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品格高尚 智慧管理

[db:作者]  2019-04-10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金桥中学校长 姚庆田 金桥双语实验小学校长 王淑艳 金桥中专校长 李清祥 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携小学校长 道尔顿副校长 幼儿园园长 金桥家有儿女幼儿园园长 金桥国际幼儿园园长 金桥幼儿园园长

    3月27日本报第4版发表的《高境界 大格局——唐山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冯孝英的责任担当与开拓精神》一文中,笔者曾写到冯孝英董事长用人不疑的用人之道。而之所以不疑,是因为她深信他们不但人格高尚,而且堪当大任。

    事实确实如此。笔者在走访各个校长、园长的时候,感到他们不但是高格之士,在治校之时,更是折射出了智慧的光芒。

    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走访金桥中等职业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金桥职业中专”)李清祥校长及其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个过程中,《周易》中的这一哲言,曾不止一次地在笔者脑际闪现。

    唐山市曾有十几所民办职业中专学校相继而生,有的还曾风云一时;可是,后来却一个个“无可奈何花落去”,只有金桥职业中专“岿然不动”。

    其实,金桥职业中专也与其他倒闭者一样,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困境,甚至到过无路可走的地步。可是,李清祥校长坚定地认为,只要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地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攻破。

    建校之后,招生之难,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样,即使四五年后,招生依然是一道极其难解的“方程”。因为学校地处郊区,又无好的硬件建设。家长怀着试探之心“光临”学校之后,大感失望,扫兴而归。

    可也有一些家长,他们不只看学校的硬件,更在深入地探究学校的软件,即校长与教师的精神状态与业务水平。他们了解愈深,愈是对这所学校产生了兴趣。他们发现,这是一群打不败的精英之士,而且会将他们的精神气质,投注到孩子们的生命里。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在这里一定能锻造出健全的人格,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且能学到谋生的一技之长,甚至成为某些专业的管理人才。于是,他们不但将孩子送到了这所学校,而且成了学校的义务宣传员。

    李清祥校长坦言,直到今天,学校的硬件建设依然不“硬”;可是,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队伍,在风雨兼程的搏击中,已经锤炼出一种决不放弃、一往无前的精神。不管多大的困难,大家不但不害怕,反而愈战愈勇,并在破解困难的过程中,享受这种特殊的心灵愉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务实进取、团结协作、勠力争先”的金桥精神。这一精神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在困境中突围,在取胜时继续前行,不断地发展壮大。

    金桥中学则不同,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在唐山市名列前茅,是一所众所周知的名校。在与姚庆田校长交流的时候,他说,董事长信任、老师们支持,老百姓期待着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负众望。再说,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的期待一直呈现着水涨船高的趋势。所以,追求优质教育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歇,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照亮师生们的一盏灯塔。

    金桥双语实验小学也是唐山市闻名遐迩的名校,王淑艳是一位极其文雅的女校长。通过深入交流,笔者发现,她的身上内蕴着中国优秀女性极其坚韧的性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她心灵的呼唤,也是其行动的指南。从冯孝英开创民办教育之日起,她就步入了这个方阵,无数的磨砺,铸就了她外柔内刚的性格,以及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有人说,她是大小困难的克星,因为她决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在她看来,低头与退却都是一种屈辱。当这种精神播撒在老师们身上的时候,就构筑了一个无坚不摧、大爱无限的团队。这一团队精神,又继续到孩子们身上,进而流入他们童年的血液里。有了这种特殊的奠基工程,高楼大厦才能矗立在未来的中国大地上。

    厚德载物的品质

    一般人都知道《周易》所说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丰富内涵。不过,只有读懂了王阳明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真义之时,其大德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王淑艳校长在举起“厚德载物”的火把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耀到了更多的教师以及学生身上。

    上午学生7∶20上课,领导班子成员于6∶40—7∶00便无一例外地来到学校,而王淑艳6∶20之前便已在学校大门前恭候师生们的到来。不管盛夏还是寒冬,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16年来,只要学生上学,她都准时站在学校门口。放学之时,学校门口再次映出她的身影。放假期间,她也几乎全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不但成了她的第二个家,也成了她精神的栖息地。

    每天早晚面带微笑迎送孩子的王淑艳,已经成为金桥双语实验小学的一个精神标识。她给予孩子的是心理的温馨,给予家长的则是全然的放心与安心。而学校,也向社会展示了其精神的光辉。

    在学校里,王淑艳为自己定了一个铁规:不办任何私事,把每一分钟都用到工作上。每天听两节课是她雷打不动的“功课”,听课之后,还要与教师聊天一个来小时。不是高高在上的“指点”,而是平等地交流或交换意见,共同探究这节课的优长与不足之处,从而让老师即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

