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陌上桑》的人物描写

语文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陌上桑》是东汉时期的乐府诗,是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民歌。全诗53句265字,是一篇较长的五言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魏晋以后,有很多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曾有模拟的作品。

  《陌上桑》在写人物的手法上颇有特色。对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这一美丽姑娘形象刻画方法是多样化的。有叙述,有对话,有侧面衬托,也有正面夸饰。这种生动活泼的风格,也正是民间叙事诗所具有的特色。

  1,以铺张的手法叙述罗敷的装饰之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先用比兴引出人物。"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简单介绍人物的的特点及活动地点。这正是故事的开端。接着就介绍罗敷的装束。"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她所背着的笼子,我想就是采桑用的盛器,也就是竹篓子吧?而是用桂枝作的勾子,系上青丝,很讲究。罗敷的打扮:"头上倭堕髻,儿中明月珠。湘綺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的发型是倭堕髻,儿上挂的是明月珠,浅黄色的丝绸裙子,紫色的丝绸短袄。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美感。从名子、竹篓子、发型、耳上的装饰,到衣服的色彩等等,都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就像一幅色彩鲜艳的人物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2,从侧面衬托罗敷容貌之美。对于罗敷的容貌,诗中并未作正面描述,而是用侧面描述来陪衬。例如描写旁观者见了罗敷的反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人见了她,放下担子抚摸胡子。年轻人见了她,脱下了帽子。耕田的见了她,忘了手中的犁。锄地的见了她,忘了手中的锄。一个个都在那里发呆了。这些人回到家里,抱怨自己的妻子不如罗敷美丽。当然就引起妻子对丈夫的愤怒,对罗敷的嫉妒。这种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比正面描写更生动更形象。这是在艺术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3,以生动的对话刻划罗敷内心之美。"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手下人回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又问:"罗敷年几何?"答:"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使君竟然上前问罗敷是否愿意做他的小妾?面对这厚颜无耻的大官,"罗敷前置辞",她勇敢的上前说:"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她指责使君:"你怎么这样愚蠢,这样荒唐!你本来就是个有妇之夫,而我本来就有了丈夫。你还动什么脑筋?"如此大胆的回答,表现了罗敷不畏权势的性格及不甘受辱的品质。可见她不仅容貌美,而且很勇敢。不仅勇敢,而且很机智。她故意在使君面前夸耀自己的丈夫官比使君大,钱比使君多。"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駒;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又进一步夸耀她丈夫多么阔气."腰中鹿庐剑,可值千万余。"又进一步夸丈夫官多么大,升官又多么快。"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虽然她在故意虚构,但那个使君又不的不信。罗敷越说越有劲,她又夸她丈夫:"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为了压倒使军的气焰,她巧施妙计,虚构了一套终于使这个使军张口结舌,十分狼狈。通过这些对话,使主人公的美更加突出。

  通过用这些方法对人物的描写,使我们感到,罗敷不仅美貌,而且聪明、勇敢、机智,给人留下难忘的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陌上桑》鉴赏     下一篇:谈《陌上桑》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