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群》基础巩固集练

语文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字音字义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煦(  ) 绎(  ) 翌(  ) 蜿蜒(  )(  )
     绮(  ) 剽悍(  )(  )  眸(  )
   2.区别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绎 翌 绮 剽 悍 眸
     泽 竖 倚 缥 捍 牟
   3.理解下列词语(解释并造句)
    ○1煦煦:                 ○2络绎不绝:
    ○3翌日:                 ○4蜿蜒:
    ○5不可言喻:               ○6绮丽:
    ○7剽悍:                 ○8束手无策:
    ○9无济于事:               ○10凝眸:
  二、按照原文填空
    此情此景多么啊!上百只鹤恰似,;又如,。乍一看,鹤群排成圆形队飞旋,似在,细一看,每一只鹤都一点一点。
  三、阅读指导
    写动物的文章,有散文,如本单元的三篇;有小说,如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狼》(蒲松龄作);有寓言,如《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有童话,如《丑小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们的故事是文学作品丰富的题材宝库,人们从中认识自然,启迪智慧,悟出哲理,感悟人生。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尊重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请大家阅读以上各种体裁的文章时,注意不同的文体特点。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培优探究实践
  四、问题探究
   1. 请你划分本文的层次,体会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提示:按情节的推进分。]
     答: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提示:注意各层次之间的衔接。]
    答:
   3.作者目睹的这一群鹤,在迁徙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你能设想一下吗?
    [提示:如果你想使自己的想象更合理,可以先研究相关的资料,比如迁徙路线等,然后发挥想象,细致描写,那将是一篇极棒的文章。]
    答:
   4. 请以那只伤鹤的口吻讲述文章内容。
    [提示:根据课文情节设计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答:
  五、欣赏评价
   1. 找出文中描写鹤群飞舞的词语,品味语言的生动细腻。
   2. 你最欣赏哪一处,为什么?

  六、拓展阅读
              一滴雨中的水声
                 马德
  一
  在非洲,有一种叫黑鹭的鸟,它捕食的方法很特别。它的特别之处在它的翅膀,站在水中,它翅膀张开来,围成一圈,围成伞的形状,然后蜷缩在伞当中,而尖锐的喙静等猎物的出现。
  开始,我很为黑鹭这种掩耳盗铃的捕猎方式而好笑。
  恰巧是那些小鱼和小虾,喜欢往岸边水浅而又阴凉的地方去,比如树阴下或者高大水生植物的阴影里。
  于是,这些黑鹭静静地等着,一条小鱼来了,又是一条,钻进它的“阴凉”之下。它用这种几近守株待兔的方式就能“坐等”着猎物送上门来。
  那些小鱼于是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生活中,有些习惯往往是致命的。有时候我们失败了,甚至败得一塌糊涂,也并不是败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我们某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或者性格中的某种习惯倾向。
  二
  更多的时候,我爱看蚂蚁在地上急匆匆地奔走。
  有一次,见一只蚂蚁拖动着一条昆虫的尸壳在艰难地上一面“大坡”,它横着竖着,推着拉着,变换了很多方式,就是上不去。
  但它依旧不屈不挠不肯放弃。
  这是条不错的昆虫,如果拉回去,肯定可以够蚂蚁一大家饱餐几天的。于是,我决计帮它,上去就把那条已死的昆虫撕成了两截。
  本来,我想以人的聪明去帮助它一把,结果蚂蚁看我把虫子撕成了两半,掉转身体就匆匆地离去。或许蚂蚁原来是想以自己的弱小之躯,去试图征服一些东西。和蚂蚁一比,我们多的不是聪明,而是狡猾。
  三
  还有一种叫剪嘴鸥的鸟,他的喙上边的一半短些,下边的一半长些,像一把剪刀。
  捕鱼的时候,它一边贴近水面飞翔,一边把下面的一半喙伸到水中。如果碰到或者看到鱼,他便迅捷地合下上面的一半喙。
  但这样常常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幸撞上隐在水下的礁石或其他的硬物,高速飞行的它会因为来不及收回,而使下面的一段喙生生折断。
  但剪嘴鸥的家族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捕猎方式。
  或许它们明白,生活中注定是要付出代价或者做出牺牲的,没有谁能够毫不付出地把一生走完。
  生活的法则永远都是:想得到必须首先付出。
                                        (摘自《读者》2003年第5期)

  探究建议
   1.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与《鹤群》有何异同?
     答:
   2. 这三部分内容所阐述的人生哲理,你最赞同哪一个?为什么?
     答:
 
上一篇:《鹤群》教学设计之四     下一篇:关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