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db:作者]  2022-02-11 00:00:00  零零社区


  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关于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构成。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词语和句子构成的。理解词语和句子既是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又是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呢?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
  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进行抽象的定义解释和逻辑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文)解词,以句(文)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其主要做法:
  一是前后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通过联系形成聚像,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的“循规蹈矩”和“魅力”两个词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老师如果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课文内容学习理解,就会化难为易。如对“循规蹈矩”的理解,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找出表示“循规蹈矩”意思的语句。当学生找出“循规蹈矩”就是“按通常的切法”,“却未”用过“另一种切法”后,再引导学生读3、4两个自然段,具体说说“循规蹈矩”的切法是怎么切的,为什么说小男孩的切法不是“循规蹈矩”的?这样把“循规蹈矩”与人的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词语形象地积累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是归类组合。词语归类,特别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归类,是以词解词的最好办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小稻秧脱险记》,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先引导学生把描写杂草“蛮不讲理”,“气势汹汹”地抢夺小稻秧养料的词语找出来,再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如练习2成语的学习,在学生简单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给成语分类。部分学生按“对学习和研究不深入钻研的成语、对学习和研究认真钻研的成语”把成语分为两类,我予以肯定。
  其次,字、词典也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工具。工具书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阅读中使用工具书的频率和要求也要逐步提高,因为这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次习作结合“雏鹰争章”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人身上的长处,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同学的特点。学会写简单的“推荐”文章是本次习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要求突出主要事例,做到有详有略。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1/5243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