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语文教材中含藏的生命教育因子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互联网  2020-04-07 00:00:00  互联网

摘要:在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应秉持其应有的生命态势,挖掘课本和课堂中含藏的生命教育因子,使语文课堂时时处处流淌着对生命的关怀。本文以《最后一头战象》为例,剖析教材中含藏的生命教育因子,以期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生命的体认。人文主题不再是忽明忽暗,而是抓住以生命教育四大主题内容为主线,直击全文,让学生在多重关系中去认识生命、挖掘生命、体悟生命,进而培养学生不断地去关怀生命、完善生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战象;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四大主题分别是: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在课改的推动下,语文学科和生命教育可以进行学科整合,因为语文教材和教学中就含藏着许多生命教育的因子。教师应善于、勤于去挖掘和研究教材,努力去激起课堂上学生对生命关怀的千层波浪。本文以《最后一头战象》为例,剖析教材,把生命教育的四大主题作为解读课文的一条主线,嵌套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主要事件,品读细节,由象窥人,试图在生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使暗含在其中的生命教育因子得到明朗化。

一、由“象与己”窥“人与己”

嘠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这就需要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

在课文“重披战甲”的部分写到:“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谈笑间,血腥已不再,破旧又依然凝重华贵的象鞍上记载着辉煌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挥指间,风雨不再,年轻已逝,但垂暮的英雄,壮心犹在!嘠羧,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追求,让我们由衷地赞颂它的英勇与顽强,不由地让我们对这位英雄满怀敬仰。

嘠羧站在打洛江畔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段话通过对嘠羧动作、神态的描写,不仅表现出嘎羧是一位激情豪迈、浴血搏杀的勇士!透过“震耳欲聋的吼叫”看出,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诉说着对战友的怀念,在告诉战友它即将来陪伴它们……直到它自掘坟墓,“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一位善良忠诚的“英雄”秉承了自己内心的和善,使其形象屹立在我们面前。

由“象与己”窥“人与己”,人在自我认识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应趋向真、善、美。

二、由“象与象”窥“人与人”

嘎羧在重披象鞍的这个情节中,让学生重点理解这一细节:“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焦躁不安的嘎羧此时见了象鞍却一下子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感受到了这此时泪光闪闪的嘎羧难忘过去光辉的战斗岁月,更缅怀同它浴血奋战的战友,可见象与象之间深厚的情谊。这是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所以嘎羧在自掘坟墓、庄严归去的部分,毅然决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是多么忠诚、高尚的情怀啊!在学生在朗读中多次感悟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为了进一步升华情感,由“象与象”窥“人与人”,课件出示作者沈石溪的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想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让学生在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时,感受嘠羧和人一样具有丰富的情感,进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种深度的思考。象能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三、由“象与人”窥“人与环境”

《最后一头战象》开篇就对战象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简单地透过这个画面,可以看出在战场上战象和士兵需要有十足的默契,齐心协力共同抗敌。而1943年打洛江战役结束后,参战的80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除了嘎羧是唯一的有幸被救活的战象。也可以看出,战象战功赫赫,为当地的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象对人的付出,正是人与象之间的一种友好关系的体现。

而人对象也十分友好。如“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可以想象到,战象的葬礼受到了如同人的葬礼一样的待遇。尤其,是嘎羧这位战斗英雄在寨子里享受着功勋的待遇。文中写到:“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人们不仅救了嘠羧,还不让嘎羧搬东西,是因为它在战场上英勇负伤,是一位战斗英雄。村民疼惜、尊敬嘎羧,让它的日子过得清闲,优哉游哉。从“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看出嘎羧与村民的关系亲密。“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透过嘎羧的状态和波农丁的话可以知道,嘎羧已经奄奄一息、行将就木了,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波农丁对它的留恋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再当,“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村民们的表现是“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直到“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村寨人民对嘠羧的送行,充满了留恋,如同告别一位亲人,这种情感难以割舍。而课文“缅怀往事”的部分写到:“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嘠羧亲了亲这块龟形礁石,这块曾经给予它第二次生命的礁石,动作描写传达出的是对村民的无尽感恩。

综上,可以看出不论是战象对村民的奉献,还是村民对战象的友善,都印证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友好相处。再延伸到当前人类和动物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动物物种的减少、生物链的失衡等问题,无一不是对人类滥捕滥杀动物的拷问。由“象与人”窥“人与环境”,告诫我们人的生存,应该留于动物的空间。人类应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由“象与生命”窥“人与生命”

生命教育的第四大议题是人与生命,这一内容中大胆介入了死亡意识,其中包括死亡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尽早思考死亡的意义,探索人类存在的价值,使人超过心理障碍,敢于去面对死亡,承受死亡,并从死亡中升腾出活着的意义。从而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努力创造自己灿烂的人生,培养学生的愿景力、承受力和坚毅力。这篇课文在“英雄垂暮,重披战甲”的部分写道:“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可见,大象这种动物在生命大限将至之际,竟能预感自己的死期,是多么富有灵性。而嘠羧,一头战象在灵性的驱使下勇敢面对自己的死亡,并且自掘坟墓,把自己安葬在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同伴们的坟墓里庄严归去。嘠羧,不仅能从容面对生命的自然结束,临死前为自己的死亡还画了一个崇高、忠诚、富有英雄气概的句号,以一种安详、踏实的态势作结。战象,生前奔赴战场,奋勇杀敌,为民为国;死时,又能勇敢、淡定、安详地安葬自己。象能如此地对待自己的生命,那么,人在看待生命的问题,有很多值得向象学习的地方。

教育的本质应是引导人们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发挥人的社会价值,为个人完整幸福的人生打好奠基。教师在对教材的分析中,参入生命教育的因子,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渗透,将唤醒更多的生命。沈石溪说过:“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一头战象的故事,涤荡心灵,带给了学生很多生命的思考。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0-04-07/2358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