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19-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习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李老师知道咱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读书,你都读过哪些书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生说。同学们很会提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准。“册、质”。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生字你还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想记哪一个就记哪一个。老师有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一猜。同学们用加一加,换偏旁,猜谜语方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字,出示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候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慢慢的就演变成这样,。
     出示课件。演示册的变换。瞧,咱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
   4、指导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
     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左右要紧凑。横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
     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
     生练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三细读感悟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指生说?从哪句话。知道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说他哪儿像书呀?
    课件出示岩石图像。
    对他们多像啊,谁再来读一读。
    看着大屏幕谁再来读一读。指生读。
   2、过度:这本厚厚的书上有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5-8自然段。
    (1)自读
    (2)汇报交流
      这本厚厚的书上有什么呢?你来告诉大家。师: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岩石书上有字呀?指生读。哦,雨痕,波痕,矿物就是字呀,他们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相关句子。
     师说:这圆圆的是雨点留下的脚印,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波痕,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是呀,多神奇,多有趣呀。赶快读一读吧!(多有意思呀,还有同学想读)
     师:不仅有奇妙的字,这本书上还有漂亮的画呢?有树叶、有贝壳、还有小鱼呢!同学们还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这些图画说明了什么呢?请你来读一读。读了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指生说。师:啊,真么想到,这么神奇呀,谁还想来读读。配乐读。
   3、这本岩石书可真有趣真神奇呀!读这本岩石书又有什么用呢!指生说。
     在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哪里藏着------哪里藏着------指生说。
     这里面藏着一个多音字。谁能找到他。地球妈妈除了有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
     师:还远不止这些,像金矿、石油、镍矿这些都是宝藏。地球真是一个大宝库。读懂这本书用处原来这么大呀!板书:用处大。齐读!你觉得这本岩石书和我们平时读得书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本神奇的特殊的书。怪不得课题要给书加上引号呢。
     师:大家看,在这个故事中,川川问了这么多问题,你能从书中找到吗,读一读。(出示问题)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是刨根问底。正是因为他刨根问底,所以他才获取了这么多知识。
   4、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们当刨根问底的川川,老师请来了一位叔叔和大家合作。
     出示课件。叔叔的话录音。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川川说的第一句话,做好准备,咱们只读川川说的话。
  四总结
    音乐响起:其实,在大自然中,不仅岩石是一本书,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就是一本本神奇、有趣的书!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吧,相信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2010-06-23]