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中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四季》一课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课文配了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课后要求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四个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我尝试从以下方面去突破。

一、加强识字写字

从古至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纲领性文件都把识字写字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不例外,在总目标中写到:“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在实验区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实验教材侧重随文识字,阅读有20课,集中识字只有8课,而且集中识字也插入了小短文。这样使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于文章讲读,大大削弱了识字写字教学。(2)实验教材在第一学段侧重于多识字,少写字,这是与以往教材不一样的地方,其中第一册要求认识400个字,要求书写的只有100个。多数老师不适应教材的编排,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识字教学,导致学生识字效果差。(3)实验教材的第一学段生字书写的量少了,但书写的要求却提高了,不仅要求把字写对,而且要求写好;不仅要求写好,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而不少教师在指导写字时,不重视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鉴于以上的调研思考,我在教学设计中提出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识字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激发兴趣,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通过反复巩固,增强识字写字的效果,同时不断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具体操作是:(1)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可以用批注、圈划等形式作以标记。(2)脱离语言环境,借助拼音识字。(3)脱离拼音,独立识字。(4)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基础,把生字放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印象。(5)课间休息时,游戏巩固。如: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我们来读‘对、对、对’……”如:我当老师游戏“谁会读?”“我会读!‘秋、秋、秋,秋天的秋’”等。(6)课后小结时,学生通过汇报加以巩固。(7)第二课时上课前,分层测查。(8)布置作业,要求课外阅读时,对生字作标记。

写字教学具体操作是:(1)认识新学的两个汉字笔画。(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新笔画。(4)学生描红、仿写、练写。(5)教师反馈,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6)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7)巩固练习。

二、注重语言积累

多少年来,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语言贫乏造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与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强调了语言的积累,其中提到“积累”有多处,如:“丰富语言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等。其次,对学生阅读和背诵的篇目以及字数,各个学段也都有了具体的要求。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我国古代语言诵读教学的发展,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新理念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鉴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设计中提出“注重语言积累”。我从四个方面来落实语言的积累。

1.通过朗读积累语言。在我国源远流长的阅读活动中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朗读。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声情并茂,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随情变化将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做到充分地读,读出语感,读得融会贯通,读得课文中的语言脱口而出,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时,就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时我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2.通过背诵积累语言。对人生个体阅读而言,它随人的生命周期(如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而转移,构成一个人的“阅读生命”,在“阅读生命”的不同周期,由于生理、心理机能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其阅读价值也便不同。一般来说,童年期思想单纯,记忆力较强,所学知识,正如以刀刻石,立久不衰,对此,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懂得这一点,春秋时的师旷曾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清代陆世仪说:“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在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要指导孩子多背诵一些好的语句,好的篇目,将终生受益无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10篇(段)。在小学的起始年级指导背诵,我是按照由扶到放的方法来设计教学的,既减轻学生背诵全篇的难度,同时又增强了一定的趣味感。

3.通过运用语言来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讲授是5%,阅读是10%,视听是20%,而学以致用是90%。因此,积累语言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语言。有不少老师反映,学生读了不少书,摘抄了不少好词好句,但作文仍是干巴巴的,没味道。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积累语言。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书中的草芽、荷叶、谷穗、雪人,拓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里来,提供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由对谁说到怎么样说,进一步激活思维,拓宽思路。总之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积累语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