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互联网  2020-04-05 00:00:00  互联网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3.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全文的主要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有一位能言善辩的政治家,他就是晏子。

学生介绍晏子。

师:晏子真名叫晏婴,那么为什么人们叫他晏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找到有关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导“敝、臣”的书写顺序;“橘”的笔画较多,指导学生写好右边部分。

3.出示词语,强调读好“敝国、大夫”。

4.再读课文,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部分内容,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三)大胆质疑

通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晏子的语言,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晏子的语言,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1.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学习作者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写作方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

2.细读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从三个“只好”体会楚王的毫无办法。提出合作讨论的问题:晏子反驳楚王的哪些话最精彩?

(二)品读晏子

1.出示合作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晏子三次有力反击楚王的话,用(  )表示。

2)从晏子精彩的语言中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2.汇报交流。

第一回合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得出结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才(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段话呢?(怒气冲冲地、不卑不亢地、冷静地。)

第二回合

1)读懂“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摩肩接踵、举袖成云、挥汗如雨。

2)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得出结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  )。我最不中用,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

3)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言善辩。)

第三回合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水土”,意思分别是什么?

2)得出结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变成了(  ),所以淮北的自然条件(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可一到楚国,(  ),所以楚国是(  )。

(三)课堂小结

晏子为什么能最终获得楚王的尊重?

五、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驳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着笑脸

                    没出息               强盗国营农场            只好赔不是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0-04-05/2346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