    每天与一到两名老师的促膝谈心,是王淑艳必需的心灵之课。她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也对她无所不谈。老师的某些未解的心结,就在这种如春风化雨般的交谈中渐而打开。当老师们心灵舒展出温暖和煦的阳光时,学生们也切身地感受到了这种光照的温馨。

    在走访老师们的时候,幸福不但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也流淌于其脱口而出的话语里。几位女教师对笔者说,她们和王校长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亲如姐妹的关系。王校长从未批评过任何一个老师,因为她与老师们一直沐浴在人文情怀的暖流里,即使有些问题,也在自觉不自觉中破解了。

    每个星期二下午的例会,则成了老师们美好的期盼。因为将有三四个上周表现优秀的教师与大家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金点子”分享,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在其“情动而辞发”的日常教育叙事中,却闪烁出一个个爱生敬业的美丽亮光。

    在姚庆田温和的笑容里,笔者同样读到了他那“温良恭俭让”的美好品质。偌大的一所中学,除他之外,只有两个副校长和三个主任。可由于彼此高度信任,便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合力,不但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亮点频闪,成绩斐然。

    与副校长们交流的时候,他们说与姚校长共事,是一种特殊的福气。因为他从来没有发过一次脾气,即使在一般人看来应当怒发冲冠的时候,他也总是不动声色,甚至和颜悦色或谈笑风生,将一触即发的矛盾化解成一片宜人的祥和之云。

    这需要一种非同一般的修养。而一个校长的修养,不但让其本人的人格彰显出光华,也会影响到他的同事与下属。所以,有老师如是说,能有这么好的学校领导班子,不管工作多苦多累,总会有一种乐此不疲的感觉。

    在走访校长们的时候,他们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可在他们娓娓道来的话语里,却让笔者感到人格的美德如涓涓细流,滋润到了笔者与老师们的心里。

    精细规范的管理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做出一番大的教育事业的金桥教育集团,其管理就都烙印上了精细化的特质。

    金桥中学姚庆田校长说,要想将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好,就必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这样,校长的权力分解了,副校长、中层干部与老师们的权力增多了。在每一个人行使其各自权力的时候,就有了相应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各项工作的高效与优质,也就不求自得了。

    校长琐事少了,心理相对轻松;于是,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思必思之大事,做必做之大事。比如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精细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工作,并制定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等。

    这些规章制度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从要求、计划抓起,细化目标,让教师知道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如在室内卫生要求上,提出了地面整洁干净,无积水、纸屑、杂物、粉笔头等的细化要求。

    没有检查与落实,再好的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形同虚设。而金桥中学不但有检查,而且还在细节上做足了文章。

    每个职能部门对每个程序的检查都有规定,比如:检查教师的工作计划,哪些人写得比较具体可行,哪些人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每天的个性化辅导按学校要求指导到位的有哪些教师;班级环境卫生哪些班级有哪些问题等,在周工作总结中都具体到班、到事、到人。对阶段性检查的一些工作,如教案、作业一月一查,而且查后都要将具体的问题落实到人。

    姚庆田认为,检查有督促反馈之义,目的不只是让学校规章制度落地有声,还由此让它逐渐地内化到教师们的心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只是应付检查,而是形成一种工作习惯,甚至升华成一种文化自觉。要想让学校成为常青树,学校文化无疑是其根本,根深才能叶茂。

    姚庆田还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关于细节方面的读书心得,每两周写一篇细节执行力的教育随笔。同时,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相互分享注重细节所折射出的一个个精彩故事,相互交流忽略细节管理所带来的教育缺憾。

    读,让教师对细节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写,让教师深切体会到细节管理的大用与妙处。从这个意义上说,硬性的规章制度,在有了文化滋润的时候,就不再是单纯的制度,而是升格成了制度文化,且自然而然地焕发出人文的光华。于是,教师长期履行职责和接受检查,便有了一种生命自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享受工作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金桥双语实验小学提出的无缝隙管理,不但目标明确,而且每一项工作,甚至在一般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职位,并对所承担的任务全面负责。

    王淑艳校长说,负责不应被动应付,而应主动出击。为此,对老师们的所有创意,学校都给予大力支持。当老师们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公且心灵放飞的时候,创新的火花便会不断闪现出来。

    《周易》有言:“日新之谓盛德。”

    诚哉斯言!教师们的创新,不但让他们的生命更具张力,更有幸福感,还会辐射到孩子身上,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展翅飞翔起来。

    唐山市金桥中等专业学校所推行的是谁主管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活动谁负责、谁的学生谁负责的一岗多责制,这不但让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也让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呵护,从而促进了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学习兴趣的提升。

    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他们会千方百计让自己负责的工作不出现差错与问题,并尽其所能地做好做细每项工作。教师们久怀责任之心,长做有益之事,在自身人格升华的同时,也在学生那里赢得了充分的信任。而师生心灵的和谐,自然也就驶进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之中。

