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高品质教育

[db:作者]  2021-11-1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校训石

    一直以来,江苏省海门中学积极推动师生学党史、悟思想,让红色历史深植师生心中,坚定拥党、立志、向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党史、在实践中悟党史,营造出了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还激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擦亮红色名片,让红色精神为新时代高品质教育赋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和人民幸福去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学校在获评首批江苏省重点中学、首批江苏省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国家新课程样本学校基础上,荣获首批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首批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了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立项学校(全省20所),实现了教育教学新突破,走出了一条以“实施人性教育,培养有为人才”为办学理念的百年跨越式发展之路。

    以史铸魂,让红色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理想不朽,初心永恒。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是开展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

    海门中学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近年来,学校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红色基因培育中心建设,在突出1000平方米专用场馆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夯实各个年级的红色教育。在高一年级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班”,将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在高二年级开展青年党校培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争做时代先锋;在高三年级开设以“青春报国”为主题的生涯指导课程,并以高考填报志愿为契机,通过专业辅导、主题班会、重大传统节日等过程教育,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红色种子不断播撒,浸润学生的心田。

    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程品质,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

    海门中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部署,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活动形式“走新”更“走心”。学校在沉浸式体验、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文立体造型、“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立体标语、“百年历程”党旗造型、党史橱窗展示宣传……浓烈的红色文化氛围在校园中可触摸、能感知。

    海门中学深入开展了“读、思、行”多维度、立体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学校为全校师生购置了党史学习书籍,以党委班子成员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中学习、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学生参加党史学习班等活动,推动“读”得深入;学校积极组织撰写学习体悟评比、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学党史”演讲比赛等活动,助力“思”得深入;学校还组织开展了“谢党恩、绘生活、踏新程”学生手绘藏书票设计大赛、参加了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区社会实践活动等,务求“行”得深入。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党史学习教育,营造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让全校师生在历史中汲取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力量。

    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财富”,蕴含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成为了海门中学“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的常态化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激励着海门中学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历史担当。张謇曾在海门中学前身师山书院就读,其“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海门中学师生。海门中学深刻领会“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立足张謇资源优势,在肩负起张謇故里教书育人的同时,以学习张謇、研究张謇、弘扬张謇精神和文化为己任,深入挖掘蕴含张謇精神的思政教育资源,用张謇精神涵养一代又一代海门中学学子。为此,海门中学专门成立了江苏省海门中学张謇文化研究会,创建了张謇文化传承省级课程基地,进行了专用场馆建设、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每季度一期专刊编印、每年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举办、校本课程研发、学生社团组建、相关表演剧目编导、张謇精神讲解员培养等。这些举措的扎实实施,让张謇精神充分绽放出了新时代的光芒,使张謇“忠于祖国的爱国精神、坚苦自立的奋斗精神、克己泽民的奉献精神”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信仰、信念和信心,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品质领航,以示范高中创建助推跨越发展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是顺应高中教育改革趋势、加快高中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工程,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在厚重的历史人文和强大的精神内核支撑与驱动下,海门中学秉持“敦品、力学、大气、卓越”的校训,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厚积有恒”的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成为了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学校是北京大学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和清华大学首批“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学校,是江苏省获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首批推荐资质学校的4所高中之一。学校的办学水平已全面跻身省内一流、国内前列,实现了百年名校的跨越式发展。

    时不我待。海门中学必须珍惜机遇,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怎样才能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勇立潮头?海门中学石鑫校长坚定地说:“近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为目标,践行科学的办学思想、造就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不断丰富校园生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好新时代高品质教育。”这一发展目标成为了学校统一思想、凝聚师生员工的有效“催化剂”。

    自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以来,学校坚持“办学高标准、教育高效益、学生高素质”的“三高”发展路径,向着“文化底蕴深厚、内涵品质丰富、发展特色鲜明、育人模式优良、富有人文情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的总目标全力冲刺。

