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理解


  小语课文的构成分几部分,有名家名作,也有因主题符合教材编写需要而入选的非名家作品,还有的作者虽是名家,但因首先考虑主题,入选的并非是名家佳作。但,不管是哪一类,几乎都由编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这种做法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实际上从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就已经这样做了。编者的想法是,小孩子年龄小,这样做会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一点今天已经遭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因此,经编者处理后的文章都比较短小、语言比较朴素、结构比较简单、道理比较鲜明。
  也有人把文学作品瘦身、整形后变成的课文称之为教材体文章。
  名家名作,老师们比较喜欢教,因为可教的东西多。因主题而入选的课文可教的东西就比较少了,这类课文在言语形式上大多乏善可陈,文字和结构基本上其淡如水。很多老师看到这样的课文,束手无策,教教文章里的主题就算完事了,如本单元的主题是爱书,因此很多老师教《走遍天下书为侣》时,举一些爱书的例子、呼吁读书好后基本就没得教了,剩下就是读读读。有个别老师会注意课文的表达形式,会告诉学生本课用了一些表达手法,如设问、反问、比喻等,但究竟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手法,用和不用有什么不同,就不在其考虑范围了。
  确实,《走遍天下书为侣》不是作者尤安·艾肯最好的作品,她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但这篇文章可不是儿童文学作品,这只是她1974年获安徒生大奖后的一篇献辞,这种献辞注定是主题先行:鼓吹读书的好处,让更多孩子喜欢读书。
  这样一篇献辞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可以汲取的呢?
  有,最大价值是教给学生写主题先行的文章的诀窍。
  学生常常面对的作文也是主题既定、主题先行的,如写一个敬佩的人,限定了所选事例必须是正面光明的;写一件有趣的事儿,事例必须活泼有趣有喜剧感。这种作文是学生最不愿写的,因为这种形式严格划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限制了学生那奔腾跳跃的思绪。
  而这篇文章在突破固定思维空间上很有启发价值。
  写自己爱读书、呼吁别人读书的文章多如牛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那是因为一般人没有别的兜售办法,只知道扯着喉咙吆喝:读书真好啊,读书真美啊,大家都来读书吧。尤安·艾肯吆喝的技巧明显就高多了。
  她用的是“卖菜的不吆喝,改讲奇事吊人胃口法”。
  她没有一上来就急吼吼的推荐读书好,而是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问题:“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竿子就把读者支得老远老远,是独自驾舟环球旅行,绕地球跑一个圈儿;读者的好奇心也一下子被吊起来了,那么多娱乐载体到底要选什么呢?(当然,这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要是发生在今天,带一个手机或一台电脑,娱乐问题基本就都解决了)更有意思的是,作者有意识创造一种假设问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目的是把读者带进作者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读者犹如在亲身参与故事的发展和进程。
  这里有点小小问题,作者上来先列举了不少娱乐载体,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然后突然一转,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显得有点突兀,这是因为编者删去了一段话,北师大教材中这段话是这样的:
  很难做出选择。至于我个人,我不要蛋糕,那东西一吃就没了。我也不要扑克牌,风一吹那些牌就全飞了。毛线弄不好会湿了。口琴比八音盒好些,因为你可以用它吹自己的曲子,而八音盒只演奏固定的几个曲子。我不带图画,因为我可以看见大海上的景色。也不带画箱,因为里面的纸总是会用光的。看来,最后我要在口琴和书之间做一选择。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详细分析其他各种娱乐载体的弊端后,说“我相信我会选择书”,后面才能顺理成章的展开讲选择书的理由。
  全文所讲读书,有一个特定的环境:都是假设一个人独自漂流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
  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读书经验:把一本书读透(读很多很多遍,直至背诵)、怎么读一本书(思考故事中的人、续写故事、想象作者什么样等)。实际上这也是告诉那些患有匆忙阅读症(读不了几页就放下、一目十行不假思索等)的人,读书应该慢下来,读书应该开动脑子想起来。
  正因这个假设中的特定环境,所以文章吸引人,讲的读书方法也能让人信服。这种故意把读者拉着离开日常阅读环境,带进到非正常阅读环境中去体验的谋篇布局,看起来是很成功的,因为这让读者有了跟熟悉的阅读场景完全不一样的全新感受。因为全新,所以让读者印象深刻。
  这就是这篇文章给学生写作上的最大价值:即使写老生常谈的题目,只要把读者带进非常规的场景中,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文章也能出彩。
  最后说一点,课文的结尾也有点突兀了。你仔细读几遍的话,会感觉话还没说完,有点不像结尾。确实,北师大教材的结尾还有一段,被删掉了:
  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有一本书,即使一本书(当然他们要能读懂),我相信,世界上就会少点麻烦。
  只要人手一本书。这不难做到吧?
  我们怎么开始做起?

  这个结尾才像一个有担当的作家吐露的胸怀,也才符合一篇号召人们读书的献辞的最终诉求:人手一本书,从我做起。


  人教版课文: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尤安·艾肯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北师大版课文: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尤安·艾肯

  如果你独自驾舟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件东西供自己娱乐,你选择哪一样?一块大蛋糕,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画箱,织毛衣的扦子和毛线,一个八音盒或一只口琴……
  很难做出选择。至于我个人,我不要蛋糕,那东西一吃就没了。我也不要扑克牌,风一吹那些牌就全飞了。毛线弄不好会湿了。口琴比八音盒好些,因为你可以用它吹自己的曲子,而八音盒只演奏固定的几个曲子。我不带图画,因为我可以看见大海上的景色。也不带画箱,因为里面的纸总是会用光的。看来,最后我要在口琴和书之间做一选择。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一本书!我会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了,最终你能背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那没什么关系。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和父母兄弟就不愿再见到他们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没想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会读书,而任何动物都不会,不管多么训练有素的动物也不会读书。只有人会读书。逢读书时,你就走出自己的心灵,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在这个时候,你就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这是世界上顶有趣的事。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像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有一本书,即使一本书(当然他们要能读懂),我相信,世界上就会少点麻烦。
  只要人手一本书。这不难做到吧?
  我们怎么开始做起?

 
  [2014-09-10]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