花镜、打气筒、急救药箱和鲜花等,家长等待孩子的时候,不但可以遮雨避日,还可以阅览报刊或闲谈。

    同时,建立家长惠民服务站,每天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的时候,惠民服务站里设有惠民专员聆听家长的诉求,解答他们的疑问,听取家校社共建、共育、共享的建议。不过,考虑到有的家长不愿意面谈或心存疑虑,学校又专设了一个心声汇集记录台,在这个台上放着登记表,家长随时把自己的愿望、期待、疑虑以及意见建议等,不留姓名地写到登记表上。

    学校领导每天都要听取惠民专员的汇报,查阅心声记录台的记录,回应家长提出的问题,修正欠妥的做法,从而构建了“诉求管道”“解决通道”“反馈渠道”3个管道。

    于是,家校矛盾日趋减少,彼此关系融洽和谐了,由此不但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还产生了家校共建共育的精神凝聚力,从而提升了教育质量。

    二、午休午餐

    有的家长因工作过忙中午无法回家照顾孩子,午餐问题便难以解决。为此,在建造新校之后,又启动了建设学生公寓的二期工程,当然,这也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

    据王运永校长讲,区里一次性为学校投入3000万元,建了一座学生公寓楼。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2021年7月1日之前即可使用。区里还招标购置了寝具,秋季开学之后,所有学生都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公寓楼里午休了。同时,还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了学生的午餐问题:一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供餐企业,然后集中配餐到校到班;二是对具备厨房餐厅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自配午餐。学生足不出校即可享用到健康卫生的午餐和舒心温馨的午休等。

    孩子们在学校午休午餐,不但让家长们节省了钱和时间,更让孩子们睡上了安稳觉和有了安全感。所以,有家长说,孩子在学校里有了家的感觉。他们对区里更是充满了感谢:“我们想到的,区里早给我们办好了;我们没有想到的,区里也想到而且办好了!”

    三、生源增多

    学校硬件和软件比翼齐飞的时候,潍城区教育自然也就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希望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家长,也越来越看好潍城教育。

    望留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非常急切,去年新投入的两个公办幼儿园,尚未开班报名就已爆满,所以今年还要在大柳树片区再建一所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多年来,学校初中一年级一直是招收3个班额的学生,可今年尚未开学,报名的已有4个班的学生之多。以前小学一年级一直招收4个班的学生,现在网上预报名者已达6个班的数量。据估计,今年小学一年级很有可能达到8个班的规模。

    近两三年来,潍城区的人口回流日趋增多,外地人来潍城区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不仅前些年外流到其他县区上学的学生陆续返回潍城,潍城以外的家长也想方设法让孩子到潍城上学。

    以前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潍城区一直排名靠后,可2019年却在全省位居第三名、2020年位居第六名。

    老百姓对教育的高度认可,既是对潍城区教育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区委区政府重视教育的一种称赞。

    优先发展教育的高境界

    潍城区为了下一代既要不断地建造新校和招收新教师,又要大力发展经济,会不会处于两难的境地?

    韩吉东说,困难肯定是有的,可为了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临时过点儿紧日子,压缩其他开支。现在过紧日子,就是为了将来过宽裕的日子;现在压缩开支,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更多地投资经济建设。

    这是大格局,也是大智慧。优先发展教育,必然会为潍城区各项社会事业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必须要满足老百姓的子女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

    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不少家长将目光转向了潍城区,纷纷到潍城居住生活,从而带动了学校周边片区的开发,给潍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在潍城区新建学校不断增加且越来越好的时候,一些外地的人才也“嗅到”了优质教育的“美味”,相继涌入潍城,以便让孩子上好学的梦想变成现实。而人才的增多,自然又带动了潍城区经济的发展。

    所以,尽管潍城区将大笔的钱投向了新建学校和新进教师的工资中,但也在无形中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潜在的能量。

    韩吉东说,因为现在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越多,未来成才者也就越多。若干年后,当他们学成归来之时,就会成为潍城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因为有了品格与知识,他们也必然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不过也有人说,咱们潍城区投资培养的学生,也有可能远走高飞,不再为潍城区创造财富,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听到这样的议论,区领导则有另一番高论:“他们回不了潍城工作,可他们会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和价值。国家是大家,潍城是小家;大家富,小家不可能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既是我们潍城的骄傲,也是在为潍城更好发展作贡献。”

    况且,区领导有着浓郁的乡村教育情结,他们希望乡村学生和城区学生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前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一般,学生很难接受到优质教育。现在则不然,即使偏僻乡村的学生,也可以在现代化的学校接受优秀教师的教育。这不但为乡村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文化生态和精神面貌。

    群众尤其是乡村老百姓对教育越来越满意的时候,也越来越看到了孩子走向成功的希望,这会在他们心里积淀下更多的幸福。百姓的幸福,既会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也会“于无声处”给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振兴教育尤其是振兴乡村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城乡教育共同步入优质发展之路的时候,潍城的整个发展也就有了更加美好的前程。

    (陶继新)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6-29/201807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