    教育生态是学校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保障。江苏海门是教育之乡,素来崇文重教,地方政府部门为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潜心从教竭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海门中学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地方政府部门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动江苏省海门中学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办学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管理机制创新、优化招生模式、卓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学校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财政保障。总投资5.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集聚“一馆两基地十中心”的多功能综合体大楼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了学校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要素。与此同时,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也稳步推进,实现了智慧管理和智慧教学全域覆盖,为创新教育实践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外部环境。

    教师发展是学校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源泉。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打造名师为主导、优师为主体、能师为主基的有共同价值观的教师团队”为发展目标,以“敬业、和谐、研究、创新”为文化引领,立足校本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两年共引进20余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其中3人来自北京大学,他们为学校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学校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集中学习。2020年,学校实施了海门中学教师新学年公开宣誓制度,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正确的教育方向,不断涵养教师道德情操和育人情怀。

    与此同时,为推动教师职业品德提升与专业发展提速,学校以“三笃”(笃志、笃学、笃行)和“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搭建了“青蓝结对·同伴互助”、“两级四类导师制”、青年教师教育研究会、名师工作室、学术指导委员会等成长平台,并借助“教师专业发展积分制”评价体系,将师资队伍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铸造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情怀高远、教育水平高强、教育业绩一流、教育文化鲜明的教师队伍。

    课程创新是学校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关键。学校以国家课程的优质实施为根本,以校本课程的特色构建为抓手,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为方向,科学规划、精心构建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学校特色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努力成为道德行者、知识巨人、能力高手,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

    精细落实国家课程。学校把课堂作为精细落实国家课程的主阵地,构建并深化“四有五环节”高效课堂范式。“四有”,就是“眼里有学生、心中有目标、课堂有活力、训练有迁移”的4个教学理念;“五环节”,就是“情意导入、提出问题(任务、目标)、组织阅读(自学)、当堂训练、归纳拓展”课堂中必须具有的5个教学环节。

    精准开发地方课程。学校增加了“海门地域文化史”“江海风云录”等30门地方特色课程和红色基因拓展类课程。教材编写融合STEAM课程理念,课堂注重项目化、体验式学习方式的渗透。每学期末学校还会对课程教材教案进行评比表彰。

    精品淬炼校本课程。学校着力开发了价值类、学术类、拓展类、技能类共四大类120余门精品校本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学校还开设了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组建了七大类型(人文类、手工类、艺术类、体育类、实践类、技能类、创客类)总计76个学生社团,出版了20本精品社团校本手册。学校为每名学生提供了适合的发展通道,助力每名学生实现充分发展。

    人才培养是学校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目标。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育人导向,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目标,以“大气”气质涵养为重点,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下的“三自能力”(自主、自学、自治)育人模式,以“三大修炼”(规则意识、处世准则、立身原则)、“三商指数”(智商、情商、魂商)为抓手,突出成人与成才、守正与创新、国家与国际三者有机结合,着力培育既有崇高人格又有杰出才力、既有传统精神又有时代意识、既有报国之志又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同时,学校还创新了德育特色项目,强化学生道德教育。学校的“敦品德育”特色建设项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分年级、分梯度予以整体系统开发,构建并实施完善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三观”和清晰的理想追求。

    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有力推进下,2019年立项以来,学校在办学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校影响持续扩大:荣获全国文明校园、江苏省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南通市学科德育基地等一系列表彰,并成为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卓越生源基地”和北京大学首批“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上海、山东、河南、广西等省外地区和南京等省内地区近百个教育代表团来学校考察交流。2020年8月20日,权威教育媒体以“砥砺精耕提品质 示范建设结硕果”为题长篇报道了学校的创建经验。

