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比较中学习详略表达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互联网  2020-04-01 00:00:00  互联网

一次听五年级一位教师讲《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很容易读懂,老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非常详细地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分析讲解,课尾老师很郑重地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两件事详略得当,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文章的表达形式是这样简单枯燥地告诉学生的吗?这样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详写、略写、详略得当了吗?学生认同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了吗?于是我找到了另一个班,进行了如下关于详略表达方法的学习:

教学背景:

学生读通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脉络。

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2生活中一条路走不通,可以试着走另一条路。

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了解到,作者为了证实这个道理,写了自己生活中的两件事:找二十位姑娘两个星期编织四十件毛衣;举办半成品时装展览。请你们说一下,这两件事情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

(对于内容很容易读懂而写法有特色的文章,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写法的研究上,放在学生们不容易学懂的问题上,直奔教学目标,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更高效。)

生:第一件事详写,第二件事略写。

师: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生:(一脸自信地回答)第一件事字多所以是详写,第二件事字少所以是略写。

师:(追问)详略是以字数的多少来确定的吗?

生:……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说什么。)

师:既然你们不太清楚,那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把它当作我们头脑中的一个小问号。我们先看看第一件事,作者都把什么写细致了?勾一勾。

(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探究,更容易激发他们赏析语言的热情。)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作者都把哪儿写详细了?

1织完一件毛衣后商家的订购情况以及在戴维安太太认为根本不可能的情况下,两个星期织四十件毛衣的过程写得很细致。

2“我”和维黛安太太的对话和“我”的心里写得也很细致。

师:也就是除了详细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外,还交代了事情过程中人物的对话、心里等,我们说这就是──

生:(学生齐声):详写。

师:作者详细写了这些内容,你们体会到有什么好处了吗?

生:更能够突出是父亲的话对她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自然想到了父亲的教导──此路不通走彼路。

生:这些内容很好地证明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个道理。

生:老师,我觉得有些心理描写特别好,比如:“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师:好在哪呢?

生:我觉得不仅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而且语言特别生动。

师:那假如我们把作者的这些详细描写就写一个大概过程,比较一下,好吗? (屏幕出示删减过的第一件事)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毛衣颜色很素净,却编织得极为巧妙。是维黛安太太帮她编织的。我想到了要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我画了一张黑白蝴蝶花纹的毛衣设计图,请维黛安太太先织了一件。为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结果,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四十件,约定两星期内交货。可维黛安太太说两个星期要四十件根本不可能。我又一想:一定还会有别的妇女会织的。我同维黛安太太想尽办法,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两个星期以后,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  

生:(纷纷摇头)不好。

师:怎么不好了?

生:去掉对话描写以后,感觉叙述性的语言比较平淡,不如对话描写生动。

生:“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 维黛安太太的这句话是在告诉作者两个星期织四十件毛衣根本不可能,而作者恰恰是在别人认为根本不可能的情况下做到了,更说明了父亲的话对她的影响很深。而现在这句话删掉了,这些意思都表达不出来了。

生:把“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这些心理描写去掉后我们就不能体会到作者前后的心理变化了,感觉不如以前描写得细致了。

生:把事情的经过写简单后就不能突出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父亲的教导,也不能突出作者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感觉整个事情的过程非常不具体。

师:看起来,详写的妙处的确很多。我们读读第二件事,作者只是重点写了什么?

生:只着重写了时装展如期开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

师:只交代了能够突出文章主题的一部分,其他内容都简单交代,我们说这就是──

生:(学生齐声):略写。

师:现在你们说详略的表现形式是看字数的多少吗?

生:(学生摇头、释然)不是。

(从学生释然的神情中,我猜出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是详写、略写。)

师: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第一件事写得非常详细,突出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第二件事写的简单,干脆不写不就行了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沉默)

师:我们看这两句话,(屏幕出示: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父亲的话在我一生中的很多事情中都给了我启示。

师:那你们说不写第二件事好吗?

生:不好,没说服力。

生:文中说“父亲的话在我一生中的很多事情中都给了我启示。”只写一件事代表不了“很多”,所以最少要写两件事,去掉不行。

师:对,两件事对证实父亲的话就更有说服力了。那我们把第二件事也像第一件事那样写具体,比如把另一家时装店的人是怎样挑拨缝纫姑娘的,这些姑娘又是怎样提出不在这干的都详细描写,可以不?

生:没必要,那些写得再详细都突出不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个道理。

生:作者想证明的是“父亲的话在我一生中的很多事情中都给了我启示。”,所以只着重写时装展如期开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就可以了,把没用的写出来就是画蛇添足了。

师:看来,你们已经明白了对突出中心有帮助的就详细写,联系不太大但又有必要交代的就略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详略得当。

案例思考:

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学习表达方法是语文教学应承载的任务。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五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读懂,而在语言表现形式上,详略处理得特别好,所以我在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把“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作为这篇文章的表达学习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没有简单枯燥地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知识,而是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文章的主旨思想,通过“两件事对比”以及“增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比较,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去揣摩这一表达方法以及它的好处,这样学生不仅深深体会到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道理,读懂了文章内容,同时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以及详略得当表达的好处,内容和形式很好地统一在了一起。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0-04-05/2312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