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互联网  2020-04-05 00:00:00  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

 

2.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发现了许多性情各不相同的儿童,有懂事的,有贪玩的,有聪明的,也有悠闲自在和淘气调皮的,他们各自在忙什么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      )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       )。当(       )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             )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      )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 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                          

 

            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    

 

            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有              

 

            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         ,有         ,有            ,还有                  ,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④轻轻地读一读诗歌。

 

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清清的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温柔的抚摸,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卧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如果睡着了,梦里又会梦见什么呢?

 

是呀,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是一个(         )的牧童?

 

3.吟诵诗歌,领略意境

 

看到眼前这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牧童,谁也不忍心去打扰他美丽的遐想。轻轻地诵读诗歌。

 

眼前的一切,在诗人吕洞宾看来,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牧童休憩园,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指名读诗。

 

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在这种境界里,既想躺下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又想低吟一首美妙的小诗。低吟诗歌。

 

(配乐背诵)闭上眼,让这一切的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这轻风明月,轻轻地,低低地背一背,送给这位牧童一首催眠曲吧!

 

4.过渡下文。

 

此时此刻,牧童虽然没有玩耍的小伙伴,可是在清风明月的草坡上照样怡然自得,让人羡慕。他享受到了只属于他独自一人的恬静与快乐。如果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那情况又会怎样?只是收篙停棹呆呆地坐船中?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初读诗歌,读准字词。

 

在插图中找一找:篙gāo:竹篙,撑船用的      棹:zhào:船桨

 

2.指名朗读,交流信息。

 

从中我们了解到了杨万里曾经坐船经过湖南安仁,看到了一幕怎样的场景呢?竟然能吸引住大名鼎鼎的诗人看得兴致勃勃并赋诗一首呢?

 

(两个淘气可爱的小童,在船上既不用篙又不用桨,竟然撑开伞使动着风,想让船儿前进寻找乐趣呢。)

 

②这有趣又快乐的一幕,诗人一开始就一目了然的吗?还是?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插图?读诗?

 

(理解“收篙”、“停棹”、“怪生”、“使风”)

 

3.欣赏插图,品味诗境。

 

①仔细观察,发表见解。

 

自由读读诗句,再看看插图,渔船上这两个小童正在撑开伞使弄着风,玩得开心极了。你看到这是一对(    )小童呢?说说自己的分析研究。

 

讨论反馈:淘气的、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无拘无束、贪玩的野小子等。

 

②激发情趣,深化理解。

 

依老师看来,这一对小童是两个笨笨的、傻傻的小孩。瞧,放着好好的船桨和船篙不用,却用一把油纸伞来使风,不管怎么说,利用伞带来的风力肯定不及撑篙和划浆的力量大,船肯定行驶得很慢。

 

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们怎么看这两个孩子呢?

 

(当然不是,因为这两个孩子的真正目的在于寻找乐子,寻找玩耍的乐趣,而并不是真的要划船,而且他们玩出了名堂,模仿那些帆船,有了新发现。这是两个淘气包,天真无邪又可爱。)

 

学生各抒己见,结合朗读此诗

 

③激发想象,领略童趣。

 

这真是一对快乐宝贝,调皮小子,很会玩耍,不知这个鬼点子是谁想出来的。也许他们早就心痒痒,想趁船的主人不在而大显身手呢!不管怎样,图上的一幕中这两小子一唱一和正在议论呢。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同桌体验角色,尝试给他们配一段对话,可以从两个孩子大宝与小宝溜上船开始设计。想一想,说一说。

 

对话提示:

 

大宝:快来!小宝,船上没有人耶。

 

小宝:真的,太好了!

 

大宝:                        

 

小宝:                        

 

大宝:                        

 

小宝:                       

 

                             

 

……

 

反馈交流,评点童趣。

 

4.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的确,无论谁看到这一幕,都会被这两个孩子给吸引逗乐的。诗人看到这两个小调皮,不但没有去呵斥责骂他们,而且还看得兴致勃勃呢。指名扮演诗人,欣赏的语气朗读诗歌。

 

看着看着,此时在杨万里眼中,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情景已经成了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勾起了自己无限美妙的童年回忆。可惜自己的童年已一去不返了,他是多么羡慕这两个野小子呀!指名用羡慕的语气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比较总结,选择作业

 

②学了这两首诗,你能说一说他们的相同处吗?你能用语气、语速、语调、神态、心情等来读或背出它们的不同吗?

 

③选择作业

 

A、抄写《牧童》和《舟过安仁》。

 

B、根据《牧童》和《舟过安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扩写一篇短文。

 

C、课外收集描写童年乐趣的古诗,并读一读。

 

 

 

 

作业纸

 

姓名(         

 

想一想,写一写: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                                

 

            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          

 

            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有                    

 

            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         ,有         ,有            ,还有                  ,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选择作业:

 

A、抄写《牧童》和《舟过安仁》。

 

B、根据古诗《牧童》、《舟过安仁》,选择喜欢的一首扩写成一篇短文。

 

C、课外收集描写童年乐趣的古诗。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0-04-05/2331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