    教师队伍成绩喜人:“三笃”好教师团队建设获省立项,3人成功晋升正高级三级岗位,两人晋升为正高级,在基本功及优课评比中,4人获江苏省一等奖,实现了全部学科都有省一等奖的目标,12人获南通市一等奖,获各类学术荣誉和表彰人数位居同类学校前列。在教研方面,有11项省市级课题结题,两个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和3项南通市级课题立项,2020年教师发表省级论文245篇、核心期刊15篇。十多位教师先后出版专著,其中,《高品质高中精神文化的时代建构》《学术性高中的使命》等著作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苏省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南通市‘四有’好老师团队”等荣誉也纷至沓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多次在省、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介绍,《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人才培养令人瞩目:学校每年为高校输送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表现突出,发展后劲足,赢得了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学科竞赛全面开花,20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级竞赛中斩获大奖。在五大学科奥赛中,有5人进入全国冬令营,共斩获1金3银1铜,创造了连续16年有选手入选江苏省物理奥赛代表队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好成绩。13人获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一人获“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赛特等奖。发明创新令人瞩目,15人获科技比赛省级以上等级奖,校代表队获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特等奖冠军,申报专利10余项。艺体成绩硕果芬芳,校男女排球队、健美操队、足球队屡获省、市比赛冠军,每年有10余名学生被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重点大学录取,校“海音合唱团”先后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并夺得金、银奖。

    逐梦远航,在全新发展节点开启奋进征程

    汤汤黄海之滨,悠悠长江之阳。100多年前,海门中学这所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开启了育人兴邦、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百余年来,海门中学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成为全国教育领域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回望历史、弦歌不辍,百年学府、源远流长。

    1912年,私立海门中学在原师山书院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是教育部门较早批准成立的私立中学,成为海门中学悠久而富有底蕴的历史起点。

    1938年,日寇侵占海门,海门中学被迫遣散,随后又几次复校、迁址、停办而最终依然屹立于江海大地,体现了这所百年名校心怀天下兴亡、民族振兴的历史担当和在逆境中不畏风险、矢志抗争的傲然风骨。

    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几易其名的海门中学,被江苏省正式命名为“江苏省海门中学”,并确定为江苏省首批14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0年,成为“文革”后首批恢复的省重点中学。

    1998年,成为省首批国家示范高中。

    2003年,成为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

    百年沧桑、百年传承。学校先后涌现了著名政治活动家季方,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卞之琳,台湾远东集团总裁徐友庠,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杨裕球,中科院院士邱竹贤、沈其韩、施汝为、王威琪,著名将军茅珵、郁文等11位将军,以及蛟龙号和彩虹鱼海洋深潜项目领军人物崔维成、亚洲著名经济学家陆挺、全球著名青年科学家顾臻等一批杰出校友,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是海门中学百年树人、品质教育的诠释。

    光影流转,凯歌奋进。2022年3月19日,学校就要迎来建校110周年华诞,海门中学人将以“百十少年,逐梦永恒”为主题,回顾总结学校110年来办学的辉煌历程、文化积淀、光荣传统和办学成就,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百年名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全体师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校将把110周年华诞办成高品位的优良传统传承活动、高水平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高规格的发展大计研讨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这是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此,学校多措并举,有序推动校庆准备工作,修编、增添、完善校史,建设新校史馆;编辑、出版《110周年海门中学校庆纪念画册》《历届校友名录·通讯录》等书籍和宣传资料;拍摄记录海门中学110周年风云变幻的《百十载惊涛拍岸 九万里风鹏正举》电视专题片。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营造了积极向上、喜庆奋进的校庆氛围。

    110载弦歌不辍,110年桃李芬芳。校庆期间,学校将举办隆重的校庆文艺汇演、“双高”衔接教育学术论坛、杰出校友资智强海论坛等活动,热烈期盼历届校友届时重返母校,亲睹母校新姿,共商发展大计;至诚邀约各级领导和社会贤达相聚海门中学,共襄盛典。

    110载栉风沐雨,110年薪火相传。海门中学将会以110周年华诞作为新的历史起点,在百年历史文化传承中,不断弘扬海门中学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百十载非凡岁月,峥嵘如歌;新时代砥砺奋进,矢志不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喜迎110周年华诞的美好时刻,大气卓越的海门中学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高品质时代教育,以伟大的建党精神、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学校大改革大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再创新的辉煌。

    (徐明星 张致诚)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11-17/202128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