    李清祥校长认为,精细管理者不能只是教师,学生在很多方面也可以成为管理者。由此成立的学校自治委员会,各班成立的班级自治委员会,则让学生的自我管理得以实现。在学校管理框架内,自治委员会制定自己的班规、班纪和量化考核体系,落实学生一日常规等。

    自我管理不但提高了管理能力,还会生成特殊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并延伸到其未来的生命旅程中,以至让其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程。

    精细管理只是金桥教育集团的一个分支,可从中却彰显出其管理已经步入到了科学的殿堂,于是,持续发展以至快速高效发展,也就有了必然。

    知行合一的乐章

    一个人与一个人,一所学校与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竞争的胜负,关键在文化。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由人文来化人。正是在这个“化”的过程中,生命个体逐渐拥有知识、智慧和思想的同时,学校整体文化品格才能得以提升。

    集教育专家与文化学者于一身的道尔顿国际学校总校长马新民,不但有着理论的造诣,也有着文化的品位,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他在设计学校的橱窗、校标、宣传册、奖状、告示栏、书面通知、喜报、名片等的时候,特别关注了其品质之高与形象之美。这些载体给人以特殊美感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到这所不同寻常的学校的现代性与国际性。有专家说,这是高品位的物质文化,一言不发之物,却无不“传情”出学校的温情与美妙。

    任何学校都有制度,可制度并不等于制度文化,只有将制度“化”在师生的心里,才能上升到文化的层面。马新民在构建学校制度时,既体现法治精神,又淡化“人治”成分;同时,通过有效的形式,让其制度内涵融化到教师以至学生的心里,从而形成既体现现代教育精神,又充满着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

    马新民认为,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所以,道尔顿国际学校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不但烙印上“马氏”的个性,也彰显出了这所学校师生们的特质,从而让这所学校在唐山市有了“风景这边独好”之美。

    老师们常常为马新民脱口而出的理论妙语而欣赏不已,也为其具备游刃有余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激赏。可如果没有长期对理论的学习和在教育一线的实战,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马新民。不过,二者如果分离而在,则未必能够让其获取巨大的成就;只有理论与实践联姻之后,才让他成了今天的马新民。这种生命启示点化于更多教师的时候,若干年后,道尔顿国际学校也许会有几个甚至更多的“马新民”诞生。这是他的期待,也应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金桥国际幼儿园园长么丹彦在三十多年的幼儿教育生涯中,从来没有间断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其理论是利用低结构材料愉悦幼儿教育,创设游戏情境,是在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升华出来的有着知行合一的“么氏”理论系统。它不但用之可行,而且因有理性光华的照耀,彰显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她提炼出来的“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是其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追求的目标。她所提出的“让童心闪光,愿师爱绵长”的园训,旨在让每一寸空间、每一次师幼互动都能促进教师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从而走进了“让环境和材料不断与幼儿对话”的理想境界。于是,荡漾着的童心、流淌着的师爱,在其幼儿园里就汇聚成了一曲动人而又美妙的乐章。

    在这种生命状态下的教师与孩子,不但拥有了自由快乐的心灵,其蓬蓬勃勃的创造力也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般呼啸而至。于是,幼儿园也就成了“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创设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的理想天地。

    赵丽娅园长在向笔者介绍家有儿女幼儿园“让我们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时,让笔者不由想起了《中庸》之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们既遵循了孩子快乐的天性,又“修道”以教地让其成长起来。为此,幼儿园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场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天地里,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好的品质、习惯等。

    赵丽娅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处于生命成长的奠基阶段,其未来的生命走向优劣,园长与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为此,她要求教师们既要不断地学习必需的幼儿理论,又要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于是,“爱心为孩子,诚信为家长,忠心为事业”不仅成了他们的办园宗旨,也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由此荡漾着童趣的孩子,也就有了更好更快的成长。

    金桥幼儿园之所以一直遵循并努力践行的办园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落实到实地的工作点滴。因为对孩子来讲,成功没有固定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体验的过程。为此,幼儿园为幼儿搭建各种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小到班组活动的独立展示,大到幼儿园各种对外实践活动。

    那么,如此幼小的年龄,能够展示出什么精彩吗?

    王化凤园长对笔者说,她与教师们在幼儿理论的学习与实际教育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率真的天性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往往会给教师们送来出其不意的惊喜。于是,让他们担任小主持、小讲解员、小义工、小记者时,孩子们满心喜悦,快乐之至,大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点一滴可喜的成绩。每天都有小小的进步,才会有满满的收获,将来才会有一番大作为。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河。”孩子们在做事的时候,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赞誉和认可,而且还享受到了获取成功的自信。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看来,当下的小小成功,也许就是未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序曲。

    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金桥教育集团的校长、园长们,不正是在知行合一中,既体现了其生命的价值,又把学校与幼儿园推向更加优质的吗?

    (陶继新)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4-10/9806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