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札记


  今天上了《女娲补天》这课,老师们说语文味“补”出来了。

  这是篇神话故事,学生对内容很感兴趣,但是要体会女娲的善良、勇敢,事情的神奇还是有一定难度。

  开始的时候我抓住“补”,让学生玩文字游戏,找出“补”在字典里的四个意思。然后把他们送回家(填上相应的句子里)。当他们找到家的时候,由于配上了好听的风铃声音,学生很开心地进入了学习课文的情景。

  还是抓“补”不放,问课题里的“补”是什么意思。当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后,回答:“把破的地方修好”时,我追问:“天破了是什么情景?”学生很自然地回到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读。学生能找出文本的内容说,已经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天破了的可怕。于是我让他们跳出文本,想想说话,你还看见那些让你感到害怕的情景。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跳到了生活中,有的说看见大树被洪水淹没;有的说看见房子被冲毁;还有的说听见人们的喊叫,看见孩子的眼泪……这些是他们从课外积累的,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

  仍然抓补,问天破了,女娲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经过默读后很快归纳了求、造、找、补这几件事情。当问到哪件事情让你最感动的时候,学生谈到了找和补。他们很会找关键词,于是我把“几天几夜”板书在“找”的下面,把“五天五夜”板书在“补”的下面。让学生从中体会女娲的好品质。

  再次抓“补”,课件出示“补天”这个自然段。首先指名读,这个自然段里有几个词语很容易错。所以第一次指名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然后指导读好“窟窿”“液体”(由于这篇课文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这个“液”学生没学,有家长教孩子读成了yi,)冶炼这些难读,难写的词语。第二次读的时候要求读好句子,别读破了句子。第三次指名的时候,让学生读出动作的词语,第四次指名的时候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读出了味道,老师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的时候,问他们,这一泼就补好了天,你们读得这么轻松,说明了什么?他们脱口而出“神奇”。那你们能读出神气吗?通过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读得一次比一次神奇。这段教学中主要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出了女娲的了不起。这个时候让学生复述这段内容,学生复述得很成功。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让学生读啊读,由于没有具体要求,学生没有目的地读,所以,读不出味道来。只有读到位,才能读出味。

  最后还是抓“补”字。天补好了,女娲又看到了什么呢?再次和前面呼应,练习说话,展开想象。把一段话读成了一副画,有的说看见了红的花,绿的草。有的说看见人们在山冈上欢歌笑语,有的说听见了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

  “补”字在小结的时候仍然用着,女娲很勇敢,不怕困难,你们怕吗?谁愿意承认自己怕啊?所以他们很自信回答:不怕!这个时候课件出现几个动词,让学生练笔。不一会儿,一段精彩的文字写出来了。有的写的是上科学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做实验的情景,有的写的自己在家播种的情景。

  从头“补”到尾,学生学得很轻松,老师也教得很轻松。语文味也出来了。
 
  [2008-08-12]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